榜山镇的龙江风情

龙海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龙江风情

“龙江风情”成为激励和鼓舞全镇人民创新、创业、发展、开放的强大精神动力。为传承和弘扬龙江风采,我们改建了福建省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江风采”纪念馆,把弘扬龙江风采与经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倡导“有思想、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1963是浸种、育秧、溶田的关键季节。但龙海县已经超过120天没有降雨,旱情持续发展。一场历史罕见的大旱,正在龙海无情肆虐。为抗击严重旱情,抢抓季节,抢抓农时,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在中国龙海县委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一心,投入到紧张艰苦的拦河抗旱斗争中。在西溪河截流战斗中,榜山公社舍己为人,淹没了1.300亩小麦和水田,确保了截流工程的胜利。人们把这种“丢卒保车,顾全大局”的精神称赞为“邦山派”。后来随着抗旱斗争的深入,“榜山式”在全县得到推广和发扬,出现了“先保十万,后顾两千,舍生忘死保车,无往而不胜”的“玉枕式”,涌现出了“赔八百不算什么,存六万重要”等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这些事迹伴随着整个九龙江流域抗旱斗争的发展。

龙江风格,即龙江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顾全大局,舍己为人的精神;集体主义和生产主义精神。龙江风貌是时代精神的典范,是龙海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时,它激励和鼓舞了龙海人民乃至九龙江两岸的人民,与天斗,夺取了抗旱斗争的伟大胜利。30多年来,龙江风采始终激励和鼓舞着龙海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努力拼搏、奋发向上。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龙江风貌仍然是龙海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仍然是激励龙海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龙海市榜山镇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农工商综合发展的轨道。基础农业综合开发达到规模化、先进化水平,涌现出570多家农业企业,初步形成香菇、日本蒿、商品甲鱼、PIC种猪、花卉、香蕉等六大特色支柱农业生产基地。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以闽南家具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家具生产销售工业区;以广发食品有限公司为首的果蔬加工企业集团;以邦山建筑公司、龙江新型建材厂为首的建材企业集团;连城水产冷冻厂牵头的水产加工企业集团等4个产值超亿元的产业。如今,坚持科技兴镇,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榜山镇新一轮经济冲刺的重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榜山镇采取购买专利、综合技术入股、合资经营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开发和产品开发,先后生产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人造饰面板、水曲柳地砖、豪华家具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引进专业治污技术,在龙南制革厂和“三星”造纸厂开展净化试点,有效解决了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他们还坚持“农民做项目,政府搭桥梁”的工作思路,经常聘请省内外专家进行课题研究。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技术改造项目33个,总投资3000多万元,与17高校、科研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增强了企业经济发展后劲。

经过一系列的科技综合开发,邦山镇的竹子、豆皮、冻鸭肉、荸荠、服装、机制砖、家具、鞋子等进入了国际市场。全发食品私营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豆皮、腐竹皮、豆树枝、速冻马蹄铁、即食豆皮小吃等被农业部成功试制为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