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铁人传承人评选结果是谁?

大庆新铁人李心敏

中国石油周年钻井工程公司哈法亚项目经理,生前是铁王曼金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

他扎根一线,埋头苦干,一次又一次立下赫赫战功。在1205队一待就是21年,我从一个普通的司钻成长为铁人队的队长。他带领1205队成功钻成历史上第一口定向井,创下一个平台钻13口定向井的纪录,平均井距仅6米。在全国钻井队中,钻井进尺率先突破200万米,相当于钻226个珠峰,实现年人均向国家交付1口井15。

他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立志一流。在油田率先实行中英文双语报表,创办了青年职工技术学校,已培训班组长、秘书、平台经理等21人。他率先实施绿色钻井,带领1205团队实现了24年安全生产零事故。他带领1205团队实现了从单一直井到特殊工艺井的转变,组织了4次钻机改造,顺利通过了HSE、IADC、ISO9002的国际认证,拿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他心系祖国,牢记使命,勇闯市场。他带领DQ1205团队走出国门,实现了钢铁侠老船长“把井开到国外”的夙愿。仅用26天就完成了苏丹3/7区第一口水平井,被上级称为“功勋井”。在苏丹的五年中,他两次获得苏丹的最高荣誉——PDOC钻井杯。2010年,他不畏战火考验奔赴伊拉克,带领团队仅用47天3小时就打了3167m定向井,创下了哈法亚钻井新纪录,打开了市场新局面,使大庆钻井数量从1扩大到3口,还有两口井即将奔赴哈法亚,每年都能为国家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组长的榜样——王海

被中国石油点名的“王海板”领导,现任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分子筛车间副主任。

"把课堂上的工作当成家里的工作."

王海深知一个道理,企业是员工生存的条件。一个小家庭要想过上富足的生活,企业里的每个人都要有好的经济效益。一线工人的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因此,王海和团队其他成员把创造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作为重中之重,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王海和他的同事们总结出三个99%的分子筛工艺优化参数,以控制产品产量、质量和收率。这三项指标不仅连续多年在全车间名列前茅,而且成为国内同类装置的排头兵。结合生产实践,他们还总结出一套“四勤优化操作法”,即观察生产过程的变化,思考各种工艺条件,调整工艺参数,总结有规律性的东西。按照这种方法,一节课可以为企业创造2000元的额外效益,一年就是72万元。

王海和同事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五型”团队管理模式,在中国石油得到了广泛推广。此外,“王海办”成为培养和造就员工的摇篮。从1994开始,从“王海班”转出55人,其中车间主任3人,班长8人,技术骨干40多人。不仅如此,“王海半”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蔚然成风。为了解决女工上夜班的困难,班里专门安排男同性恋来接她们。员工都说在这样的集体里工作很有意义,哪怕再苦再累再严格。

高级采油技术员——戴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高级采油技术员,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

从初中毕业生到油田工人;从生活建基地,喝天沟水,到成为发明创新能手,再到成为油田首席技能大师。戴诠释石油人的中国梦。

戴的第一项发明是气动加油袋,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了作业安全,获得油田技术创新成果奖,并在全油田推广应用。

移动式套管气体回收装置是他的另一项发明。这一成果解决了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劳动者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目前,仅在胜利油田,本发明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戴的发明之路越走越宽。开发出电暖器、组合滑轮等产品90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累计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

今天,戴正在发挥更大的能量。2007年,他创办了技术创新工作室,现在注册会员2000多人,创新400多项,年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同时,他还创办了“胜利油田采油技能大师网”,为在线助教提供超过42万次的点击量。目前有101徒弟。

6人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奖,86人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成为油田各行业的技术骨干。

普通人“裸捐第一人”——王文清

中国石化江苏扬州石油分公司正义加油站站长

很少有人知道王文清,一个加油站的站长,也是电影《血源》的原型。自1992年第一次献血以来,王文清已献血92000毫升,相当于17个成年人的血液总和。2006年,他开始捐献血小板。到目前为止,他已经为血液成分捐献了30多次血小板。

1995年,王文清牵头成立了扬州市江都红十字爱心奉献救助站。17以来,累计会员100余人,组织动员4000余人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为了宣传红十字会的基本知识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王文清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印在小册子上,分发给群众,使其电话号码成为24小时求助热线。1996-2005年与扬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合作10年,开展无偿献血、骨髓捐献等咨询宣传活动。2003年非典期间,扬州出现血荒,爱心志愿服务站组织了100多名志愿者参加献血活动。

近年来,王文清陆续捐献出自己的全部“自我”,与扬州市红十字会签订协议,决定捐献自己身后的骨髓、眼角膜、器官、遗体,成为普通人中的“裸捐第一人”。

无私奉献的人会得到社会的崇高荣誉。2010被评为“扬州好人”,当选中央文明办“助人为乐中国好人”。2011被新华社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0”十大互联网人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民网第六届人民社会责任贡献奖。

海洋石油的探索者徐长贵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东湾勘探项目经理

15年,徐长贵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许多被判死刑的油田将获得重生。

20世纪90年代,渤海深层勘探一直不尽如人意,深层储层研究一直制约着渤海油田的发展。经过8年的探索,徐长贵提出了预测深层储层的“山-沟-坡-面”防砂理论,并在随后的勘探实践中逐步得到应用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源-汇时空耦合的富砂理论。目前,该理论已在渤海得到广泛应用,使渤海古近系储层预测精度提高了近40个百分点。

渤中探区面积占渤海1/3,但这个探区10年没有大的发现,来过的各大国际公司都空手而归。徐长贵不畏困难,对市南地区进行了仔细的解剖,并在市南的陡坡上打井。石南陡坡不仅发现了油田,还发现了优质高产油田。由他圈定的秦皇岛35-2、渤中2-1等4个构造中的3个已发现商业油田,形成渤中探区新的储量增长点,引领渤海中深层勘探。2010,该成果获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旅大6-2构造位于渤海辽东湾东部,先后两口评价井失败。许多专家对在这个构造中继续勘探持怀疑态度,但徐长贵坚信在这里会找到大油田。徐长贵逐步梳理出高陡带油气“阶梯式”富集模式。2012构造重钻起死回生,大获成功,展现了亿吨油田的勘探前景。

张济海,管道铁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工程部副经理,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项目部经理。

“不拿第一,就输了。”正是有了这种坚强的精神,张济海从一名普通的焊工成长为管道焊接专家,从一名优秀的工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基层管理者。

在他近30年的管道建设生涯中,先后担任过涩宁兰、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吴怀、兰郑场、西气东输二线东段等大型管道建设项目经理,以及秦皇岛、大连等国家石油储备项目经理,带出了一支“铁队”。

员工都说他是管铁人,干活不知道有多累。多次肩负多个项目,最多时担任过5个项目经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一个干项目管理的项目,应该追求利益最大化。项目经理的理想状态是同时管理三个项目,即定项目、建项目、备项目……”

兰政昌成品油管道1干线15,跨越五省67个县市,全长3016.9公里。在涉及40多个单位的工程中,他通过科学严谨的施工部署和组织,克服重重困难,分三个阶段完成了兰州至郑州段、郑武段、武昌段。他夏季以旱地、山区施工为主,冬季以水田、水域施工为主,设计、采购、征地、施工部署同步。自2007年8月18开工以来,他带领团队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和“5·12”地震等诸多困难,顺利实现了兰州至郑州段2009年3月30日投产、郑武段8月9日投产等工期目标。

中国石油金华十大加油站经理——尚立群

中国石油西宁销售分公司副经理、上利群加油站经理。

“服务越贴心,关系越牢固”。“客户需要而竞争对手没有的,才是我们应该做好的”...如今,尚丽群的“古道经验”已经在很多加油站开花结果,但她依然坚守在一线,将中国石油“奉献能量,创造和谐”的承诺传遍青藏高原。

一颗感恩的心会赢得一个上门的客人。2004年,孤岛站经营惨淡,门可罗雀。尚立群带领工作人员,向客户郑重承诺,孤岛站油品优质足量,一缺十。她带着员工为路过的司机缝衣洗衣,烧水煮面,为真理换心,顾客也就成了回头客。4年时间,她把年销量不足400吨的孤岛加油站打造成了“万吨加油站”。2010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集团公司以尚利群的名义将孤岛加油站命名为尚利群加油站。

热情捆绑了客户的心。老顾客袁昕患有高血压,经常高原反应。尚立群买来野生红景天,切成薄片,煮成汤给他服用。很多来来往往的长途货车司机说,到了尚利群加油站就到家了,见到了亲人。

温暖员工,“家和”就是一切。员工放假下乡回家,尚立群总会给父母带些水果和生活用品。员工家里有矛盾,她总是记在心里,帮员工做思想工作。在她看来,员工都是她的孩子,只有和谐的家,才能有蒸蒸日上的事业。

不容质疑的女专家张恒贞。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石化公司化工分公司首席技术员

出生在一线,成长在一线,成名在一线。张恒贞被誉为不容质疑的女专家。

我不能问,因为她手好。2006年建成的654.38+0万吨/年乙烯装置是国内大型乙烯装置,其新工艺、新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程度高,对生产操作人员是一个新的挑战。张恒珍边工作边学习,很快掌握了整个装置的技术和操作要领,成为甲烷氢气压缩机的“总指挥”。

我不能问,因为她善于总结和提高。她编写了近8万字的脂肪烃乙烯装置操作人员工艺培训教材,有效优化了工艺操作参数,完善了茂名乙烯裂解装置分离系统操作指南,在中国石化公司高级技工培训班担任脂肪烃分离工艺讲座老师。2004年,她带队获得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个人第四名。

我不能问,因为她很熟练。围绕工厂安全经济运行的目标,她在工厂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将工厂进料量从每小时146吨提高到152吨,月增收效益超过700万元。在企业“创先争优”、“赶超学助超越”的工作中,她参与实施了60多项节能降耗和优化改造措施,为茂名乙烯裂解装置长周期运行79个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是茂名石化培养出来的,我的根在这里。公司的发展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努力,我愿意做企业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铺路石。”成名后,张恒贞不改工人本色,默默奉献于企业。

海上石油测井领域的发明家冯永仁

中国海洋石油中海油服油田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机械工程师。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测井就是寻找石油的“千里眼”。而冯永仁就是让这些“千里眼”发挥威力的英雄之一。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测井设备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测井服务市场上几乎听不到中国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冯永仁完成了ELIS成像测井系统和八臂倾角测井仪的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LIS成像测井系统是我国测井技术领域唯一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项目。

为了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加快我国海洋石油勘探的步伐,2001,中海油服立项研究EFDT油气层随钻测试仪。在经历了失败和质疑后,他们先后攻克了一系列连国外专家都不敢相信的尖端技术,如双探头推座密封、混合流体控制和泵送技术、微型电液一体化等。

EFDT的研制成功使中海油服成为世界上第四家拥有该技术的公司,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EFDT已在渤海、南海和缅甸成功作业49口探井,创造了多项纪录,如首次采用国产仪器进行海上高压物性(PVT)取样,连续36口探井时间损失为零。

26年来,冯永仁的科研工作硕果累累。截至2012年8月,已获得97项国家专利,涵盖了测井仪器原理方法、仪器结构等核心技术。

市场经济博弈中的铁人和陈团竹

延长石油陕西兴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陕西兴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一个普通的经营者到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把一个小化肥厂建设成产品辐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企业,陈团竹展现了新时代石油石化人的新风貌。

精彩来自付出。在兴化石化公司试运行中,陈团竹任测试组组长时,所有工作都是以“早”、“早编制规章”、“早培训员工”、“早进场”为前提,半年时间就成功投入使用。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后,陈团竹大胆决策,带领员工在市场困境中突围。公司主导产品硝酸铵销量连续三年逆势上涨,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凸显。2012年,兴化集团连续第九次入选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兴化入选最具发展潜力企业100强。

来自基层的陈团竹,懂得如何回馈基层。他和团队成员深入基层,了解和解决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公司采取了改善员工生活环境、实行新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正式启动企业年金制度、为农民工做健康体检等多项措施,让员工更多地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陈团竹非常重视企业的安全清洁发展。通过强化三级安全环保目标责任制,合成氨等主要产品吨综合能耗同比大幅下降,远好于历史最高水平。通过加大环保投入,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8%,企业节能环保形成网络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