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胶囊胃肠镜系统的历史记录
人类对窥探自身体内奥秘的兴趣不亚于对外界环境的兴趣,内窥镜的历史几乎和西医一样悠久。
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描述了古希腊的一种“直肠镜”。自从德国人Bozny在1806年制作出以蜡烛为光源的膀胱直肠镜以来,内窥镜就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硬管内窥镜、光纤内窥镜到超声波、电子内窥镜,医生利用这些设备已经能够越来越方便、清晰地窥视人体内部器官。
近二十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内镜介入治疗技术,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某些消化系统疾病。1981年,以色列国防部机械工程师伊丹听一位内科医生讲述内窥镜检查的过程,他想起了智能导弹上他所熟悉的远程摄像装置,由此产生了研发无线内窥镜的最初想法。此后,在伊丹的带领下,以色列专家开始大力开展无线内窥镜的研究工作,并于上世纪90年代获得了该技术领域最早的专利。2001年,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利用伊丹专利技术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名为M2A的胶囊内窥镜,并率先投入临床使用。这一产品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胶囊内窥镜的诞生开辟了内窥镜技术医学应用的新领域,与胃镜、肠镜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是胃肠病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开始研发胶囊微型消化道诊疗系统,推动了消化道疾病的诊疗向无痛、无创方向发展。近年来,各种智能胶囊产品接连出现,在功能上各有特长。比如有可以在消化道内完成定点给药的“远程控释胶囊”;还有可以在消化道取样的胶囊;美国诊断公司研发的产品“智能药丸”,专门用于检测消化道内的压力和PH值,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等胃肠动力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韩国科技部研发的“胶囊机器人”可以在体外远程控制下完成药物释放、图像采集、组织活检和治疗等多项功能。然而,这样的全能胶囊还处于原型研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