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的整合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的整合分析

知识整合的本质是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那么机电工程专业的知识整合研究是什么?

工科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是如何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开展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哪些基本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初步研究、开发、设计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旨在培养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该计划的三大特点之一是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工程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传统文化、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和个体差异的影响,我国工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低于人们的预期。这就需要探索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高等工程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实践和社会的需要,需要涉及创新环境、创新认识、创新方法和创新活动流程。其中,必须改变传统高等教育专业培养中师生的认识,改革学生管理、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同时可以借鉴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嫁接到高等工程教育中,形成新的高等工程教育方法和理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http://

作者的专业是机械与电子工程。借鉴管理学中知识整合的思想,将专业培训中的教师和学生视为学习型组织的成员,提出了专业知识整合的思想。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专业知识的整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专业知识整合的含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认识到一些先进技术和系统集成方法的使用和发展的关键是知识集成。知识整合的目标是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提高创新能力。知识整合是grant在1996正式提出的,随后国内外学者对知识整合做了大量的研究。关于知识整合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其概念的演变来看,其内涵越来越深刻。

基于国内外的研究,一般认为知识整合的内涵是:知识整合的对象包括存在于组织内部各类人员、协作单位和不同组织之间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知识整合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整合,也是个体知识、群体知识、组织知识和组织间知识的整合。知识整合活动包括识别、获取、* *共享和整合内外部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知识整合的本质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创新过程,必须利用知识整合的成果进行自主创新,这是一个螺旋式的知识整合过程;知识整合是一个复杂的组织、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整合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知识整合的目标是打破知识壁垒,提高组织创新能力。知识整合的最终目标是构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机械电子工程是由机械、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是机电一体化,本质是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它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行业。因此,机械电子工程的学科特点是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学科知识面广,交叉性强。这就要求机械电子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目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其他工科专业一样,一般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来提高专业知识和素质,包括机械类课程、电子技术类课程、控制类课程和信息类课程;通过课内实验、课外科技活动和集中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金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通过选修人文社科课程,参加文体活动和竞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几门课程(比如作者专业开的?机电产品的创新设计?其他课程)、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提高创新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有限。由于受学习环境、传统文化、教学管理、学生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不尽如人意,最终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其转化。[1]尤其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因素。笔者所在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一直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来源异构,学生对异构知识的理解和转化不畅;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来源相对封闭,如机械、电子、控制技术知识相对封闭,学生与知识来源沟通不畅;对于学生的学习,存在知识来源时差等问题;教师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来源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分离、闭塞等。

为了提高机电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作者所在专业参考了知识整合的方法和原理,将专业建设中的专业师生视为学习型组织的成员,提出专业知识整合的概念,重新审视机电专业的知识来源,改变师生知识来源的时空观,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专业知识整合的实践

1.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被视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成员。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在组织中的共同愿景和个体差异,以及实现持续学习的途径,如脱产学习、全程学习、小组学习等,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保证师生之间快速顺畅的沟通,实现师生自主管理的方式。专业教师对学习型组织的这些特征有统一的认识,认为教师和学生是专业建设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学习型组织的成员。这些为实现机电工程专业知识整合提供了基础。

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来源的构成

专业组织中的教师对机械电子工程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分类和挖掘,总结其特点,确定知识源在组织中师生间流动和吸收的方式方法,评价其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影响。

知识整合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计算机处理的可测知识一般是显性知识,比如?知道是什么吗?然后呢。知道为什么吗?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头脑中属于经验、诀窍和灵感的那部分知识(隐性经验知识),难以编码和测量,而且是不断进化的。它可能以数据和信息的形式无序地存储在某些地方。在专业组织中,这些知识来源是异构的、相对封闭的,存在时空分离等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来源主要有:

(1)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如机械、电子技术、控制、信息和专业课程,如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自动控制理论、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

(2)练习。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金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

(3)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包括科研实践、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专业研究。

(4)其他。如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外界之间交流和理解的知识。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除了上述的以外,还包括科研转化的知识。

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整合的实现。

根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组织特点和知识源构成,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专业知识的整合:改变师生对知识源的时空观;通过制度规范、约束和激励、沟通和资源配置实现知识的整合。这里所说的知识源的时间和空间,是指知识源按照传统安排的学习过程和地点,比如不同学期的课程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在不同的地方进行。通过将知识源与有效的方法相整合并加以实施,可以利用创新思维方法,如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借鉴triz理论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主要知识点编成一本书,出版社?自上而下?复杂机电系统所涉及的知识源被“基于Web”的设计方法解构,改变了师生对知识源的时空观。[2,3]

第三,专业知识整合的效果与反思

1.专业知识整合的效果

机电工程专业知识的整合自实现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师生对机械电子工程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教师扩大了知识面,明确了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地位和自己所教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大一上学期?专业介绍?本课程介绍了机电工程专业知识整合的内容。学生了解专业所涉及的不同知识来源,可以在毕业设计阶段对毕业设计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其次,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入学时,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概念,从而更快、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在课外科技活动过程中,思维更加开阔。如07级2班37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中,获得省级以上课外科技活动奖励8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发明专利4项。09级机电工程2班35人,11人考研。10机电工程1班38人。到第六学期期末,* * *获得省级以上课外科技活动奖励1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发明专利2项。

2.关于专业知识整合的思考

当然,在机电工程专业知识整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和更加灵活、机动、敏捷的专业集成组织形式,如虚拟学习团队、在线学习团队等,使师生能够有效地交流、协调和享受知识。从管理层面研究专业知识整合的有效措施,使组织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知识共享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