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代理人一般做什么?

专利代理人和律师具有相似的职业特征,都是代表委托人处理法律事务的职业人。专利代理人是指取得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持有专利代理人执业证书,专职从事专利代理工作的人员。那么,专利代理人一般都做些什么呢?专利代理1、案前检索与专利申请:案前检索的目的主要是看发明人所作的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而专利申请(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主要包括撰写申请文件并提交给政府。2.审查意见回复和审查:审查意见回复包括初步审查阶段和实质性审查阶段对审查意见的回复。复审(如果审查员不授权本申请,申请人可以在收到驳回决定后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复审)。3.无效宣告:如果乙方认为A的专利不符合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因此乙方向复审委员会提出针对A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相应的甲方一般会进行答辩。4.专利诉讼:包括专利行政诉讼(甲起诉专利复审委员会认定其专利权无效)和专利民事诉讼(甲起诉乙侵犯其专利权),专利代理人可据此代理原告或被告。5.以上阶段的咨询分析:比如某个技术方案是否可以申请专利,应该申请什么样的专利,某个产品是否侵犯了某个专利的专利权等。6.专利挖掘与布局:代理人与发明人对某个研发项目的可专利成果进行讨论和整理,对研发成果进行专利布局申请,申请一项或多项专利,使成果得到最好的保护,在专利权持久稳定的前提下,保护范围最大。7.其他:部分专利代理人从事代理新手培训、案件审查、代理机构管理等工作;有的专利代理人更多的是从事文献翻译或者培训教育;有些专利代理人更多的是从事专利转让和运营;甚至有些专利代理人专注于业务拓展,不再或者很少代理具体案件。此外,过程监控、费用缴纳等专利辅助事项一般由事务所专门的过程人员办理,但过程人员一般由专利代理人管理。专利能否被授权是由专利代理人的水平决定的。专利的保护范围是否合适,取决于专利代理人的水平。如果发明人没有及时对发明创造成果申请专利,或者权利要求书写得不好,就会导致发明创造不受专利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