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知识

喝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是指浸泡茶叶的专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盘等。古人重视饮茶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非常重视茶具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可以和具有独特色、香、味的名茶相得益彰。随着饮茶的兴盛和各个时代饮茶习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也越来越精美。潮汕功夫茶至少需要十种茶具,即:

第一:茶壶

-潮州话叫“冲缸”,有的叫“苏缸”,因为它来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紫砂壶有四个字的公式,说“小、浅、齐、老。”紫砂壶分为二人壶、三人壶、四人壶、四人壶,其中以陈梦、铁花轩、秋浦、花萼园、萧山、袁喜生最为珍贵。壶的样式很多,小到橙子,大到橘子,大到瓜形、柿子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鼓多,所以正确,轰轰烈烈。壶的颜色很多,有朱砂、仿古栗、紫泥、石黄、天青等。不过,不管款式颜色,最重要的是“壶要小,不要大,要浅,不要深”。因为年纪大了就没时间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个字:小、浅、薄、白。小的是一小口;浅水不离底;洁白如玉是用来衬托茶叶的颜色;薄如纸,使其能有香味。潮州饮茶人多以白底蓝花阔口,杯底“若身宝”书珍贵,但不易得之。江西景德镇、潮州枫溪产的小白瓷杯也很不错,俗称“银杏杯”。

第三:洗茶

-它的形状像一个大碗,有许多色调和颜色。功夫茶肯定有三种,一种是泡杯子的,一种是泡易拉罐的,一种是盛水洗杯子和泡茶叶的。

第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装茶杯的,也有各种各样的样式,比如满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风格,最重要的还是四字公式:宽、平、浅、白。即盘面要宽,这样可以根据客人的数量放更多的杯子;盘子底部要平,以免杯子不稳,容易晃动;边缘要淡,颜色要白,都是为了衬托茶杯和茶壶,使之美观。

第五:茶垫

-比茶盘小,用来做壶,也有各种款式,但总之要注意“夏浅冬深”。冬的深度是为了方便在壶里多放些开水,这样茶就不容易凉了。茶席里要放一层“席垫”。“茶席”是根据茶席的形状,用丝瓜炒制而成。所以那些用丝瓜代替布垫的,为了不产生异味,垫垫是用来保护茶壶的。茶叶洒完后,要把茶壶倒过来,以免壶内积水。一点水也会让茶有味道。

第六:水瓶和水碗

——作用,是用来在沏茶时储水的。水瓶,颈饰肩挂,平底,有柄,素瓷青花最好。还有一种有颈有口的,饰有龙,叫龙也不错。水碗也被用来储存泡茶用的水。它们都和一个普通的花盆一样大,款式也很多。明代制作的“赤金彩”,金属釉,碗底描绘金鱼的两条尾巴。舀水时,水动起来就像金鱼动了一样,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第七:龙坦克

——大龙缸类似于宫廷里种的莲花缸,或者更小。用来存放大量弹簧,用木头盖紧支撑,放在书房角落,古色古香。龙也是素瓷青花,明代宣德年间造,但很难见到。

第八:安静的炉子里有一丝红色

——静灶里有一撮红,潮安、潮阳、揭阳都做过,款式都很好看。还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六七寸高,加炭的炉芯又深又小,使火候均匀,又省炭。小炉有盖有门,不用时盖上既经济又方便。小炉门附近常有一副雅致的对联,更添茶香。

第九:沙子

——“沙子”,潮安丰溪制作的最著名的一种,俗称“茶壶”,是用沙子和泥土做成的。它很轻。水烧开后,小盖子会自动倾斜,发出一阵阵响声。这时候的水正好适合泡茶。至于钢壶,铝壶用来烧水泡茶,虽然不是必须的。但是用来烧水泡茶的金属东西毕竟差一些,所以不是时候。

第十:羽毛扇和钢筷子

——羽毛扇是用来煽火的。煽火时要用力,但不要扇炉门,以保持一定的温度,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因此,特制的羽毛扇不仅有利于“功夫”的展示,而且用白色鹅毛制成的扇子,掌面大汪,竹柄飘逸,衬托出红、绿、白等各种颜色的茶具和金紫色的浓茶,自然有趣。钢筷子不仅仅是为了夹炭挑火,更是为了保持主人双手的干净。

各种功夫茶

功夫茶使用的茶叶仅限于福建岩茶、溪茶、潮汕凤凰水仙(均属绿茶)。国内其他茶类,如红茶、绿茶、砖茶、花茶、白茶等都不适合。因为如果用功夫茶,往往又苦又苦,只有这种半醇香的绿茶才是最好的。传统上福建最好用乌龙茶,也就是闽北武夷山的岩茶,闽南的溪茶。乌龙茶是一个总称,其中夏茶产于福建北部。铁观音主要产于闽南安溪,所以又叫溪茶。岩茶和溪茶种类繁多,其中的奇种、单丛、明聪大红袍、水仙、一枝春都是名茶。

——潮汕凤凰山也产茶,也是半醇香绿茶,也是功夫茶用茶。它的名字有水仙(俗称鸟嘴茶)、单丛、海藻等;秋诗中的“鸟嘴”就是鸟嘴茶。凤凰茶也是中国名茶之一。茶叶个头大,色泽棕黄,香气馥郁,滋味醇厚。

工夫茶起源的传说

据说早在北宋时期,潮州人就发明了工夫茶。当时,在位于闽粤交界处的饶平,茶叶贸易非常活跃。因为福建产的乌龙茶受到潮人的喜爱,茶商在购买茶叶时用小杯子品茶,以鉴别茶叶的品质,使工夫茶初具规模。

南宋末年,为了抗击孟元,文天祥率部从江西转战广东潮阳、海丰。这期间,他的六个女儿和他的母亲都因劳累过度而去世,文天祥伤心愤慨,便以茶代酒祭奠英灵。后来,工夫茶逐渐演变成一个大茶壶和六个小茶杯,以纪念抗元英雄文天祥的亲属。

千年来,工夫茶在潮汕地区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作为潮汕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也飘洋过海,在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圈广为流传!

工夫茶的八道工序

茶,茶具,水,火之后,就是冲。如果沏茶没有时间,就不能称之为“工夫茶”。因此,功夫茶的所有功劳都在于brew tea的泡茶方法。

大约有八个过程:

首先,治疗装置

处理装置包括六个动作:生火、拔火、煽炉、清洗装置、待水、淋杯。就像太极拳中的“太极升”,是一个准备阶段。前四件事就不用说了,这个“等水”“倒杯”都是前期的努力。起火后十分钟左右,沙地上会有飕飕的声音。当它的声音突然变小的时候,说明鱼眼水会变。你应该立即提起沙子,倒进罐子和杯子里,然后放在炉子上。这时候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喝茶。

把茶叶打开,倒在一张白纸上,分别量厚度,把最粗的放在锅底和滴头上,再把细粉放在中层,再把粗叶放在上面,茶就上桌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粉是最强的,容易使茶变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使茶叶泡得均匀,茶味逐渐发挥出来。

茶,每一种茶,都是以茶壶为基准,里面放七成茶就够了。如果太多,不仅冲泡的茶太浓而苦,而且好的茶叶大多是嫩芽,卷得很紧。在开水中浸泡后,它们会伸展开来,变得非常大,连水都洗不进去。但是太少也不行。它是无味的。

泡茶是做功夫茶的第一步。神变了,所以他们崛起了。

第三,等汤

苏东坡的诗“蟹眼过了鱼眼”,意思是这样的开水泡茶最好。《茶经》说:“汤是茶的生命。看到像鱼眼一样沸腾,微微可闻。马镫边缘如珠,为二沸。为三个沸点兴风作浪、鼓浪。一个沸腾太幼稚,这叫婴儿沸腾;三沸太老,这叫白寿汤;”如果有珠子浮在水面上,声音很软,那就是煮的正好。“《大观茶论》也说:“用汤时,鱼眼、蟹眼是跃进的。"

第四,泡茶。

水开后,你可以提起镅来泡茶。放炉子和茶壶的地方大概要走七步。提壶后走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沸腾的汤水冲向壶口周围和壶边,不要直冲壶中心(如果用壶盖,只要冲向角落再冲向四角,也可以避免直冲壶中心)。所谓“高冲低酒”也是如此。高冲击使沸水强烈冲击茶叶,使茶叶的香味挥发得更快。因为茶精挥发快,单宁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不会涩。至于冲前七步,目的是让开水稍微凉一点,不至于破坏维生素c。

第五,刮泡沫

水一定要满,紫砂壶是否“三座山齐”,水位如何。这个时候就要看效果了。茶壶注满水后,茶沫漂浮,永不溢出(水太强溢出壶面另当别论)。提起壶盖,轻轻刮去壶嘴的茶沫,然后盖上。

第六,喷罐

盖上锅盖,把开水倒在上面。这叫倒罐。淋壶有一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击,迫使茶精快速蒸发,补充热气;二是停一会儿,缸里的水完全干了,也就是茶熟了;三是洗去壶外的茶沫。

第七,热杯

潮州话是“烧个火锅”,这是做工夫茶的关键点。有一个茶叶专家,走遍世界各地,总结各地喝茶的经验。喝过工夫茶,他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辣”字。从煲汤到泡茶,喝茶都离不开这个词,可以说有三种味道。

要烫杯子,倒完罐后,用开水倒杯子。倒杯的时候要注意,开水要直奔杯中心。烫完杯子后,在沙子里加入冷水。这位老手可以同时用双手洗两个杯子。动作迅速,音调铿锵,姿势精彩。一位外国朋友,也是茶迷,久闻工夫茶的大名。他离万里不远,到了中国尽量吃一次工夫茶。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不禁连连赞叹,说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好。的确,不会洗杯子的人,一碰杯子就会把自己烧死。不坏他们都是幸事,更何况是“美姿”。

洗完杯子后,把杯子和盘子里的水倒进茶缸里。这时候茶壶外面的水刚刚蒸发完,就是茶叶成熟的时候。这里一个老手,一点都不差,能洒茶敬客。

第八,撒茶

几经努力,最后手就是撒茶了。洒茶也有四个字: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的“高冲低倒”的“低”。你不能把茶洒得太高。高了,香味就没了,泡沫到处都是,对客人极不尊重。

“快”也是为了不让香味流失,保持茶的热度。

“匀”是指在洒茶时,杯子必须依次匀洒,就像轮子转动一样。不能一杯接一杯的洒,因为茶开头淡,结尾浓。“甚至”这个词很重要。

“做”就是不要让剩余的水留在锅里。第一拳可以留一点,第二拳第三拳一定要打。洒完后要把茶壶倒过来放在茶垫上,让茶壶里的水完全滴出来,因为只要没有水,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

茶洒好后,趁热喝。杯口与嘴唇相连,杯面正对着鼻子。香味都在这里,三味在杯底。据说是“香喷喷,香喷喷,满口齿颊,甘泽润喉吻,神仙专用,思想古今。”神仙变,功夫茶的三昧就做到这里了。

1.白鹤沐浴(洗杯子)

用开水冲洗茶具,提高茶具的温度。

2.乌龙入宫(茶)

茶的用量大约是茶/水1: 20的比例

3.高吊壶(泡茶)

当沸水初步沸腾(100度)时,提起水壶,冲进茶具,让茶业转香。

4.春风吹你的脸(刮泡沫)

用盖子轻轻刮去浮沫,使茶具清新干净。

5.关公参观了这座城市(倒茶)

泡一两分钟后,将茶叶依次倒入每个茶杯中。

6.韩信命令士兵(喝茶)

将茶叶倒入瓯底最厚处,一点一点滴入每个杯中,达到浓淡一致。

7.享受颜色,闻香味(闻香味)

拿起欧盖,闻闻天然茶香。

8.啜饮雨水(茶)

先闻其香,再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杯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