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外时钟?
让无钟陀螺的国产化更加扎实。
——勤业重工有限公司炉顶研究所所长徐振东
徐振东,秦业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炉顶研究所所长,是一名年轻创新的技术骨干。毕业以来,他一直致力于重大冶金设备特别是无料钟炉顶设备的技术革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回首往事,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完美。
从1998开始,徐振东开始了高炉无料钟炉顶成套设备的开发设计,参与了国内首台无料钟炉顶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组装、调试全过程,并于2001年与团队成功推出了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无料钟炉顶设备。这套设备在福建省三明钢铁厂使用后,创造了三天达产的目标。打破了国外公司无钟陀螺的市场垄断。
在无钟炉顶成套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徐振东和他的团队使用三维软件进行实体设计,并使用分析软件进行应力和运动仿真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试验样机制造过程中的风险。使样机制造成功。
分配器是无料钟炉顶成套设备的核心部件,其使用寿命非常关键。第一代炉的使用寿命保证在10年以上。为了保证使用寿命,徐振东和他的团队在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都做了充分的考虑。比如支撑环的导向装置由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从而保持环偏斜和卡住的可能性降低到零。首先,分配器通过环管喷雾冷却。因为冷却水比较硬,有时水中还有泥沙等杂质,所以喷水管经常堵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完全改变了冷却水通道的结构,不存在冷却水通道堵塞的情况。
一切源于实践,一切源于现场。这是徐振东常说的一句话。
无料钟炉顶成套设备使用寿命最关键的部分是与炉料接触的耐磨衬板。根据各部分的磨损情况和重要性,选择不同的材料。以高铬铸铁衬板为例,质量好的可以用一年,质量差的三四个月。为了彻底解决衬板的质量问题,徐振东带着相关专家去找了一家外包厂商,并与他们签订了技术协议。对配料、熔炼、浇注和后续热处理进行了全程监控,最终找到了最佳的材料成分、浇注温度和热处理工艺,使衬板质量达到图纸要求,赢得了用户的好评。
徐振东认为,知识创造财富,创新可以发展企业。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最后也发展不好。目前,徐振东对炉顶关键部件的改进和创新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截至目前,徐振东已参与双钟炉顶设备改造和新型无料钟炉顶设备建设项目20余项,现场设计、开发、组装、安装、调试无料钟炉顶成套设备20余套,为无料钟炉顶国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7年2月,勤业重工成套无料钟炉顶设备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到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亚欧国家。徐振东和他的团队制造并供应了三套容量为2500立方米的无料钟高炉炉顶。作为厂长,他将带领团队向更大水平的无料钟高炉炉顶成套设备迈进。为国产无钟陀螺的荣耀做出应有的贡献。同年,徐振东带领他的设计和R&D团队考察了3000~4000立方米高炉的使用情况,积累了大量的现场数据,为进入该级别高炉的无料钟炉顶市场奠定了基础。纵观勤业公司无钟炉顶成套设备的研发和市场认知的过程,可以看到技术在不断进步,市场在不断扩大,一步步走向成熟。
用高质量定义产品质量的内涵。
2009年是勤业重工的质量提升年,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了质量提升活动中。利用这个机会,徐振东和他的团队一起讨论了炉顶成套设备的技术要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让质量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目前正在争取某厂5800立方米高炉无料钟炉顶项目的徐振东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技术成熟、过硬,一个产品在任何高炉都能实现。”
产品的质量决定了公司的未来。无料钟炉顶使用的大量耐磨材料为高铬铸铁,铸造后一直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徐振东通过与大专院校深入广泛的合作,与中科院沈阳材料所一起到铸造厂调研取样分析,最终成功解决了铸件质量问题,使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良好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
在努力做好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现场技术指导和问题处理力度。徐振东带领团队为程刚、天铁、龙钢、黑龙江剑龙、西林等大型钢铁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承钢新4号2580高炉安装设备详细检查过程中,及时消除了因法兰变形造成开炉后漏风的隐患,使高炉开炉一次顺利完成。成功解决了龙钢1280高炉炉顶水封频繁破裂的问题。黑龙江剑龙第一次使用我公司生产的无料钟炉顶设备,但数码缸分配器和数码缸节流阀的操作技能尚未掌握。为了防止用户操作不当带来的问题,在设备安装初期,公司顶尖研究院多次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讲解和实操培训,让用户真正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方法,真正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和好评。
徐振东和他的团队用最好的质量让客户满意;用最好的服务赢得客户;用最真诚的心感动客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勤业人“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积极为勤业重工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