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规的科普!手机圈流行的「记忆融合」是什么?

随着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芯片、摄像头、屏幕、内存等部件也在逐步升级。为了更好的适应用户的需求和智能手机的性能,各种应用app越来越大,使得一批“老机型”用户的内存越来越紧张,进而导致卡顿,极大的影响了体验。

几年前,市面上4GB和6GB的手机运行内存还是主流。现在6GB很少,8GB,12GB甚至更大的手机相继出现。那么问题来了。今天的12GB内存,未来几年都不够用,才会造成卡顿。怎么解决?所以这两年厂商的手机宣传中经常会提到“内存融合”、“内存扩展”这些技术名词,如何实现给大家揭秘。

顾名思义,内存融合技术中的“融合”是指手机运行内存和闪存的融合。当手机运行内存不够用户使用时,开启该功能可以让手机调用部分闪存临时作为运行内存,从而保证手机可以流畅运行游戏和应用app,保证手机高效运行。这种内存调用方式类似于PC端虚拟内存技术和网盘的云托管功能,但同样的技术原理,手机厂商却给出了不同的命名方式:内存融合、内存扩展和内存Turbo。

我们知道,电脑、手机等移动产品的内存属于通用概念,根据用途一般分为RAM(运行内存)和ROM(闪存)。RAM是与CPU直接进行数据交换的存储容器,用户可以随时读写,速度很快,但在断电的情况下会丢失存储内容,所以适合短时间内存储数据,也可以用作缓冲区。

ROM(闪存)是一种长寿命、非易失性存储容器,断电时仍能保留存储的数据。它的作用就像电脑中的硬盘,用于存储手机中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等数据文件。

通常在手机厂商推出的“8+128GB”参数中,8GB指的是运行内存。它越大,我们运行软件和应用就越流畅,即使应用打开再多,也不会卡死。128GB自然指的是闪存容量,容量越大可以存储的数据文件越多。

一般来说,DRAM芯片用于运行内存,NAND Flash芯片用于闪存。前者每GB容量比后者贵很多。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8GB的运行内存,中高端机型上经常出现12GB和16GB的内存。

目前美国美光、韩国海力士、三星的品牌占据了90%以上的DRAM市场份额,国内存储芯片厂商仅2019年由长信存储发货。且不说少数品牌垄断这种畸形市场份额背后的行业,还会用专利技术锁喉,阻碍国内企业发展,甚至可能恶意压低产能,抬高价格牟取暴利。

回到正题,经过上面的解释,我们很容易理解记忆融合技术的原理,那么这种借鸡生蛋的方式的上限在哪里呢?各大手机厂商的表现如何?

了解了内存融合技术的工作原理后,我们可以看到,内存融合可以有效增加手机的内存空间,特别是对于运行高配置游戏app的低端用户。当然,各大品牌厂商能适应到什么程度还得看具体工艺。

目前包括vivo品牌X60/Pro/Pro+、iQOO7、iQOO Neo5在内的9款机制支持内存扩展技术,不扩展的手机内存容量也有所不同。比如4GB运行内存可扩展512MB,8GB运行内存最高可扩展3GB。

与vivo相比,OPPO更加激进,提供了三个档位(2GB、3GB和5GB)可供选择,支持最高7GB的内存扩展,可以让多个大型游戏应用同时流畅运行。以Reno5为例,在12GB大内存的前提下,通过扩展7GB内存,等效运行内存可以达到19GB,对于提升手机运行流畅度非常有帮助。目前包括Reno5系列在内的很多机型都支持内存扩展,感兴趣的用户不妨查看一下手机设置选项进行体验。

而华为和小米的适配进度相对较小。目前小米品牌仅在Redmi Note10机型上支持2GB内存扩展,华为Mate40系列也支持2GB内存扩展。当然,后续的改编进度还得看官方消息。

需要注意的是,内存融合应用的前提是手机内存用完才会启动。支持内存融合的手机调用空闲闪存作为运行内存,可以有效提高后台切换多个应用的流畅度,帮助手机系统进行深度优化和控制,减少应用启动的预加载时间,提高大型应用和游戏的打开速度。对于老用户来说,可以延长手机内存的使用寿命,优化体验。

我们知道,由于5G通信带来的功耗增加,厂商为了延长手机的续航时间,会选择在系统中攻关APP后台滞留问题,内存集成会给用户带来更灵活的应用空间。另外,安卓手机厂商的功能适配通常比苹果快。华为、小米、OPPO、vivo都适应了这种技术,相信其他品牌也会流行这种技术。广大用户可能会欢迎行业层面的新功能、新趋势、新体验。

其实回过头来看,记忆融合技术给人一种想法成真的既视感。早在十年前,就有人设想能否将Windows系统的虚拟内存和ZRAM技术应用于Android系统,以解决手机内存不足的问题。时隔多年,终于应用到了智能手机上。是宣传噱头还是真正的技术突破?

笔者认为内存融合技术的快速普及与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环境有关。出于对老机型用户的关心,厂商不愿意接受技术落后的质疑。就像DC调光一样,在一家国产手机厂商申请后,其他品牌的粉丝本着“我不需要,你离不开”的精神催促厂商适配。华为、OPPO、vivo、小米出于害怕背上技术落后的名声,迅速推广这项技术。同时也可以通过“存储越大,手机越流畅,性能越强”的消费心理来促进自己产品的销售。为什么不呢?

当然,除了产品卖点推广,这项技术更多的是出于对用户心理的关注。我们知道,内存不足是用户频繁换手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厂商推出这种内存优化技术无疑给了用户更长的使用寿命,这对于产品线更新极快的厂商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况且因为行业进程的原因,手机的运行内存越来越大,很少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针对重点对象的内存融合技术,显然不是最新款或者高端机。

随着内存融合技术的普及和适配,机型较老、内存较小的用户会有更好的手机体验。我相信这是所有家庭积极推广新技术的初衷。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