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专利侵权?

法律主观性:

第一,什么是专利侵权?

专利侵权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

1.直接侵权是行为人直接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

直接侵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使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许诺销售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进口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者进口根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使用或者销售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销售的明知是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够证明产品合法来源的,仍然属于侵犯专利的行为,需要停止侵权行为但不承担赔偿责任。

2.间接侵权是行为人的行为本身不构成对他人专利的直接侵权,但教唆、帮助、引诱他人实施专利并导致直接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故意诱导或者教唆他人侵犯专利权,客观上为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构成专利权间接侵权有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有直接侵权的事实;二是要为直接侵权人实施专利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三,行为人主观上必须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为他人实施专利侵权提供了条件。

间接侵权一般是指专利间接侵权人提供、销售或者进口专门用于制造专利产品的主要或者核心原材料、零部件,或者专门用于专利方法的主要或者核心材料、装置、设备。

第二,如何计算侵权人的利润?

一般来说,计算标准是:侵权产品的销售量x每件侵权产品的利润。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从事侵权行为的侵权人,为了体现对其故意侵权行为的处罚,可以按照产品销售利润计算。

第三,专利侵权的赔偿标准

1.按照实际损失赔偿:按照权利人因侵权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2.法定赔偿: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专利许可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专利许可费难以确定的,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种类、性质、情节,确定3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赔偿。

3.惩罚性赔偿: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的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此外,赔偿金额应包括权利人指出的停止侵权的合理费用。

法律客观性:

专利侵权是指行为人在专利有效期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没有法律依据,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违反了专利法第11条和第58条的规定。属于专利侵权,应当承担侵犯专利权的责任。使用、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销售的专利产品或者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用于生产经营目的的,能够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专利,即侵犯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认定侵权行为成立时,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15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当事人的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就专利侵权赔偿金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相同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