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免充气轮胎

那些免充气轮胎

如今,汽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轮胎作为车辆唯一接触地面的部分,对于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自然是极其重要的。每个车主都非常关心自己爱车的轮胎状况,从买车时关注轮胎品牌和型号,到用车时关注轮胎磨损程度。

如果轮胎有问题,车主最烦的就是爆胎和扎胎。普通轮胎被扎破了,我们必须马上去附近的维修点修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轮胎,车辆无法继续行驶,那么只能更换备胎或者等待救援。

爆胎是大家都不想遇到的情况。根据实验数据,当车速达到160km/h时,如果车辆爆胎引发事故,死亡率高达100%(国内高速公路限速120km/h的原因之一)。从理论上讲,轮胎爆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只是发生的概率因轮胎磨损、温度等因素而不同。

普通轮胎因为充的是压缩气体,担心爆胎和扎破。那么,什么样的轮胎不怕扎破、爆胎呢?当然是下面这些“免充气”轮胎!

是的,早期的轮胎是“无充气”的。使用木制或铁制车轮,车辆的悬挂结构不完善,道路上的行驶条件不好。虽然车辆行驶速度不高,但依然颠簸。

木轮和铁轮的时代已经持续了几百年。1493-1496年,哥伦布第二次探索新大陆,到达西印度群岛的海地岛时,发现了橡胶。后来,他把这个奇妙的东西带回了祖国。几年后,橡胶被广泛使用。1834年,受焦炭炼钢的启发,查尔斯·固特异开始了软橡胶硬化的实验。最后发现硫化橡胶不粘,加热后弹性好,于是硬化橡胶诞生了,橡胶轮胎制造业应运而生,轮子也逐渐从木头变成了硬橡胶。于是轮胎的世界就被下面的非充气实心轮胎占领了。

时间到了1845,一位苏格兰的土木工程师R·w·汤姆森发明了充气轮胎,并获得了英国政府的专利,题目是“马车等交通工具的车轮改进”。同年2月10诞生了第一个充气轮胎。

40多年后的1888年,在爱尔兰当兽医的英国人J·B·邓禄普先生获得了充气轮胎的专利。邓禄普先生发明的充气轮胎很快被应用到自行车上,并迅速进入汽车领域,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至此,轮胎界进入了充气轮胎时代。米其林在1930做了第一个无内胎轮胎;1946年,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子午线轮胎。直到今天,子午线充气轮胎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轮胎类型。

没错,充气轮胎主导的时代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但这种状态很有可能被打破。在2004年的巴黎车展上,米其林发布了概念轮胎米其林X TWEEL。它是一种先进的免充气子午线轮胎,采用传统子午线轮胎技术,但免充气,消除了爆胎风险。Tweel内部的支撑结构在跨越障碍物时会发生弹性变形,吸收冲击力,减轻车辆悬挂和悬架的负荷。

无独有偶,在2011的东京车展上,日本轮胎巨头普利司通带来了一款名为非充气的概念轮胎,以安全环保为设计理念。这种轮胎是无充气设计,不依靠空气支撑重量,增加弹性。它采用网状编织结构,每根辐条的内外侧与车轮中心成45度左右的夹角。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胎面上的每一个应力都可以由多个辐条分担,轮胎滚动时压力可以线性传递,达到和充气轮胎一样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