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车企看不起国内车企,比如比亚迪?
去查查,谁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最多,比亚迪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主要是互联网车企认为比亚迪传统车企不对,看不下去。其实这个问题翻译过来就是软件厂商鄙视国内硬件厂商。
个人认为硬件的技术含量远远高于软件。这也是为什么国产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国际大牌车厂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原因。技术壁垒和专利太多,短时间内我们几乎不可能在硬件上赶上国外。
因为硬件制造和国外差距太大,估计几十年都追不上了。现在只能选择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软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就是所谓的弯道超车。
这就注定了新能源汽车一出生就必须有互联网基因,必须靠软件取胜。所以你看,有很多造车的新势力,比如蔚来和小鹏。他们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专注于智能生态、人机交互、辅助驾驶等软件系统。
而以比亚迪为首的传统新能源厂商则完全不同。他们只是将电力系统改为电力系统。其他的和燃油车没什么区别,一点智能都没有。这个技术很简单,只要是车企都可以。说白了就是不上进!硬件技术本身就很差,软件还是不努力。怎样才能在弯道超车?这样的新能源车,不过是纯粹骗国家补贴罢了!
而这也是互联网车企不喜欢传统的油改电的原因!
不过最近比亚迪开发了一款车型,选择和华为合作开发智能系统。最后,它愿意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努力。这是好事。比亚迪韩的上市,说明传统车企终于看到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传统新能源车企的形象肯定会改变,或许还能和这些互联网引起的新生力量一较高下!
如果比亚迪开放OEM业务,包括但不限于OEM/ODM/OBM,互联网车企将蜂拥而至。他们其实对比亚迪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贪得无厌已经很久了。你认为小鹏找海马是因为它的先进技术吗?魏来是因为江淮的技术吗?Ideal真的愿意用东安1.2T三缸发动机做增程器吗?不仅仅是因为比亚迪暂时不够开放。
有了blade电池和dilink,至于天天盯着不成熟的自动驾驶仪吹牛吗?
国内车企就像职业选手。虽然没有合资车企强,但绝对打败了互联网素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死掉的,最后都成了马保国。
不是互联网车企看不起传统车企,而是不敢看。互联网车企努力让自己成为第四势力,试图和传统车企划清界限,就是为了避免自己的短板。
新势力着力打造四大造车势力概念:一是豪华品牌;第二,一般合资品牌;第三,传统自主品牌;第四,打造新生力量。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如下:
第一,自主品牌的品牌档次比较低。只有脱离自主品牌,才能和合资站达到一个水平。
第二,为了卖高价。自主品牌性价比比较高,所以价格没有大的突破。新势力为了多赚钱,把自己塑造成自主豪华品牌的形象,造大车,造宽车,比如蔚来卖40多万,理想的卖30多万。
第三,技术不行,新势力的技术在几个自主品牌面前就是渣渣。新势力的技术也可以和即将被淘汰的众泰、力帆、海马,以及弄巧成拙的比亚迪吉利长安SAIC相提并论。这几大车企都掌握了发动机传动技术,有成熟的设计。制作酷炫的模型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第四,媒体是新生力量的武器和力量。新生力量的起源是什么?李斌和李想都是干汽车媒体出身,所以他们培养了很多kol,而这些kol不断为他们造势。具体名字我就不点名了,他们为了宣传自己的理想,已经到了xxx的地步。
第五,资本爱它。新生力量的背后是资本,资本要求回报。当然要支持新势力,让新势力上市套现!
支持国货!
看不起比亚迪,别逗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研发能力、成本控制、产业全面性在国内基本无人能及。刚看完的韩EV,同价位任何方面都很出众,车载音响配乐,手机录音。
互联网汽车好像需要找国产车代工吧?谁也不鄙视谁。
只有买几百的合资车的人才看不起比亚迪。。。
因为他们没有资格和比亚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