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的意义
打桩就是用一些工具把一根桩打入地下,从而使地面上的一些建筑更加牢固。
1,打桩原理:
因为地面建筑如果要建在地面上,地面会承受很大的压力,需要保证地面有足够的强度来抗压,这往往很难做到。
所以需要对承载建筑物的地基进行加固或者改善地基的承载方式,于是我想到了在地基上打桩,这样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就可以通过桩传递到地面以下很深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的地基比地面承受能力大得多。
2、打桩要求:
打桩现场要求场地平整坚实,高空无障碍物,地面无孔洞,道路畅通,雨后无积水,并应划定安全生产警戒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出。
关于应该打多深的桩,要看地下的地层(专业上叫地质构造层)分布情况。如果它能承受大楼的压力,桩就会被打入这里。如果不能,那就继续加深。
打桩方法:
1,锤击法:
利用桩锤的冲击能量克服地基土对桩的阻力,将桩打入预定深度,适用于软塑或可塑粘性土层。使用的主要设备是桩架、桩锤和动力设备。常用的桩锤有落锤、单作用蒸汽锤、双作用蒸汽锤、柴油锤四种,优点是结构简单。
2、振动法:
打桩时,在桩顶安装大功率振动打桩机,利用振动力减少地基土对桩的阻力。在砂土中打桩效率很高,也可用于沉拔钢板桩和钢管桩。
3、注水法:
又称射水沉桩法,是锤击法和振动法的辅助方法。利用高压水流,通过安装在桩侧或空心桩内的射水管,使桩尖周围的土层疏松,以减少桩的沉桩阻力。当桩尖下沉至距设计标高约1 ~ 1.5米时,应停止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