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
4.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要求
4.2.1后注浆施工控制参数
(1)后压浆初始作业时间一般可在基桩完成后2天进行,具体时间可根据基桩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但一般不应超过成桩后30天(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压浆);'
(2)后注浆质量控制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法,以注水泥量为主控,泵送终止压力为辅控;
(3)水泥为P.O 32.5水泥,灌浆水灰比为0.60 ~ 0.75;
(4)水泥压力和泵送终止压力如下:
桩型、桩径/有效桩长、各桩端灌浆和各桩侧灌浆。
水泥泵送压力
灌注桩1000mm/36.50m &;38.00米1600 ~ 1800公斤≮2.0兆帕600~800公斤≮1.5兆帕
具体施工控制标准:
A.水泥压力量达到表中设计值的70%,泵送压力超过6.0MPa时可停止灌浆;
B.注水泥量达到表中设计值的70%,泵压小于表中预定压力的70%。
,应调低水灰比,继续灌浆至达到预定压力;
C.如果水泥浆从桩侧溢出,应降低水灰比,间歇灌注水泥压力,直至水泥压力符合上表要求。
4.2.2后注浆管道设置
(1)桩端和桩侧灌浆阀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研究所专利产品图样制作。桩端有两根注浆管,桩侧有一根注浆管(详见注浆装置图)。
(2)灌浆导管应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输送低压流体的焊管。桩端注浆导管公称直径φ25(1’),壁厚3.25mm(注:实际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25mm);桩侧灌浆指南。管子公称直径为φ20(3/4’),壁厚为2.75mm;桩端注浆导管焊接套管公称直径为φ32,壁厚为3.25mm
(3)灌浆导管的设置如详图所示,要点如下(见附图):
A.注浆导管的上端设有管螺纹、管箍和塞子;桩端注浆导管的下端设有g 1’螺纹和用于拧紧桩端注浆阀的管箍;桩侧注浆导管的下端设有G3/4’螺纹和用于插入桩侧注浆阀的三通。
B.灌浆导管的连接应采用套管焊接,焊接应连续、气密,焊缝饱满、均匀,不得有气孔或砂眼(每个焊点应敲掉检查焊接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C.灌浆导管和钢筋笼采用12铅丝交叉绑扎法固定。绑扎应牢固,绑扎点应均匀。桩端注浆导管绑扎在加劲箍内侧,绑扎固定点在每个加劲箍处;桩侧注浆导管绑扎在螺旋箍筋外侧,绑扎点间距为1.5m
d .注浆导管的上端应不小于桩施工底板下200mm(可根据具体情况稍作调整);桩端注浆导管的下端距钢筋笼纵向笼底400mm。(注:此处也要调整钢筋笼的底箍;桩侧灌浆导管下端标高约为-34.30m,距笼底10m。)
e、在钢筋笼吊入孔内的过程中插入桩侧注浆阀,在钢筋笼最终定位前焊接桩的空孔段注浆导管;
F.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不得反复扭曲和向下碰撞;钢筋笼必须沉到底,不能悬空!
G.桩混凝土浇筑完毕,垂直孔回填后,应插明显标志,严禁车辆碾压。
4.2.3后灌浆机械设备
(1)注浆泵采用3SNS高压注浆泵,额定压力不低于8MPa,额定流量76L/min,功率18kW。
(2)灌浆泵控制监测压力表为2.5级16MPa地震压力表。
(3)浆液搅拌机为灌浆泵配套的YJ-340型浆液搅拌机,容积0.34m3,功率4kW。
(4)水泥浆输浆管应采用额定压力不低于8MPa的高压流体泵送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