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Tikhonravov?
他们发起成立了喷气推进研究小组,占据了莫斯科沙多沃-斯帕斯基街19号的一个地下室,聚集了一批人开始研制火箭和火箭发动机。经过努力,由Tikhonravov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于8月1933日在莫斯科郊区纳哈宾附近试射成功。
但这离发射卫星上天还很远。当时,他和科罗廖夫都没有多想飞到月球或火星,因为关键是要研制火箭,获得在大气层使用火箭的实际经验。Tikhonravov的喷气推进研究组形成了大胆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普遍认识到火箭的重要性。位于Shadowo-spas ky街19号的地下室不仅是他的设计局、实验室和试制室,也是他与科罗廖夫等人合作的源头。在Tikhonravov获得火箭专利后,他开始构思开发人造卫星的想法。
1933 10 10月,喷气推进研究组与列宁格勒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合并,世界上第一个喷气科学研究所成立。他们面临着从哪里开始工作以及如何计划的问题。2月1934,17,导演克雷门诺沃和吉洪拉诺夫去卡卢加看望齐奥尔科夫斯基。齐奥尔科夫斯基关切地了解了研究所的情况,并为研究所的预研计划拟定了一些重要的研究项目。在这次会议上,Tikhonravov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建造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实现人类的太空旅行。
1934年,在列宁格勒召开的第一次苏联平流层研究会议上,吉洪拉莫夫在题为《利用火箭飞行装置研究平流层》的报告中提出了借助火箭将人发射到平流层和太空的重要课题。但是,从理论到实践,这个想法直到卫国战争后的1945才被提上日程。
战后,Tikhonravov开始研究人造地球卫星。但关键问题是要有运载火箭,于是他组织专家组研究载人火箭飞行器高空飞行的方案,做了大量的计算和研究工作,证明了多级火箭在原理上可以使重物达到第一宇宙速度。Tikhonravov没有对这些热心的科技人员作出任何荣誉或物质上的承诺,而是把所有的困难、危险和可能的失败开诚布公地告诉他们。这群有志之士没有退缩。在吉洪拉莫夫的带领下,他们艰苦奋斗,勇往直前。首先,他们设计了BP-190高空火箭,可以搭载两名乘员将太空舱发射到200公里的高空。这种设计方案在科学和技术上有许多优点,其中许多后来被应用到航天器的结构上。
Tikhonravov发展卫星,特别是载人飞船的想法,当时受到一些科学家的嘲笑。一些人认为这不切实际,称吉洪拉沃夫为“怪胎”。但他不为所动,不改初衷。他在该研究所发起组织了一批空间理论科学家,并开始与他们讨论未来的火箭和空间技术。他还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来讨论制造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理论问题。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回到家还在继续计算,还把卫星方案设计图保存在自己家里。这些志趣相投的人从这种“地下状态”回到研究所,在Tikhonravov的主持下制造液体火箭零件。
1948年6月,Tikhonravov要求苏联炮兵学院院长Blagun Navor将他的研究报告列入学院科学会议的议程。尽管布拉贡·纳沃尔本人完全站在吉洪拉沃夫一边,但他并没有立即决定接受他的请求,因为一些科学家有不同意见。Blagun Navor最终同意了,但要求Tikhonravov做好接受他人批评和嘲笑的准备。不出所料,有人嘲讽他的报告是“幻想文学”和“浪费时间”。但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支持他,并建议将他的研究成果纳入研究所的计划。1948 14年7月,吉洪拉莫夫在该院科技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做了新的报告,但仍遭到误解和质疑。
经过科罗廖夫的积极努力,在1948军事弹道学学会年会上,吉洪拉诺夫做了题为《借助现代技术多级火箭实现第一宇宙速度并制造人造地球卫星的可能性》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人们似乎忘记了过去的讨论。科洛列夫和格鲁什科保护了这个“卫星集团”,使吉洪拉莫夫最终站稳了脚跟。年会后不久,Tikhonravov完成了第二级火箭的分析,证明了更重的卫星可以被送入轨道。1953年,科罗廖夫实验设计局进行组合体火箭的实验设计,吉洪拉诺夫和他的“卫星队”被吸收进这个设计局的行列,不再处于半地下状态。
1954年,Tikhonravov提出了论证人造地球卫星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建议。科洛列夫和著名科学家凯尔迪什同意了,科罗廖夫给苏联部长会议发了一封特别的信,建议开展研制人造地球卫星的实际工作。他称赞Tikhonravov的建议是发展和发射人造卫星的重要科学文件。
第一颗人造卫星主体和星上设备由Tikhonravov设计。在1956的结尾,吉洪拉莫夫建议“卫星要做得更小更简单,质量最好30kg”。科洛列夫支持他的提议,并于6月5日向苏联政府写了一份报告,建议准备两颗卫星。第一颗卫星名为ⅱC(俄语“第一颗卫星”的缩写),是一个铝合金密封球体,直径58厘米,质量83.6千克。它配有仪器和电源,外壳外面安装了四个棒状天线。1957开头,科罗廖夫请示加快卫星发射准备工作。世界上第一枚P-7洲际火箭于8月21日成功发射,1957。这时,科洛列夫幽默地开玩笑说:“马来了,伙伴呢(俄语中“卫星”的意思)?科洛列夫把这种火箭改装成“卫星”运载火箭,吉洪拉莫夫研制的卫星C ⅱ-1 (C ⅱ是俄语单词“satellite”的前两个字母)也完成了,马及其伙伴都有了。
1957年10月4日晚,在新建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卫星”运载火箭搭载Cⅱ-1号卫星发射升空,进入近地点215km、远地点947km、倾角65度的地球轨道。在轨运行92天,绕地球飞行约1400圈,后于1958+0.4在大气层烧毁。
Tikhonravov死于1974年3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诞生,让他的名字永远闪耀在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