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天祥出生在哪里?

顾天祥

顾天祥:男,出生于1964。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先后赴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著名心脏中心学习最先进的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技术。现任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主任。从事心脏外科工作19年,是国内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专业特长是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危重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中文名:顾天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4年8月

职业:医生

毕业院校:中国医科大学。

主要成就: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危重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代表作:外科解剖图谱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性别:男

职务: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轮廓

出生日期:1964年8月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行政职务:首席博士生导师。

最终学位:博士

获奖学校:中国医科大学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学院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

研究方向:冠状动脉、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大血管外科和心脏移植。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培训经历

65438+8月0997-65438+8月0998阜外医院

2003年3月-2003年5月日本金泽大学医学院

2004年6月5-438日+2月东京女子医科大学

2005年4月-2005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

2005年5月-2005年6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中心

2006年4月至2006年5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

人员培训

博士后1人,博士9人(其中硕士、博士生2人),硕士16人。

国际学术交流

VivcJawali教授(印度)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渡边教授(日本)日本金泽大学,2003年

JamesWang教授(新加坡)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日本)2004年

DenialLoisaince教授(法国)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MichaelAndrewAcker教授(美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05年

渡边教授(日本)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BruceLytle教授(美国)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2006年

DelosCosgrove教授(美国),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2006年

安倍晋三教授(日本)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JameEdgerton教授(美国)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KrishnaKhargi教授(荷兰)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学术成就

代表论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亚细胞Ca ^ 2+异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中华心脏病杂志,200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肌浆网钙泵活性变化的电镜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常温与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比较,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

参加国际会议

2002年桑兹& amp澳大利亚科学年会

20033年奥地利

200316马来西亚TCSA双年展

200484加拿大汉诺威会议

200585美国

20054年西班牙联合会议

200517菲律宾TCSA两年一次的大会

200686thAnnualMeetingofAATS美国

2006年5月,瑞典

200787美国年度会议

200718 tcsa中国双年展

承担任务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重大研究项目等8项,研究经费总计60余万元。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心房颤动中钾离子特性的变化及mRNA表达的调控

2.卫生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心房颤动钾通道亚家族细胞电生理重构的实验研究。

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吸入NO治疗围手术期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4.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缺血预适应机制及新的预防途径研究》

5.沈阳市科委项目-心房颤动离子通道药理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6.辽宁省教育厅重要研究项目——“心房颤动钾通道亚家族细胞电生理重建及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7.辽宁省教育厅高等院校研究项目——“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应用基础研究”

8.辽宁省科技厅重大重点项目——心脏静脉原位动脉化治疗冠心病弥漫性狭窄和完全闭塞的临床基础研究。

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项目合作单位——“提高老年及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手术疗效的临床研究”

发表文章

1.顾天祥,王春,王忠武,等。原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疗效的近期观察。中华医学杂志. 2007,87 (11): 725-728。

2.顾天祥,王春,等。非体外循环多支病变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外科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22 (1) 15-17。

3.古天祥。缺血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中国医师培训杂志。2006,29 (10): 9-11。

4.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肌浆网钙泵活性变化的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1,30 (5): 344-346。

5.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亚细胞Ca2+异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中国心脏病学杂志. 2001,29 (7): 420-423。

6.顾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a+2K+ATPase活性的变化及鹿茸精的保护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9,28 (4): 282-284。

7.顾天祥,张先庆,顾春久,等。穿透性心脏损伤的临床分类及急救策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8,27 (6): 640-641。

8.顾天祥,张先庆,顾春久,等。左心转流术治疗降主动脉瘤和降主动脉缩窄。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8,27 (5): 536-537。

9.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肌浆网Ca2+2ATPase活性变化的观察(摘要)。中国心脏病学杂志,1997,5(1):71。

10.钠泵衰竭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6,25 (4): 394-396。

11.顾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亚细胞Ca2+的定位和定量X射线显微分析。中国物理医学杂志. 1996,18 (18): 21-23。

1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亚细胞钙变化的细胞化学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6,25 (3): 270-273。

13.心肌亚细胞Ca2+分布的电镜细胞化学定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6.25(1):41-43。

14.心脏漂浮血栓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2,21: 23。

15.雷宇,顾天祥,姜春丽,等。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骨质疏松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 (1): 84-85。

16.古田乡李。中华医学杂志2006,119(23):2018-2020

17.张玉海,顾天祥,王春,等。ClC-3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的表达及意义。中华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13 (6): 409-413。

18.孟凡,顾天祥,姜春丽,等。局部应用雷帕霉素在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 14 (11): 956-957.

19.修,顾天祥,顾春等。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11例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427-428。

20.修,顾天祥,顾春久等。主动脉瓣置换术156例分析。中国心血管研究杂志。2006,4 (3): 211-213。

21.李卫国,顾天祥,等。前列腺素E1脂肪乳剂对体外循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13 (4): 238-241。

22.王忠武,顾天祥,等。1例先天性镜面右室间隔缺损报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 (1): 106。

23.张玉海,顾天祥,等。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的研究。陕西医学杂志. 2006,35 (8): 922-925 .

24.修,顾天祥,严德民,等。39例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报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6)

25.朱妍,顾天祥,王增伟,等。幼鼠缺氧心肌模型的建立。中国临床康复。2006,(41);

26.局部应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杂志. 2005,13 (6) 741-744。

27.卓立,顾天祥,等。心肌梗死后冠心病并发强直性脊柱炎2例。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34 (5): 492。

28.转染人血红素加氧酶21基因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中国心胸外科临床杂志. 2005,12 (1): 34-37。

29.卢汉,顾天祥,等。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慢性肾功能衰竭一例。中华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5,12 (4): 292。

30.王忠武,顾天祥。创伤性乳糜胸的外科治疗。浙江创伤外科. 2005,10(3):157-158。

31.卓立,顾天祥,等。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并心包填塞的外科治疗:附1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34 (6): 590。

32.王忠武,顾天祥。胸脊膜膨出的诊断和治疗。浙江临床医学. 2005,7 (7): 755。

33.刘大川,顾天祥。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的抗炎作用。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5,14 (6): 367-368。

34.江春-李、古田-湘东等..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创伤学杂志(英文版). 2003,6(6):379-381 .

35.姜春丽,顾天祥,等。创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和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19 (4): 211。

36.蒋春丽,顾天祥,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心肌保护。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3,32 (6): 534-536。

37.朱冰,顾天祥。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中国心胸外科临床杂志. 1997,4 (4): 252-254。

38.肖,顾天祥,等。左心室-右心房交通的外科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6,12 (6): 348-350。

39.何学智,刘继红,顾天祥,等。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2.2006 (4): 279-280。

40.张志伟,小德米安,顾天祥,等。右心粘液瘤的外科治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11 (2): 123。

41.李德强,严德民,顾天祥,等。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1,21 (8): 501。

42.修,顾春久,顾天祥,等。20例心脏金属异物的外科治疗。中华创伤杂志. 2001,17 (4): 228-229。

43.李德强,严德民,顾天祥,等。右心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1,30 (2): 156-157。

44.李德强、严德民、顾天祥。体外循环中鼓泡式氧合器和膜式氧合器引起细胞因子变化的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0.21 (3): 183。

45.张志伟,顾春久,顾天祥等。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动静脉瘘的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 (2): 51-152。

46.李德强、严德民、顾天祥。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Ib。临床检验杂志. 2000,18(3):165-166。

47.严德民,顾春久,顾天祥。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外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国临床医学. 2000,7 (1): 38-39。

48.小、、顾天祥。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指征及围手术期处理。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8,14 (5): 294-295。

49.石,,,顾天祥,等。诱导型一氧化氮对内毒素休克小肠微循环的影响。生理学报,2005,57 (1): 39-44。

49.盛延良,王春,孟凡,顾天祥,等。氯气染毒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丹参的影响。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4.17(1):21-26。

50.石恩义、姜晓静、柏寒、古田乡等。吗啡对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中国医学杂志. 2003,116(7):1059-1062 .

51.修,顾春久,严德民,顾天祥,等。常温与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甲状腺激素代谢的比较。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3):210-214。

34.李德强、严德民、顾春久、顾天祥。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膜糖蛋白Ib的变化。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 (3): 222-223。

51.姜春丽,顾春久,严德民,顾天祥,等。原发性心脏及心包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JCLIN Cardiol(中国). 2000,16 (12): 546-547。

52.修,顾春久,严德民,顾天祥,等。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变化。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4):202-203。

53.、小、、顾天祥。前列腺素E1对体外循环中溶血所致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9):695-697。

54.小、顾春久、张先庆、顾天祥。左心室-右心室连通的外科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6,25 (3): 317-318。

55.修,顾春久,袁义华,顾天祥,等。21例心脏金属异物分析。中华外科杂志. 1999,37 (12): 749-750。

56.张志伟、顾春久、张先庆、严德民、顾天祥。用31P磁力振动仪观察了L-精氨酸对缺氧再灌注家兔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 (1): 60-63。

57.用31P磁* * *振动仪观察不同温度下心肌灌注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 54-56。

58.朱冰,刘东燕,宁平,王青山,古天祥。心脏手术期间血清sIL-2R、AAT和PFN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7,26 (6): 636-637。

59.盛慧敏、齐、俞亚元、顾春久、顾天祥。体外循环下接1例。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4,23 (4): 341。

写一篇论文

《外科解剖图集》副主编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

媒体报道

《辽宁日报》、《沈阳日报》、《辽沈晚报》、《健康报》、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等有影响力的媒体对心脏手术难度大、先进技术应用多的故事进行了50多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