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总部位于广东省,是一家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移动(HSDPA/WCDMA/EDGE/ GPRS/GSM、CDMA 2000 1x evdo/CDMA 2000 1x、TD-SCDMA和WiMAX)、核心网(IMS、移动软交换、NGN) (FTTX、xDSL、光网络、路由器和局域网交换机)、电信增值业务(IN、Boss)、终端(UMTS/CDMA)等领域。
商务办公区
华为致力于提供基于全IP网络的FMC解决方案,让终端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都能享受到一致的通信体验。华为业务涵盖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能够为客户提供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经营成绩
2006年销售收入达到656亿元。华为与许多世界领先的运营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到2006年,包括西班牙电信、FT/Orange、沃达丰、中国移动、英国电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在内的全球前50大运营商中,有31家选择了华为作为合作伙伴。
在发达市场,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日本和美国取得新的规模突破。
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TOP3设备供应商,华为在新兴市场的份额稳步上升。
作为全球移动网络建设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移动产品在公司产品销售组合中仍占据首要比例。2006年,华为签署了28份WCDMA/HSPA商业合同。GSM网络销售额连续三年复合增长超过74.1%,2006年全球市场份额为21%。
固网、IP网、电信增值业务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在2006年全球市场份额排名中:
NGN产品在行业中排名第一(Infonetics数据)
移动软交换位居行业第一(In-Stat数据)
光网络产品保持行业第二(欧文-RHK数据)
IP DSLAM优先(Infonetics数据)
宽带融合路由器排名第二(Gartner数据)
MSAN第一(Infonetics数据)
愿景使命
愿景:友谊、分享和感恩。
使命:关注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战略:以客户为中心。
*服务客户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动力。
*质量好、服务好、运营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持续管理变更,实现高效的流程运作,并确保端到端的高质量交付。
* * *与朋友共同发展,成为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 *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 *享受价值链带来的好处。
logo商标
华为新的企业logo在保持原有logo蓬勃进取的基础上,更加专注、创新、稳健、和谐,充分体现了华为持续进取的精神,通过持续创新支持客户实现网络转型,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服务;华为将更加国际化,更加专业,更加关注客户,与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创造一个和谐的商业环境,以实现其稳步增长。
华为新的企业标识是公司核心理念的延伸;
*聚焦:新logo更聚焦底层核心,体现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
*创新:新logo生动活泼,更具时代感,表明华为将以积极的姿态,围绕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 *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稳健:新logo饱满大方,表达华为将更加稳健发展,更加国际化、专业化;
*和谐:新logo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光影元素,更加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的商业环境,实现健康成长。
全球运营
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国际市场已经成为华为销售的主要来源。2006年,65%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
目前,华为在海外设立了8个地区部门和100多个分支机构。
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联邦和中国设立了12研究所,每个R&D中心的研究重点和方向都不一样。采用国际全球同步R&D系统,汇聚全球技术、经验、人才进行产品研发,让我们的产品一上市,技术就与世界同步。
华为还在海外设立了28个区域培训中心,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大力推进员工本地化。
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华为长期坚持不低于销售收入65,438+00%的R&D投入,坚持将65,438+00%的R&D投入用于新技术、新领域的预研和持续研究跟踪。目前,华为已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成功推出解决方案。
华为积极应对未来网络融合和业务变革的趋势,提供从业务和应用层、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层到终端的全网端到端解决方案,全面构建未来网络融合的独特优势。
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达拉斯和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俄罗斯的莫斯科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Xi、成都和武汉建立了R&D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R&D战略。印度院、南京院、中央软件部、上海研究院通过了CMM5 Level 5国际认证,这说明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已经达到了业界的先进水平。
标准和专利
40,000名员工中有48%从事R&D,到2005年底,他们已经申请了超过65,438+02,500项专利,连续几年成为中国专利申请人数最多的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加入了ITU、3GPP、IEEE、IETF、ETSI、OMA、TMF、FSAN、DSLF等70个国际标准组织。2006年,华为向这些组织提交了2900多篇稿件。华为担任ITU-T SG11副主席、3GPP SA5主席、RAN2/CT1副主席、3GPP2 TSG-C WG2/WG3副主席、TSG-A WG2副主席、ITU-R WP8F技术组主席、OMA GS/DM/MCC/POC副主席、IEEE CaG理事会成员。
华为不断投资标准和专利,以抢占未来技术的制高点。3GPP基础专利中,华为占7%,全球第五。
管理系统
与IBM、合益集团、普华永道、FhG等世界级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在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变革,引入了行业最佳实践,建立了信息化管理体系。
流程再造
华为以市场管理、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和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主要流程,辅以财务和人力资源(HAY)等改革项目,全面启动公司业务流程改革,引入业界实用的最佳实践,构建完整的IT框架来支持这一运营。
组织改革
从产品线改革入手,以公司管理团队和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为实现市场驱动的领导机构,强化营销体系对了解客户需求、把握战略方向和业务规划的决策支持能力。同时,通过投资审查委员会(IRB)、营销管理团队、产品系统管理团队、运营和交付管理团队及其支持团队的有效运作,确保华为的整体战略及其实施以客户需求为驱动。
质量控制和生产技术
华为聘请德国FhG帮助设计生产流程系统(包括立体仓库、自动化仓库以及整个生产线的布局),从而减少物料移动,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财务管理
建立了基本适应公司业务的财务服务和监控体系,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流程和编码,实施统一监控,开始实现公司的全球财务监控和管理。
供应链
华为持续构建柔性供应链能力,赢得快速、优质、低成本供应保障的比较竞争优势。我们建立了扁平化的制造组织,高效灵活地保证市场对商品的需求。我们认真实施整合供应链(ISC)改革,以确保新流程和系统的实施。华为实施质量工程技术,不断提高供应链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发展与主要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采购绩效管理,实施基于行业最佳实践TQRDCE的供应商认证流程。
合作
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与国际和中国主流运营商的战略合作,改善与主要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服务优势。另一方面,拓展与友商的多层次合作,构建面向未来、共赢安全的发展模式,实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更好地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维克& ampVip服务消费者!!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与朋友们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展开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做到相互依存,共同抵御风险。与西门子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TD-SCDMA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推动TD-SCDMA的进一步发展。与摩托罗拉在上海建立了UMTS联合R&D中心,旨在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强大、更全面的UMTS产品解决方案和高速分组接入(HSPA)解决方案。
在管理方面,自1997以来,我们与IBM、合益集团、普华永道、FhG等世界级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引入一体化产品开发(IPD)、一体化供应链(ISC)等流程,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变革,引入了行业最佳实践,建立了基于IT的管理体系。
在技术方面,我们与世界一流的公司(如英特尔、德州仪器、飞思卡尔半导体、高通、英飞凌、Agere Systems、微软、IBM、Sun Microsystems和惠普)合作,并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社会责任
华为为全球提供创新的通信解决方案,帮助不同地区的人们更便捷地接入信息社会,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CR),长期致力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历史
1988成立于中国深圳。
1989独立开发的PBX。
1994推出C & amp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5成立知识产权部。成立北京R&D中心,并于2003年通过CMM4认证。
1996推出综合业务接入网和光网SDH设备。
与香港和记黄埔签约,提供固网解决方案。
成立上海R&D中心,并于2004年通过CMM5五级认证。
1997引进GSM设备。
与德州仪器、摩托罗拉、IBM、Intel、Agere Systems、Sun Microsystems、Altera、高通、英飞凌和微软建立了联合研发实验室。截至2005年6月,华为* *拥有10个R&D联合实验室。
自1997以来,IBM、韬睿惠悦、合益集团、普华永道(PwC)和弗劳恩霍夫协会(FhG)成为华为在流程变革、员工持股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顾问。与这些主要跨国咨询公司的合作使华为能够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
1998产品数字微蜂窝服务器控制交换机获得专利。
成立南京R&D中心,并于2003年6月通过CMM4认证。
1999成为中国移动骆驼二期智能网的主要供应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智能网。
建立班加罗尔R&D中心,并于2001通过了CMM4认证,2003年通过了CMM5认证。
2000年合同销售额超过26.5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超过65,438亿美元。
在硅谷和达拉斯建立R&D中心。
2001 10 Gbps SDH系统在德国柏林开始商用。
据RHK统计,华为光纤产品在亚太市场份额排名1。
华为子公司Avansys以7.5亿美元卖给艾默生。
成为国际电信联盟的成员。
2002年,虽然全球电信基础设施投资从2001到2002年减少了50%,但华为的国际销售额却增长了68%,从2001的3 . 28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5 . 52亿美元。
华为通过了UL TL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为中国移动部署全球首个移动模式WLAN。
2003年,思科系统指控华为侵犯了部分思科技术专利;但思科最终撤诉,双方解决了所有专利纠纷,承认华为没有侵权。
全球已部署6543.8亿+C & amp;C08端口,创造行业记录。
与3Com合资生产企业数据网络设备。
通过DNV(挪威船级社)ISO 14001认证。
在5438年6月+2月,它为Etisalat提供了全国性的UMTS服务,这巩固了Etisalat作为技术领导者的地位,并帮助其成为中东和阿拉伯世界首家引入第三代网络的运营商。
2004年,我们与西门子成立合资公司,为中国市场开发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
华为赢得中国电信国家骨干网优化合同。本项目的目标是优化中国电信在广东省的163骨干网络。根据合同,华为高端路由器NE5000在TSR采购合同中拿下100%的市场份额,成功进入国家骨干网两个超级节点。同时,华为的Gbit交换路由器NE80获得了该项目的75%的市场份额。华为与中国电信签约建设超过1200万条ADSL线路,进一步巩固了华为作为中国电信最大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
由Frost &获得;沙利文颁发了“2004年亚太地区最具潜力企业”和“2004年亚太地区宽带设备供应商”两个奖项。弗罗斯特& ampSullivan是一家全球市场研究机构,提供有关新兴高科技和工业市场的信息和情报。
从29家银行获得3.6亿美元的三年期贷款,以实施公司的全球发展计划。
华为赢得了为荷兰运营商Telfort提供UMTS网络设备的合同。
2005年,与英国马可尼公司签订寄售协议。根据协议和最初的谅解备忘录,两家公司相互销售一些产品。马可尼将仅以马可尼品牌向电信运营商转售华为的电信级数据通信产品,华为将转售马可尼的微波设备,包括其无线网络项目中的下一代微波设备和相关网络服务。
为卡特彼勒在泰国赢得了全国CDMA2000 3G网络的建设,价值6.5438亿美元+8700万英镑。
我们向受海啸影响的国家捐赠了500万美元的现金和设备。
成为澳大利亚运营商Optus的DSL合作伙伴,提供支持高速数据、语音(包括IP语音服务)、视频广播和商业服务的DSL接入设备。
成为BT首选的21CN网络提供商,为BT21CN网络提供多业务网络接入(MSAN)组件和传输设备。
获得了在中国制造和销售手机的许可。
2006年5月8日,华为推出了新的企业标志。新logo体现了华为专注、创新、稳定、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在2006年香港ITU展会上,华为推出了基于全IP网络的FMC解决方案。
华为移动软交换用户数已突破1亿。作为全球移动软交换市场的领导者,华为移动软交换出货量全球第一。
沃达丰选择华为在西班牙建设其WCDMA/HSDPA无线接入网络。
摩托罗拉与华为UMTS联合研发中心在沪成立。此次合作旨在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强大、更全面的UMTS产品解决方案和高速分组接入解决方案(HSPA)。
EMobile选择华为部署日本首个基于IP的HSDPA无线接入网络。
华为和3COM完成了对H3C的收购。
美国移动运营商Leap选择华为建设CDMA 3G网络,该网络将覆盖加州、爱达荷州和内华达州等重要地区。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57位,在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51位。
2007年销售额达到6543.8+0.6亿美元。
英国电信高管米克·里夫(Mick Reeve)在2007年前空降华为。
米克·里夫(Mick Reeve)的个人网站显示,除了是BT的技术官员,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吉他手。
2007年6月4日,据轻阅读报道,英国电信集团前技术官米克·里夫(Mick Reeve)将以战略顾问的身份加盟华为。米克·里夫(Mick Reeve)今年5月从英国电信退休,他在网络架构和运营支撑系统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对ITU和电信管理论坛的标准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米克·里夫将代表中国华为出席在巴黎举行的欧洲宽带世界论坛。
米克·里夫(Mick Reeve)是欧洲老牌电信运营商英国电信(BT)“21世纪网络”的策划人之一。去年4月,英国电信确认了其“21世纪网”供货清单,8家设备商分享了1.8亿美元的订单,华为在接入和传输领域均占据一席。
Mick Reeve在BT的最后一段职业生涯中负责PBT以太网技术的实施。PBT技术是IEEE802.1ah标准规范的最新演进特征之一,其设计初衷和最大价值在于深度挖掘传统以太网技术和相关设备的潜力。
轻读也认为,西门子网络等厂商在PBT技术上紧跟北电,而华为则试图在以太网领域建立话语权。不过,这一推断并未得到华为的证实。
企业文化
华为成立于1988。经过10年的努力,华为建立了良好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网络,覆盖全国,延伸至香港、欧洲、中亚。公司拥有30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1200名研究人员。在发展过程中,华为一直坚持“博爱”
为主导企业文化,发展民族通信产业,连续三年获得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综合排名第一名,1995中国电子百强第26名。1996年产值达到26亿元,超过1997年产值50亿元,达到1999左右。
华为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还形成了强大的企业文化。因为华为人知道,文化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在企业物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依靠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实现发展。
企业导向的民族文化和政治文化
华为人认为,企业文化离不开国家文化和政治文化,中国的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华为以高中管理者的行为带动全体员工的进步。在号召员工向雷锋、向焦学习的同时,华为管理层坚持绝不让雷锋吃亏的原则,坚持以物质文明巩固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形成了由来已久的千雷锋政策。华为以实现先辈的富强梦、民族复兴的希望和时代的创新精神,塑造华为人的品格为己任。坚持宏大抱负的牵引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艰苦奋斗的工作原则,使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
双重利益驱动
华为人坚持为祖国繁荣、民族复兴、家庭幸福而奋斗的双重利益驱动原则。这是因为,没有个人对国家的奉献,就会变成自私自利的小人。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决定了只有坚持集体奋斗,大公无私的人,才能形成团结的集体。同样,如果没有促进自己体面生活的物质欲望,没有通过劳动实现欲望的理想,就会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从而滋生懒惰。所以华为提倡欲望驱动,体面的手段,让群体形成一种轰轰烈烈的风尚。
荣辱与共,荣辱与共* * *
团结、合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文化的灵魂。成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失败是集体的责任。我们不把成绩归功于个人,也不把失败视为个人责任。一切由集体承担,“官兵”同甘共苦。除了工作上的差异,华为的高层领导不设专车,而是排队吃饭看病,支付同样的费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平等和不平等的部分已经以工资的形式体现出来。华为没有人享受特权。大家同甘共苦,人人平等,集体奋斗。任何个人的利益都要服从集体的利益,个人的努力都要融入集体的奋斗中。自强不息、荣辱与* * *的团结协作精神,赢了就举杯庆祝,输了就拼命抢救,在华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华为基本法》
从1996开始,公司开展了“华为基本法”的起草活动。《华为基本法》总结和推广了公司成功的管理经验,确定了华为二次创业的理念、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构建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宏伟框架。华为人按照国际标准构建公司管理体系,不遗余力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加强内部管理,致力于制度创新,优化公司形象,努力拓展市场,建立具有华为特色的企业文化。
华为公司基本法概要
核心价值观
寻求
一、我们的追求是实现客户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梦想,依靠点点滴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追求,成为世界级的领先企业。
员工
第二条认真负责的员工是我们公司最大的财富。新知识、新人格、新个性,坚持团队合作、集体奋斗,绝不迁就有功但落后的员工,是我们事业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技术
第三条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自主创新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系列,以优秀的技术和产品立足于世界通信强国之林。
精神
第四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创业、创新、专业和团结协作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我们绝不会让雷锋和焦尤鲁吃亏,奉献者会得到合理的回报。
利润
第五条:我们主张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融合,努力让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满意。
社会责任
第六条我们以实业报国,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回报社会。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基本对象
顾客
第七条我们的目标是以优良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身效费比和周到的服务满足顾客的最高需求。并赢得了业内的广泛赞誉和客户的长期信任,建立了稳固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本
第八条我们强调人力资本增值目标优先于金融资本增值目标。具有相同价值观和专业知识的自律员工是公司的人力资本。不断提高员工的精神境界和相互合作的技能,以及不断提高员工独特而精湛的技能、专长和经验,是公司金融资本和其他资源增值的基础。
核心技术
第九条我们的目标是在开放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世界领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支撑系统。通过吸收世界各国的现代文明,吸收前人、同行和竞争对手的一切优势,依靠有组织的创新,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专长,不断地、有步骤地开发出具有竞争优势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利润
第十条我们将根据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定足够高的利润率和各期利润目标,而不是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
公司的成长
增长领域
第十一条只有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机会和一个新的想法,并且确信我们可以在这个领域为客户做出独特的贡献时,我们才会进入一个新的相关领域。公司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领域,应该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核心技术水平,加强我们现有的市场地位,享受和吸引更多的资源。顺应技术发展、市场变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才能使我们规避大风险。
增长的牵引力
第十二条机遇、技术、产品、人才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引力。这四种力量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机遇吸引人才,人才吸引技术,技术吸引产品,产品吸引更多更大的机遇。增加这四种力量的牵引力,促进它们之间的良性循环,并落实到公司的高层组织形式中,将加速公司的成长。
增长速度
第十三条我们追求在一定利润率水平下的增长最大化。我们必须实现并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率和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率,以增强企业实力,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实现公司各项业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电子信息行业,没有第三条路,要么成为领导者,要么被淘汰。
增长管理
第十四条我们不只是追求规模上的扩张,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因此,高层领导必须警惕长期高速增长可能对公司组织造成的紧张、脆弱和隐藏的缺点,必须有效地管理增长。在推动公司快速成为规模化企业的同时,还要在管理上下更大的功夫,让公司更加灵活有效。始终保持动力与务实的协调发展。
一定要做好快速成长的财务规划,防止公司在成长过程中陷入财务困境,造成成长挫折。财务战略与技术战略、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对增长同样重要。
我们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商业道德培养、人才、技术、组织和分配制度等方面及时规划、发展、储备和改革,使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