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粉磷农药用于什么病?
编辑
三唑酮
其他名称:贝立通,曲安奈德,阿米拉尔。
2物理和化学性质
编辑
分子式:C14H16ClN3O2。
分子量:293.7
化学文摘社:43121-43-3
EINECS:256-103-8
化学名: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氮唑-l-基)-α-丁酮。
三唑酮为无色固体,熔点82-83℃,有特殊香味。其蒸汽压为0.02mPa(20℃)和0.06mPa (25℃),密度为1.22(20℃),Kowlog P为3.11,溶解度水为64 mg/。200,异丙醇50-100,己烷5-10g/L (20℃),酸或碱(pH 1-13)。pH 3,6,9 (22℃)的半衰期超过1年。
3个特征
编辑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各部分吸收后,可以在植物体内传导。它具有预防、根除和治疗锈病和白粉病的作用。对玉米叶斑病、小麦云纹病、小麦叶枯病、菠萝黑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等多种作物病害有效。对鱼类和[1]鸟类安全。对蜜蜂和天敌无害。三唑酮的杀菌机理极其复杂,主要是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或干扰附着孢子和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三唑酮在体内对某些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在体外效果很差。菌丝体的活性比孢子的活性强。三唑酮可与许多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混用。
4种剂型
编辑
5%,15%,25%可湿性粉剂,25%,20%,10%乳油,20%膏剂,25%胶悬剂,0.5%,1%,10%粉剂,65438。
5适用范围
编辑
对锈病、白粉病、黑穗病有特效,对玉米、高粱的黑穗病、玉米叶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6使用方法
编辑
1,小麦丝黑穗病、锈病、白粉病、云纹等小麦丝黑穗病,100公斤种子混30克有效成分(200克15%可湿性粉剂);对锈病、白粉病、云纹病,发病初期每亩可使用8.75克(25% EC 35克)有效成分,严重时可喷洒100克有效成分(25% EC 60克)75-100公斤水。
2.为了防治玉米和高粱的丝黑穗病,用15%可湿性粉剂对100 kg种子中的533g进行了拌种。高粱丝黑穗病用100公斤种子用266-400克15%可湿性粉剂处理。
3.黄瓜白粉病田间喷施25%可湿性粉剂1-2倍5000倍液,温室喷施25%可湿性粉剂1-2倍1000倍液。豆锈病在发病初期或再侵染初期,可用2000倍25%可湿性粉剂1-2次喷洒。
三唑酮又称三唑酮和百里通,是第一个广泛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所以有个好名字:“粉修宁”。
三唑酮在中国应用广泛。原研药和制剂生产厂家较多,开发的制剂种类较多,主要有15%、20% EC、8%、10%、12%高渗EC、12%增效EC、10%。
三唑酮的应用方式很多,比如喷茎叶、处理种子、处理土壤等等。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长效内吸性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根除和熏蒸作用。其机理主要是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
7预防措施
编辑
除碱性制剂和铜制剂外,可与其他制剂混合使用。拌种可能使种子出苗延迟1-2天,但不影响出苗率和后期生长。把药放在干燥通风处。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
曲唑酮、三唑酮mbth和丁香醛的适应症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抑郁症和忧郁症,对焦虑、失眠、兴奋等也有效。服药后1 ~ 2周内生效。剂量及用法:口服:起初50mg,每日3次,以后酌情增加,每日最多400 ~ 600 mg。犯困的人可以在睡觉前服药。注意事项副作用少而轻,常见的有嗜睡、口干、乏力、便秘、视物模糊。偶尔心动过速、血压降低或升高、震颤、胃痛、食欲不振、皮疹、体重变化等。还有一些白细胞减少、月经失调的患者。规格片剂:50mg/片,100mg/片。
毒物中毒症状:一般只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急救:无中毒报告。对症治疗,进食后立即催吐洗胃。
注意事项:按规定剂量使用,否则作物易受药害。
环境水生生物:LC50(96小时,毫克/升)13.8,鳟鱼17.4,蓝鳃太阳鱼11。
蜜蜂:无毒。
天敌:急性口服LD50鹌鹑>:4000mg/kg,LC50(8天,餐)野鸭>:10000,鹌鹑>;4640
水土保持:半衰期约为18天(沙壤土),约6天(壤土),Ko
8准备方法
编辑
生产方法:
α-溴蒎酮与氯酚钠反应生成α-对氯苯氧基二苯酮,再与溴反应生成α-对氯苯氧基-α-溴蒎烯酮,最后与1,2,4-三氮唑反应生成三唑酮。三唑酮粉剂含量在96%以上,农药剂型主要有20%乳油和15%可湿性粉剂。
方法一
1,2,4-三氮唑甲酸铵的制备是在甲酸中引入氨,然后与水合肼反应得到1,2,4-三氮唑。
一氯蒎酮的制备异戊醇在活性氧化铝的催化下脱水转位生成异戊烯。2-甲基-1-丁烯和2-甲基-2-丁烯加入氯化氢形成氯代叔戊烷。然后在酸性溶液中与甲醛反应生成频那酮,在溶剂存在下通入氯气得到一氯频那酮。
碳酸钾存在下与对氯苯酚合成三唑酮,在甲苯溶剂中制备1-(4-氯苯氧基)频那酮,然后用氯化硫氯化制备1-(4-氯苯氧基)-1-氯苯氧基。用1,2,4-三氮唑合成了三唑酮,收率88%。
反应中还可以在丙酮溶剂中以碘化钠为催化剂,无水碳酸钾为缚酸剂合成醚酮,然后以四氯化碳为溶剂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定量收率的α-氯醚酮,再与1,2,4-三氮唑在丙酮溶剂中合成三唑酮,收率87%。
方法2
Stolzer等人在1977中报道,在丙酮溶剂中,用α,α-二氯蒎酮、对氯苯酚和1,2,4-三氮唑作缚酸剂,将产物回流15h,再用酸碱处理,收率为60% ~ 76.8%。
国内研究的一步法是将α,α-二氯蒎酮、对氯苯酚和1,2,4-三氮唑反应一步合成三唑酮。通过相转移催化一步合成三唑酮的方法如下:0.29克(10毫摩尔)对氯苯酚、0.9克(13毫摩尔)1,2,4-三唑、3.5克(22.4毫摩尔)粉末状无水碳酸钾、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的聚乙二醇(5%摩尔)1.78克(10毫摩尔)的溶液过滤,依次用稀碱、稀酸和水洗涤至中性,分离油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除去乙酸乙酯,得到三唑酮粗品。重结晶后得到白色固体,熔点为73 ~ 76℃。用氧化铝柱层析进一步纯化,熔点80 ~ 865438±0℃。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的产品纯度约为85%,纯品收率为82.7%。
方法3
在无水碳酸钠和四氯化碳溶剂存在下,1,2,4-三氮唑在35℃氯化得到1-氯-1,2,4-三氮唑,作为氯原子给体与酮醚反应,使酮醚烷基的α位发生取代反应生成α-。该反应必须在引发剂如偶氮二异丁腈的存在下进行。同时,由氯代三唑产生的三唑从反应溶剂中沉淀出来。因为反应生成的三唑本身是纯酸剂,所以反应过程中会生成三唑酮。加入三氮唑或缚酸剂后,α-氯酮醚全部反应。
上游和下游原材料
下游产品:三唑醇-& gt;烯效唑可湿性粉剂
上游产品:甲醇-& gt;甲苯->;碳酸钾->;氯->;甲醛->;水合肼->;蚁酸->;氯苯->;磺酰氯->;正戊烷->;乳化剂->;异戊醇->;->甲酸铵;片呐酮-& gt;三甲氧基磷->;-> 4-氯酚;2-甲基-2-丁醇->乳油-& gt;生粉->;3-甲基-1-丁烯->;分散剂->;-> 2-甲基-2-丁烯;2-甲基-1-丁烯->;氯苯那酮-& gt;1,1-二氯蒎酮->;氯酚->;2-乙酰氧基-3,4-二氟苯->;氯醚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