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方法使高窗牢固?
背景技术:
目前,窗框的连接结构是窗框安装后长期保持牢固稳定的基础,大部分是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墙体内或用混凝土固化。然而,这种简单的固定方法在接合结构和安装壁的牢固性方面不高。当窗框受到较大外力冲击时,如台风或地震产生的外力,连接结构容易受外力影响而变松或晃动,稳定性低,从而引发各种事故和安全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牢固性高的窗框节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窗框节点结构在受到较大外力冲击时容易松动或晃动的技术问题,提高牢固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高牢固性窗框节点包括可夹持第一竖窗组件的第一型材部、嵌入安装墙内的第二型材部和扣合在第二型材部上的M形固定支架,第二竖窗组件可夹持在第二型材部和固定支架之间,弹性块设置在第一型材部表面的凹槽内,弹性块的表面与第二型材部的表面相碰撞。第二型材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的内腔与固定在安装壁中的第一方形相适配,第二框架的内腔与固定在安装壁中的第二方形相适配。
优选地,玻璃胶设置在第一型材部件和第一垂直窗组件之间。
优选地,弹性块布置在第一型材部件和第一垂直窗户组件的框架边缘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弹性块的设置,在安装窗框的过程中调整窗框的位置时,两个窗框的重量产生的外力会挤压接合结构,弹性块的弹性可以保持接合结构中两个型材部件之间的整体稳定牢固,避免剧烈晃动,即, 以减少由外力引起的两个型材部件之间的内力,从而便于调整,并减少在调整接合结构的位置的过程中的调整。
2、通过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设置,两个框架的内腔与固定在安装墙内的挡块相配合,使得在固定节点结构和安装墙时,安装墙内的两个固定挡块可以卡入两个框架的相应内腔中,通过两个固定点提高了节点结构和安装墙之间的牢固性。
附图简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征和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考附图进一步说明。
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该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牢固性窗框节点包括可夹住第一竖窗组件2的第一型材部1、嵌入安装墙内的第二型材部3和扣在第二型材部3上的M形固定支架4,第二竖窗组件5表面的凹槽可夹在第二型材部3和固定支架4之间。弹性块8的表面紧靠在第二型材部件3的表面上,第二型材部件3上设有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第一框架11的内腔与固定在安装墙内的第一块适配,第二框架12的内腔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弹性块8设置,在安装窗框的过程中调整窗框的位置时,由于两个窗框的重量带来的外力会挤压接合结构,弹性块8的弹性可以保持接合结构中两个型材部件之间的整体稳定性和牢固性,从而避免剧烈的晃动, 即减小水平方向的外力引起的两个型材部件之间的内力,以便于调整,减少调整接合结构位置过程中的调整。 基于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设置,两个框架的内腔与固定在安装墙内的挡块相适配,这样当节点结构与安装墙固定时,安装墙内的两个固定挡块可以卡入两个框架的相应内腔中,通过两个固定点提高了节点结构与安装墙之间的牢固性。其中,M形固定支架4可以主要基于M形结构,第二竖窗组件所承受的外力可以局部均匀分布到M形支架上,即可以提高第二竖窗组件所承受的外力。在本文中,夹紧是指夹紧,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一种物理状态。通过在型材上设置两个夹持部,可以将竖窗组件夹持在两个夹持部之间,从而实现夹持。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化,如图1所示,第二型材件3上设有橡胶块14,橡胶块14的表面紧靠在凹槽的外表面上。在本优化实施例中,通过橡胶块14的设置,第一型材部件1和第二型材部件3可以承受一定范围的垂直方向的外力。其中,第一个正方形和第二个正方形可以是安装在墙壁中的砖块,以加强牢固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图1所示,第一轮廓部分1具有内腔15,其可以容纳安装壁中的第三块。在该优化实施例中,第一型材部件1的结构主要受到限制,安装壁中的第三块可以通过内腔15容纳,从而可以制成第一型材部件15。
如图1所示,优选地,玻璃胶9设置在第一型材部件1和第一垂直窗组件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玻璃胶9,提高了第一型材部件1与第一竖窗组件2之间的牢固性。
如图1所示,优选地,弹性块10设置在第一型材部件1和第一垂直窗组件2的框架边缘之间。本实施例可以避免在将第一竖窗组件2固定在第一型材件上时损坏第一竖窗组件2的边框边缘,从而保护第一竖窗组件2。同时,基于弹性块10,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附图所作出的任何等同结构或等同过程的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的任何等同结构或等同过程的变换,同样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