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的主要乐器
陕北最早的说书人十有八九是盲人或半盲人,俗称老师或书商。讲故事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被视为廉价的行当。明眼人不谈书,讲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盲人的专利。为了养家糊口,他们不仅讲故事,还搞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如算命、看病、安神、感谢大地、锁娃娃等。长期以来,残疾人或乞丐拖着盲人,常年走村串户,靠讲故事谋生。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眼光的人也加入了盲人说书人的行列,为陕北古老的评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陕北的评书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一人说唱变成了两人对唱或多人演唱。使用的乐器不再是单一的琵琶或三弦,二胡、板胡、笛子、扬琴也有涉及。数量和乐器的变化,进一步拓宽了陕北评书的表现形式。同时对书中人物的刻画,环境和氛围的渲染也有重要作用。陕北评书可分为单人评书、双人评书、多人评书三种。还有九腔十八调评书调,以平调为主,以喜调、苦调、武调为辅。他们音乐曲调的变化在整个讲故事过程中尤为重要,故事以情节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