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包外观专利案
蓝牙连接,自动开关锁,GPS定位,人箱分离自动报警提示,自动称重,可作为电源给手机pad充电的电脑口袋,APP自动记录飞行数据,存取方便。
听起来很酷,不是吗?喜欢高科技产品的朋友应该会感兴趣。
Bluesmart成立于2015,最初从众筹平台获得资金,后获得资本投资。在线数据显示,Bluesmart于2015年6月获得11.5万美元融资,公司累计融资2900万美元。据说Bluesmart在中国和美国拥有9项发明专利,全球正在使用的行李箱约有65000个。
不过是因为美国航空公司的一个禁令:禁止托运或登机不可拆卸锂电池的智能行李箱。本公司于2018年5月宣布停业。
其实我第一次看到这款产品的介绍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他的锂电池是内置的,不能拆卸。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能登机吗?不登机是愚蠢的。
但是,等等,难道一个公司不是因为一个政策就死了,他们不知道如何调整产品以适应市场吗?作为一个在中国的创业者,我感到有些不解。看看滴滴,面对网约车政策的变化和各种事故,人们一直在积极调整应对。看看bluesmart的声明:公司想尽一切办法处理,结果却是破产。
问题是,Bluesmart并不是去年倒闭的唯一一家智能行李箱公司。还有一家美国公司叫Raden,生产类似Bluesmart的产品。Bluesmart倒闭几天后,该公司也宣布停止运营。
第一,仅仅因为航空禁令?
这个问题不仅是我的困惑,也是大家的困惑。
Bluesmart在禁令出来之前发布了他们的第二代产品,但是第二代仍然是不可拆卸电池,导致大量在线用户在亚马逊购物下留言:不要买!不能上飞机!没有人对美国公司的市场政策如此不敏感。因为一个政策而破产的案例并不存在,而是有更多的因素。
我们来看看对Raden公司创始人的采访,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首先,Raden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他的企业只筹集了500万美元,他不打算引入更多的投资,因为他不想面对投资者不切实际的期望。
然而,即使他能得到更多的钱,他认为他破产是迟早的事。因为他认为箱包是低频消费市场,而对于智能箱包来说,受众更有限。
另外,按照乌达什金的哲学,行李箱卖给顾客的时候,双方没有任何关系。他认为这是一个交付产品,而不是运营产品。
所谓的交付品是打火机、粉笔、电脑硬件等。这些产品卖给用户后,关系就结束了。
运营产品,如社区、网站、app等。,必须在上线后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
可交付产品售出,如释重负:最终售出。运营产品卖出去了,还被威胁:这只是个开始。
运营产品就是“运营即产品”,包括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
那么,这个受众有限的低频行业真的迟早会倒闭,是不是只是时间问题?我们来看看另一家公司是怎么做的。
第二,网上名人行李箱带走
“远走”这个名字已经在纽约和世界各地的媒体版面上出现了两年,现在已经成为网络名人中的一个行李箱。从2016年创业到2018年中期,易* *共卖出50多万个行李箱,年销售额约654.38+250亿元。
同样是做行李箱。为什么智能旅行箱两家公司相继倒闭,而这一家还如日中天?两者在策略和运营商上有什么区别?
1,满足受众的普遍需求:够好,但恰到好处。
在做产品之前,AWAY的创始人采访了超过65,438+0,000名旅行者,了解这些经常出差或出国旅游的人的真实需求和痛点是什么。他们想知道“人们需要的行李箱是什么样的?”
经过权衡和考虑,AWAY的第一代“充电行李箱”上市了:只有四种类型的行李箱可供选择,包括硬壳、嵌入式充电USB插孔、独立洗衣袋、压缩袋和带超级轮子的360度智能登机箱。价格刚刚好,根据大小,从225到295美元不等。
客场的思路是把基础款做到极致,看起来是优衣库和无印良品的结合:基础款+这个不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产品具有通用性和成本效益。
相比于AWAY、Bluesmart、Raden的产品设计,更强调科技感和功能感。如果说AWAY是一款平民化的网络名人产品,那么后两款产品可能更像是极客产品。
2.打造品牌,而不仅仅是产品。
以旅行箱为主题切入旅游行业。两位创始人思考的是如何打造一个有魅力的旅行品牌,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
在品牌营销上,AWAY做了很多联合活动,从时尚品牌Pop &;淑熙,动画电影《小黄人》,以及由NBA明星制作的深思熟虑的电影《星球大战》,几乎每次他们推出限量款,都会引起购买潮。
2017年,凭借电影《卑鄙的Me3》,AWAY在限定时间内推出了以小黄人为灵感的“小黄人”行李箱。这款行李箱配有一个类似Minions眼镜的皮革名片包。
创造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卖产品。把自己定位为一家旅行公司,而不是一家科技公司,一家只卖行李箱的公司,这是AWAY创始人的想法。
现在AWAY已经扩展到其他一系列产品,把品牌印象从只卖行李箱提升到旅行的层面,推出手袋、防水化妆包、收纳盒等多种产品,在航班上被视为“私人物品”。
3.创建一个互动社区。
从第一代开始,AWAY行李箱后续的迭代就是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和收集反馈来改进和优化。此外,AWAY还创建了自己的在线杂志“HERE”,为社区带来新的附加价值,继续激励人们离开,去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
与Bluesmart不同,AWAY有自己的线下门店,作为品牌展示和与用户的接触点。AWAY的实体店不仅仅是展示行李箱,更是在传递一种文化。在纽约市中心的黄金地段,AWAY只用了30%的空间来展示和销售行李箱,70%用来创造用户对旅行的向往。
在AWAY的实体店,不仅可以喝咖啡、看书,还可以买到其他在李行必备的相关产品,比如泳衣、毛毯等小东西。AWAY把自己定义为不仅卖行李箱,还卖美好旅行的完整体验。
第三,是格局决定了创业者能走多远。
针对航空公司的禁令,AWAY是怎么做的?
为此,Away更新了箱包的设计,为之前购买过Away产品的客户提供箱包翻新服务。
消费者可以带着行李箱去Away的商店,或者邮寄到Away的总部拆下电池,也可以根据Away提供的指南使用DIY套件。同时,为了延续这一标志性功能,Away还推出了易于拆卸的可拆卸电池,方便消费者将行李箱放入行李架后,取出电池继续为电子产品充电。
市场给出了同样的信号,内置电池的行李箱不允许登机,但对于Bluesmart和AWAY来说,却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我相信Bluesmart和Raden在科技功能上一定比客场做得更好。但对比创始人对产品的理念和对未来的规划,可以看出,AWAY的格局更大。
正因为如此,即使作为一个使用频率低、受众有限的狭窄行业,AWAY能为用户提供的也不仅仅是一个行李箱。这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将来,这些顾客可能会得到更多他们想要的东西。
创业难。我们向每一位创业者致敬,并祝愿他们的项目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