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的现状与发展_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1.教育思想的升华是办学活的灵魂。
要把握教育思想,首先要把握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校长在办学过程中首先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学校努力追求“四高”的办学目标(高质量的设施、高质量的师资、高质量的管理、高质量的成果),以“三成”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成才)。这就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你也要有终身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原有的教育思想,使之成为有生命力的办学灵魂。例如,中文系将教学与学生的终身发展联系起来,统筹规划,力争通过三年的汉语教学,使我校毕业的学生达到“四个一”的语言素养目标:普通话流利,用字整洁规范,有独立的阅读习惯,一手文章用词有序,内容丰富。运用四种评价方案和语文素养发展记录卡对学生进行三年随访,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中文系两篇研究论文获国家级奖项,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项。近几年学校语文高考平均分在520分(标准分)以上,一直处于同类学校前列。2007年高三语文备考组、文科数学备考组、段小青老师获2007年广州高考突出贡献奖。
2.教育和科研的发展是办学的助推器。
学校把“研究型学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之一,把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
一是“挂横联系”,开放搞活。“挂靠”就是挂靠上级科研部门,邀请相关专家到学校指导,提高研究水平。“交联”就是通过大规模的教学科研活动,与兄弟学校交流,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二是强化主体,全员参与。学校成功申报国家项目“问题?探索?发展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艺术教育与全脑开发”,市级课题“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学校目前拥有各级项目73个,形成了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以省、市、区级项目为支撑的“教学改革理论平台”和“教学改革操作平台”。“科研强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2007年,我校有9个教学科研项目获得区级“十一五”规划批准,是我校所有教学科研项目中最多的,充分显示了我校教学科研的水平和能力。我校生物系积极致力于如何打造“品牌学科”,走“教学、科研、教学中国化”之路。在市一级批准了七个项目,在区一级授予了许多成就。其他学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高考,管管以824分获得番禺区政治单科头奖。
近两年来,学校教职工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参加各类学术学会论文评比所获文章累计达128篇,其中国家级28篇,省级18篇,市区级82篇,8个教学模式课题获得各类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出版专著或编写教材5部,获得国家专利1项。
3.师资队伍的提高是办学的动力。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的永恒主题。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狠抓师德教育,让全体教师都有“乐于教书、善于教书、爱才育人”的奉献精神。学校把“学为人师、为人师表”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积极倡导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大政治思想工作力度,使教师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学校通过自我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实践锻炼“担起重担”、刻苦学习实践“筑牢基础”、阶梯晋升、竞聘“搭建平台”,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逐步形成骨干教师梯队,为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学校目前拥有广州市校长1人,省市骨干教师、名师10人,广州市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普通话语音测试员2人,广东省普通话语音测试员1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1人,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65438人,
4.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办学的催化剂。
学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重点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技术与学生活动的整合。如语文老师段小青在《上山》课前预习阶段,要求学生从杜甫《上山》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两个方面寻找相关资料,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形成小组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展示。二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整合。我们学校所有进入教室的多媒体设备都连接到了校园网。通过校园网,我们不仅可以直接调用个人电脑中的课件,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库”借阅他人的教材。校史板块将教师的个人教学资源与网络资源库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备课、试题、教研等资源的共享,将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备课质量。目前,学校教师已设计开发各科教学课件2665个。三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所需的音频、图片等资源通过计算机编辑形成教学课件,再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实验使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如地理老师邱侃荣老师,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丰富的学科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5.打造特色教育是办学的支撑点。
学校把打造特色教育作为品牌的载体和导向。近年来,学校的特色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上级批准玉山高级中学招收首届艺术特长生,拉开了学校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序幕。2002年,学校正式申报“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已被列入广州市教育科学和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计划,并被市、区推荐为国家级教育科学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研究实验报告》已发表在2003年第12期《教育导报》上,并获得番禺区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李晓庆老师的舞蹈《节拍》获广州市学校舞蹈节一等奖,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获三等奖。罗志群老师指挥的学校合唱团连续多次在市、区组织的“广州金钟铃”或校园合唱节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林秋红老师的美术作品获“世纪星光奖”?广东美术书法大赛银奖。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艺术类考生在学校的本科升学率都达到了60%以上。
打造品牌学校是一项长期、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只要校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勇于探索创新,学校的发展就有无穷的生命力。
作者:广东省广州市玉山中学
(编辑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