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专利
今年春节我在车上看完了这本书。一开始我对作者描述的主角和导盲犬朱尔斯并没有太大的感觉,甚至觉得有点无聊。后来我慢慢看了这个有些伤感的故事。
朱尔斯(Jules)是一只拉布拉多犬,被爱丽丝(Alice)收养,送到一个盲人训练中心,然后分配给爱丽丝为她服务。
高中时,爱丽丝被同龄人强奸,眼睛被硫酸弄瞎。后来她害怕男人和异性恋爱,就和朱尔斯单独住在一起,并且有了一个交往了六年的女朋友弗雷德。
马卡龙先生名叫兹巴,出生在垃圾桶里,出身显赫家庭,拥有双文凭,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却被女友背叛,被剥夺专利,被公司踢出局,流落街头,在机场卖马卡龙为生,于是遇到了爱丽丝,开始了追求爱丽丝的纠结之旅。
故事很简单:马卡龙先生在机场救了爱丽丝和朱尔斯,和他们结下了缘分。后来,爱丽丝做了恢复视力的手术。朱尔斯认为她不再被需要,被新主人取代,受到虐待。朱尔斯逃走了,投靠了麦凯伦先生,带着麦凯伦先生去找爱丽丝,并把爱丽丝和麦凯伦先生带到了一起。马卡龙先生也是悲伤的朱尔斯和有罪的爱丽丝之间的纽带。弗雷德辞职了,并给马卡龙先生提供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最后,朱尔斯结识了一个癫痫儿童,并以自己的导盲知识和独特的检测癫痫的能力为癫痫患者及其家人服务。大团圆结局。
至于描述故事的方式,则是分别从子巴和爱丽丝的角度,通过章节切换,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让读者真正了解子巴和爱丽丝的思想感情。读起来需要时间和意识,但是融入角色的时候好像就是爱丽丝或者子巴。他们的喜悦、内疚、渴望、期待、悲伤,似乎都来自自己的内心。这种写作手法并不少见,在《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一书中也有描述。
我喜欢读书,很少看电影电视,因为我觉得读书,尤其是读小说,是通过作者描述的画面、人物、情感,通过一些外貌、表情、场景的描写,来描绘我脑海中的儒勒、爱丽丝、马卡龙先生。我喜欢把我的想象给他们,这是和作者思想的融合,是新的火花。在我心里,这个新奇的世界随时都可以变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令人欣慰,也令人血脉贲张。它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不仅仅是作者试图传达给我们的思想。而作为一个像电影一样真实的展现在你面前,你只能接受这个画面,在心里刻下同一个烙印,远没有阅读一样的惊喜。
回到朱尔斯和他们身边。当爱丽丝即将恢复视力时,朱尔斯开始变得不那么专心了。爱丽丝恢复视力后,即使她假装看不见,朱尔斯也不愿意指导她,为她工作。狗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难道不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吗?朱尔斯开始变得抑郁,一动不动,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即使他能放下工作的压力,成为一只宠物狗。后来,他去找他的新主人,新主人鞭打他,虐待他。受到惊吓的朱尔斯不得不夺门而出,他别无选择,只能向马卡龙先生求助。就像一个没有选择的逃亡者。他信任Ziba。他能感觉到子巴喜欢爱丽丝,觉得子巴是一个值得爱丽丝依靠的人。朱尔斯不仅仅是想用Ziba的力量找到爱丽丝,更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给爱丽丝送去一个真正的伴侣。
爱丽丝了解朱尔斯,但她不知道如何处理和朱尔斯的感情。她不想自私,因为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导盲犬,但她放不下。她怎么能放下和茱尔斯同居这么多年的感情?她送走了朱尔斯,这是一个伟大而愚蠢的决定。幸运的是,这个决定让她知道了如何对待朱尔斯,以及她对爱丽丝有多忠诚。
Ziba是个懦夫。他心软,不确定,逃避,纠结,无视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他不放下心来跟随朱尔斯,那么也许他会回到自己的森林帐篷,买不起酸奶,只能和奥马尔公爵一起离开。好在他懂得随波逐流,理解自己对爱丽丝的爱,也信任朱尔斯不会给他带来不好的局面。我不喜欢Ziba的性格。即使小说一开始就用这么大篇幅的英雄主义来描述他,他也不符合我心中爱丽丝伴侣的要求。也许是我要求太多,想象力有点不切实际。我知道Ziba的特点正是我们生活中所有人都有的,不完美但很现实。
对于作者所描述的导盲犬的主题,甚至对于文末儒勒照顾癫痫患者的出色能力,我只能表示极大的敬佩和喜爱。我自己是兽医临床的学生,相信以后也会从事兽医相关的职业。看了奥斯曼博士和王博士对儒勒的诊断,我第一次了解到,动物行为学的应用范围和动物、读懂它们的语言是一个级别的,这是一个让我肃然起敬的技能。我开始怀疑以后能不能往这个方向发展。
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是一本向公众广泛宣传,宣传导盲犬知识,宣传动物与人类友好关系的科普书。即使有人可能会对书中对动物行为的解释嗤之以鼻,但这是科学的一部分,也是真理的一部分。
请阅读我的导盲犬朱尔斯这本书。会有很多感触,值得再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