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国外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
发展绿色建材,1978年颁发了第一张环保标志“蓝天使”,7500多种产品获得认证。美国环保署(EPA)和加州大学成立了室内空气研究计划,研究并制定了评估建筑材料VOC排放的理论基础,确定了测试建筑材料VOC排放的系统和方法,提出了预测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的数学模型。加拿大于1988启动了环境标志计划,至今已有14类800多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丹麦和挪威引入了“HMB”标准。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于销售的涂料等建材产品,除了产品质量标准外,还必须在使用说明书中标注卫生指标。瑞典也在积极推广和发展绿色建材,并已正式实施新的建筑法规,规定室内使用的建材必须实行安全标签制度,并制定了有机化合物室内空气浓度指标限值。此外,芬兰、冰岛等国在1989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从65438年到0988年,日本开始了环境标志,至今已有2500多种环保产品,非常重视绿色建材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对绿色建材的发展趋势有三种主流观点:
1)简化: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地方盛行的奢靡之风。在国外,节约资金已被视为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指标。创造自然、简单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2)亲近自然:选择天然材料,提倡突出材料本身的自然特性,如木质建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流行的稻草板建材有其生态优势,其主要原料稻麦秸秆是可再生资源。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这是发达国家材料使用的趋势。
3)重视环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有益于人体健康,如加拿大的Ecologo标志方案、丹麦的认证标志方案等。,主要是从人体健康的角度考虑的。
b、对环境有利。对于生态环保材料,不仅要求不污染环境,还要求能净化环境。比如添加TiO2 _ 2光触媒的混凝土铺装块已经开始走出实验室,铺设在繁忙道路的人行道上,进行消除氮氧化物、净化空气的应用试验。
c、减少环境负荷。第一,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第二,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环境负荷。利用固体废弃物发展建材是发展绿色建材的最重要途径。
2.中国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质量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绿色建材的研究、开发和使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建筑装饰材料的“绿色化”是对古老的建材领域的新要求,也是建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环境标志发布于6月1993。1994 5月17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94年,在6大类18个产品中率先开展环境标志,水性涂料是建材中率先开展环境标志的产品。65438年5月至0998年5月,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863计划新材料专家组联合举办了“生态环境材料研讨会”,确定“生态环境材料”应为性能令人满意、环境协调性和环境改善性优异的材料。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将继续向资源节约、节能、健康、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开发出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绿色建材产品,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保障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绿色建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生态建材的理念。
从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出发,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考虑与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废弃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和生态问题,即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与地球的协调问题。
2)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建材。
社会环境意识的水平是衡量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教育环保意识和绿色建材知识,使全民树立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绿色建材的工作,促进绿色建材的健康发展。
3)建立健全建材行业技术标准,加快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法律和标准,加强建材行业质量监管,培育和规范市场,促进建材企业技术进步,引导绿色建材健康发展。支持合理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的低能耗、低消耗建材企业;对不合理利用资源、破坏耕地、高能耗的生产企业,采取高税收或限期整改等干预措施;淘汰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可以促进建材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提高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许多国家宣称将征收重税或拒绝进口没有获得本国环境标志的商品。因此,对于建材企业来说,获得产品环保标志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张通往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只有加快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中国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4)加强绿色建材的研发。
要保证建材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开发和推广绿色建材产品。发展绿色建材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研究开发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功能建材,如具有抗菌、杀菌、除臭功能的卫生陶瓷和玻璃,不排放有机挥发物的水性涂料、防辐射涂料和除臭涂料;二是利用工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或再生材料替代部分或全部自然资源,采用传统工艺或新技术制造绿色建材。
5)做好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
对引进的技术要进行全面调查,严格控制,避免盲目、重复和低水平。要尽量购买技术专利或者软件,引进设计生产的关键技术。要及时组织吸收、消化和创新,切实解决过去重视技术引进、忽视消化吸收的不良倾向。
相关信息:中国绿色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