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假广告行为?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广告与产品不符的情况。有些广告是为了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而促销的。制作广告内容时使用虚假或误导行为。这当然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犯。
1.有哪些虚假广告行为?
1.广告商介绍的商品和服务是虚假的。
(1)广告中对商品质量、性能、功效的描述与商品的实际质量、性能、功效不符。
(二)擅自变更食品、药品、农药等特殊商品广告审批表内容,虚假夸大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三)利用虚假广告招生进行办学和技术培训的。
(4)发布“致富信息、实用技术”虚假广告,骗取钱财。
(5)无货可售,或以次充好,以邮购名义骗取货款,非法获利。
2.广告主的自我介绍内容与现实不符。
(1)谎称已取得生产许可证和商品注册证;谎称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通过认证,获得专利;谎称产品获奖,获得优质产品称号。
(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科技成果,以他人名义为自己的企业或者产品做广告。
3.一些对产品和服务的承诺是虚假的、未兑现的和欺骗性的。
二、虚假违法广告的危害
虚假违法广告的危害对消费者影响很大。
1.如果是关于食品的虚假广告,广告主发布了产品与广告宣传的质量、品质、有效期限、用途不一致的信息。这不仅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还会让生产者赔偿经济损失,甚至责令其停产停业。并且,生产者应当与广告发布者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对消费者承担侵权责任。
2.如果在药品上发布虚假广告,所宣传的药品根本不具备宣传的功效和作用,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听信了产品的宣传,放弃了合理的治疗方案,转而购买了该商品。轻者消费者病情加重,重者消费者错过最佳治疗期,甚至丧命。
3.如果在电器上发布虚假广告,对消费者的伤害会更严重。广告宣传的电器根本就是假冒伪劣产品,而且广告宣传的时候,消费者购买使用的是商品,但是光了,电器爆炸,电器本身就损坏了。更有甚者,电器爆炸损害了消费者自身的人身财产,甚至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第三,对虚假广告行为的惩罚
根据不同情况,惩罚主要有三种:
1,广告主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广告经营者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广告经营者明知或者应知为其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
3.连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广告主发布违反本法规定的虚假广告,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客观性:
1.广告商介绍的商品和服务是虚假的。(1)广告中对商品质量、性能、功效的描述与商品的实际质量、性能、功效不符。(二)擅自变更食品、药品、农药等特殊商品广告审批表内容,虚假夸大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三)利用虚假广告招生进行办学和技术培训的。(4)发布“致富信息、实用技术”虚假广告,骗取钱财。(5)无货可售,或以次充好,以邮购名义骗取货款,非法获利。2.广告主的自我介绍内容与现实不符。(1)谎称已取得生产许可证和商品注册证;谎称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通过认证,获得专利;谎称产品获奖,获得优质产品称号。(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科技成果,以他人名义为自己的企业或者产品做广告。3.一些对产品和服务的承诺是虚假的、未兑现的和欺骗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