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悲剧人物

1冯晓,原名乔峰,契丹人。在金庸小说《八龙》中见过,是书中第一个男主角。他的武功师傅是少林丐帮的,江湖上无人能敌。曾与慕容复并称“北方乔峰,南方慕容”,成为江湖上年轻高手中的双峰。但它的真正实力远远超过慕容复。很多武林人士,比如中原的塞北,都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境界为耻。在《田卜》一书中,称他为天下第一英雄是绝对值得的。

他大胆而自由,正直。曾经是江湖上最大的门派丐帮帮主。他的武功是丐帮之宝,“十八掌飞龙”(后来金庸在新版里改成了二十八掌飞龙,既然是丐帮帮主,应该知道打狗棍,可惜小说里没用过),擅长抓手,“飞龙”(出自少林),太祖长拳。

奇怪的人生经历,这是一个契丹人(辽),他的父亲,曾随汉人学武,而萧氏是契丹(萧太后的家族)的后裔,所以萧氏父子很可能是契丹贵族。萧远山,陕军将领,为宋辽和平而献身。当冯晓还是个婴儿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雁门关外遭到了中原英雄的伏击。他的母亲去世了,他的父亲萧远山留下了一本书,掉下了悬崖。尚在襁褓中的冯晓被主持伏击的少林方丈玄慈接回中原,送给居住在少室山的山民乔三怀收养,改名为乔峰。玄慈从萧远山的信中得知他杀错了人。为了表示内疚,他让他的弟弟玄苦在他十几岁时在乔峰教他武术,然后介绍他崇拜丐帮帮主汪剑通(他也参加了雁门关伏击)。最后,他凭借过人的才华成就了乔峰的名声(他的父亲曾是契丹大师,曾独自在中原打败十三位武林高手)。

副王马的妻子康敏暗恋,但萧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得罪了马夫人。马夫人暴露了契丹人的身份,被迫离开丐帮。此时的他,因杀害养父母和老师而内疚,这让他无法辩驳。幸好遇到了红颜知己阿珠,在她的陪伴下开始追查真凶,却在康敏的误导下,找到了她的亲生父亲——段。为了挽救父亲的意外死亡,阿尔琼最后在死前请求冯晓照顾阿紫。冯晓带着阿紫离开了海关,而阿紫却爱上了冯晓。冯晓碰巧遇到了辽朝皇帝耶律洪基,并与耶律洪基成为兄弟,帮助他平息了叛乱。因此被封为南院王、楚王。最后为了辽宋之间的和平,他在雁门关外用断箭自尽,尸体带着阿子掉下悬崖,和的母亲葬在一起。

子午崇拜说:冯晓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是洒脱的。他虽出身编修中间,却慷慨激昂,无论宋辽之灾,也不比庙堂之类的大臣。主人公也是多情的,但多情只为阿朱。后来因为叛徒的坏计划,阿朱受到伤害,一直没有结婚,也有很多情人。

2 д д肖斯塔科维奇,苏联音乐史上的悲剧人物

肖斯塔科维奇生于1906,死于1975,享年69岁。他在动荡中度过了青春。1914年萧八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十一岁),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再次爆发。十月革命、内战、十六国干涉和苏威运动之后...震撼了古老的俄罗斯大地。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和古老的传统发生激烈的冲突,无数工农为了未来,为了理想,为了建立美好的社会制度,献出了生命。肖斯塔科维奇在这个时代开始了他的青春。1922内战结束后,实行“新经济政策”,人们开始投入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时,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学生肖斯塔科维奇毕业了。1925年,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交响曲《1926 May 12》,第一次演出,获得了成功。肖斯塔科维奇当时只有19岁。第一交响曲的基调是向上的,这与他后期冗长压抑的交响曲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气氛是活跃的。当时关于音乐的争论主要焦点是如何看待音乐遗产。“无产阶级音乐派”由一群激进的音乐家组成,他们对一切人类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宣称禁止演奏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人的非无产阶级音乐,但他们要的是明确的“节奏与激情”。相反,现代义派认为“无产阶级是一切过去文化的合法继承人,他们理应得到最好的音乐”,他们强调文化的传承。肖斯塔科维奇是当时列宁格勒现代主义者之一。1927和1931年发表了第二(十月)交响曲和第三(五一)交响曲。两部交响乐都使用合唱。第三交响曲结束时,代表人民的合唱队高呼“十月,公社,列宁”。第三交响曲结束时,肖斯塔科维奇保持情绪高涨,唱到下面的歌词时,音乐达到高潮;“刀和旗在太阳下升起,进行曲在我们耳边回响。每一个五一节都向社会主义迈进了一步。”1然而,1934 12 1之后开始的“大清洗”让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血的代价。肖斯塔科维奇遭遇了悲惨的命运。当时畸形的政治生活反映在文化政策上,就是文化禁锢。4月23日1932,各种音乐组织合并。此后,音乐创作中的简单化倾向有增无减。

肖斯塔科维奇坚决反对艺术中的简单化倾向,要求音乐创作遵循音乐规律。1932年写歌剧《麦克白夫人》,差点要了他的命。1932建成后,在苏联受到海内外的热烈欢迎。仅在列宁格勒,这部歌剧就连续上演了82场。然而,这部歌剧是萧的最后一次演出。从那以后,他一直沉默,几乎一直到去世。这种公然违背“社会主义现实的主要意义”的作品,当然很快就遭到了批判。1936 65438+10月28日《真理报》发表了《混沌取代音乐》一文。一周后(2月6日),他发表了一篇批评他的舞剧《清流》的文章,这对他是一个晴天霹雳,是致命的打击。萧在回忆录中写道:“十天内批评两次,一个人受不了!既然大家都明白,我也必须明白这一点。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想,我害怕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再次发生:它已经发生了...“人民公敌”的帽子将永远戴在我的头上。这个帽子在当时是什么意思?恐怕不用我多解释了。”不久,报纸公开指责萧是“人民公敌”,大家都避而远之。音乐家们表达了对萧“形式主义”、“非苏、不健康、押韵”(乱代替乐)作品的谴责。肖写道:“我的歌剧《麦克白夫人》被禁止,在所有剧院停演。组织了各种会议,‘乱’必须大家详细讨论,大家都回避我。从《真理报》文章中的一句话可以看出,这一切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这种恶劣的后果。”当时,在报纸上被点名的人很少有人幸存。萧每天都在等人来带走他。然而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萧也一直没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幸免于难。继10月28日和2月6日1936两篇评论文章发表后,肖的老作品陆续被批,包括歌剧《鼻子》和舞剧《黄金时代》。1936年5月20日定稿交付排练的第四交响曲,在首演前被作者本人收回。

当时苏联的政治气氛是严峻的。1937年,萧的好友图哈契夫斯基元帅因叛国罪被处死。关于图哈切夫斯基,萧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最高权力机构中,真正喜欢我的音乐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那个‘红色拿破仑’(当时大家都喜欢这样称呼他)...当时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他刚刚被任命为苏联元帅,头衔听起来很显赫,但半年后就被枪毙了。我活了下来。我们谁更幸运?那时候我能给谁打电话呢?我去见了图哈契夫斯基元帅。我就像个麻风病人。没有人来看我。在街上没有人理睬我。每个人都害怕我,但是图哈契夫斯基遇到了我。我因为痛苦绝望而低声说话,他因为怕隔墙有耳而低声说话。.....是的,在这样的时刻,他能告诉我什么呢?然后发生了“图哈切夫斯基事件”,他被枪杀了。这对我真是一个可怕的打击。当我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时,我的眼前一片漆黑。”

无法用语言表达他的痛苦,作曲家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萧说:“我的大部分交响乐都是墓碑。”可以说,除了萧的第一、二、三交响曲之外,他的大部分交响曲都是墓碑。从《第四交响曲》开始,萧一改以往热情进取的风格,他的音乐突然变得冗长、压抑、讽刺、深思,甚至干巴巴的。1937年,萧发表了《第五交响曲》。在苏联,第五交响曲受到好评,官方认为萧认错了。国内外评论界一直认为《第五交响曲》是萧的自我批判之作。一般认为,第五交响曲的第一章反映了作曲家的苦闷和沉思,在最后一个乐章,作曲家告别了过去。然而,萧在他的回忆录中以另一种方式解释了这部作品。他写道,第五交响曲的终曲是一个没有出路的悲剧,第一章是他对死去朋友的悼念。他说;“只有作家法德夫听到了,他用一个俄罗斯酒鬼的灵魂感受到了。”

1941六月二十二日,希特勒入侵苏联。战争期间,他写了两部交响曲,即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和第八交响曲,其中第七交响曲最为著名。第七交响曲音乐创作于1942。《苏联百科全书》说:“第七交响曲的音乐描写了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成为战争的音乐丰碑,为此萧获得了斯大林奖。”然而,这次人们曲解了这部作品。肖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第七交响曲的想法在战前就开始了...这部作品不是关于列宁格勒被围困,而是关于列宁格勒被大清洗的扩张所摧毁。希特勒终于完成了它。人们把所有的不幸和苦难都归咎于战争。似乎只有在战争中人们才会被折磨和杀害。所以第七、第八交响曲直到今天仍被视为“战争交响曲”。他说,在写这部作品时,图哈切夫斯基的形象经常浮现在他的眼前,作品中扩张性侵略的可怕主题与纳粹毫无关系。当他写这个主题时,他考虑了其他人类灾难。

即使在战争时期,当他的作品受到好评时,他也没有得到政府的完全信任。《第八交响曲》在1943演出的时候,居然有人把它说成是反革命反苏的作品,并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萧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写了一个乐观的作品,而现在我们在反击,打败法西斯,萧却写了一个悲剧,说明他是站在法希这边的。"

1945战争结束后,萧创作了《第九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仅持续了24分钟。虽然音乐中有沉重的段落,但整首歌的基调是明快乐观的,不同于以往的悲剧作品,但萧很快就受到了第二次批判。

1948是苏联文化中最禁锢的一年。今年2月65438+10月,《关于穆拉耶里歌剧《伟大的友谊》的决议》发表。决议斥责肖斯塔科维奇、穆拉耶里、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犯了严重的世界性错误。埃伦堡写道:“苏联人民胜利后,我以为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但种种事情让我想起了那些早已过去的日子,作家、导演、作曲家受到斥责;“煽动者”被抓了出来;在受责备的名单上,每天都有新的名字加入;指责的矛头直指帕斯捷埃尔纳克和肖斯塔科维奇,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政治清洗又开始了。1948-1952期间,“列宁格勒案”和“克里姆林宫谋杀医生案”相继公布,政治局委员、计划委员会主席沃兹尼亚奇和列宁格勒第一书记库兹涅佐夫被枪决。在这种气氛下,肖斯塔科维奇被派往纽约参加世界和平文化与科学大会。上述事件发生后,坐在纽约沃罗多夫酒店星光屋顶上的肖,给人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人们可以看到他用一双颤抖的手拿着香烟,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他的面部表情经常习惯性地抽动,嘴唇扯成一个可疑的微笑。一名翻译为他宣读了演讲稿...在整个宣读演讲稿的过程中,从作曲家嘴角和脸颊不断的抽搐可以看出,他躁动不安的情绪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程度。在苏联,萧作了检讨,对党和政府的挽救表示感谢,并坚决放弃“反苏”的世界主义立场。这一次,萧彻底屈服了。他写道,“我觉得自己像个死人。我在想,等我从美国回到家,一切都将结束。"在那几年里,萧几乎一生都在接受审查。西方学者说他“代表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奴性形象”,萧直到1953才在5年内几乎没有写出一部深刻的音乐作品。

1953年夏,萧打破了自己八年来在交响乐创作上的沉寂,创作了《第十交响曲》。《第十交响曲》演奏结束后,立即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褒贬不一。第十交响曲以缓慢而悲壮的第一乐章开始,似乎是在模仿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的英雄悲壮场面,也似乎是在描述他坎坷的道路,其悲剧几乎贯穿了整首歌。《第十交响曲》经过各种意见的争论,终于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在创作了《第十交响曲》之后,萧开始转向大型的历史题材。1957年,他写了第十一交响曲——1905,描写了1905年俄国的革命、起义和人民的觉醒。1961年为列宁写的第二交响曲——1917。在这两部交响曲中,萧运用了大量的革命歌曲,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的力量。1957年萧当选苏联作曲家协会书记,1960年加入苏联,说明他的处境有所好转。《第十一》和《第十二》两部交响曲的出现,显示了萧对列宁、对十月革命和俄国人民长期斗争的崇敬。

1962年萧发表了《第十三交响曲》,1969年发表了《第十四交响曲》,歌词为1825年12月的党诗。在《第十三交响曲》中,萧批判了苏联历史上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反犹主义、恐怖主义、消费品长期短缺、农民生活困苦、追求名利的平庸等。这部交响曲在1963开头就被赫鲁晓夫封杀了,因为它触及了苏联社会的实际问题。理由是“西方在污蔑苏联反犹,所以这部作品可能会被利用”。1963年4月,苏联《白俄罗斯报》指责他背离了他的时代感和对我们目前正在解决的问题的高度责任感,称他“丧失了公民应有的限度”。几年后,第十三交响曲被修改并再次演出。尽管新版本中删除了一些敏感部分,但苏联官员仍无动于衷。

1971年,萧的《第十五交响曲》出版。1975他于8月9日在莫斯科去世。

肖斯塔科维奇在苏联生活了六十八年,他是这个国家特定环境的产物。他从一个热情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人。他的音乐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在他的一生中,有激动和热情的时刻,有沮丧的时刻,甚至有绝望和危险的时刻。他不止一次违背自己的意愿被授予荣誉和支票。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苏联的变迁史,他的回忆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经常处于复杂矛盾的双重心理状态的人物的内心。他的作品往往不被理解,所以他曾说,他的交响乐大部分是墓碑:“我们的人民死了太多,他们被埋葬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我愿意为每一个受害者写一首作品,但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把我的音乐献给他们所有人。”

有人称肖斯塔科维奇为修正主义音乐的鼻祖,很多音乐家对此并不认同。他几乎是伴随着十月革命成长起来的,一直到晚年(第十一、十二交响曲),他都高度评价十月革命、列宁和人民的斗争。

肖斯塔科维奇特别欣赏《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话:“随便你怎么称呼我。虽然你可以惹恼我,但你永远不能利用我。”也许正因为如此,肖斯塔科维奇经受住了生活的考验,成为本世纪音乐史上伟大的悲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