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双河的科学研究
1992.1-1993.12旱地农田土壤墒情动态模拟与预报,由我基金会资助,获涂青年气象科技奖,排名第二。
1994.1-1995.12气候变化对长三角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主要承办单位。
1995.1-1996.12旱地农田土壤墒情预测与作物产量研究由自选课题主持,课题已结题。
1995.1-1996.12易旱农田土壤墒情神经网络预测诊断系统及预测理论方法。主要完成人《中国气象局与气象基金》获江苏省气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1997.1-2000.12江苏省异常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由江苏省教委和“蓝色工程”基金资助,完成。
1999.1-2000.12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规律,中国气象局九五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已结题。
2000.1-2006.5438+0.12城市气象服务技术研究由我校基金资助。
1999.12-2002.6江苏省农作物生产旱涝灾害评估决策系统,由江苏省科委、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通过鉴定或获南京气象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1.1-2002.12同上江苏省人事厅,主持“333”项目,通过鉴定的科研项目,项目名称,项目来源和类别。
2004.1-2006.12水稻卷叶性状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994.1-2005.12植物大气间湍流输送特征与净碳收支模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
2004.12-2006.12森林冠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稳定同位素模拟由国家奖学基金委员会主持。
2004.1-2005.12聚谷氨酸高吸水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国家863二级项目出版物(书)书名主要完成,由卷号出版社排序。
空气中CO2及其稳定异构体的模拟。亚洲通量观测与研究国际研讨会2003.6438+02。
中国北方黑云冠层大气CO2浓度和通量的模拟研究: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第一气象出版社,2003年。
作物冠层气孔阻力与土壤水势关系的研究
黑云杉林空气CO2碳和氧非均匀成分的模拟。Toeos,trans.2002.5,83 agu first。
中国气象年鉴2001农业气象学研究进展第1号气象出版社
农田冬小麦净辐射的研究植物生态学学报1999.3,23(2)科学出版社1。
西丰市冬小麦耗水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3,22(1)排名第一。
棉花冠层微气象特征研究气象科学1999.3,19(1)先
棉田土壤热通量的计算气象科学1999.9,19(3)第一
甘肃西峰冬小麦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气象科学1998.6,18(2)
第一
一种改进的土壤水分平衡模式气象学1998.6,第一
以色列农业气象教育与技术1998.6第一
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农业的可能影响。生物计量学大会。1996.9技术出版社。斯洛文尼亚是第一个。
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实用模型的初步研究气象科学1996.9,16(3)首先
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2000年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第一卷1996农业出版社。
草地气象科学中土壤水分动态平衡的计算1995.9,15(3)首先
旱地土壤水分动态平衡的模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5438+02,17 (4)第一
互补蒸散关系的探讨气象教育与科技1993.9第一
农田土壤水分的随机模拟与预测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3.9,16(3)第一。
农田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的应用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2.5438+02,15 (4)第一期
利用信息熵理论建立土壤水分分布模型的初步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2.6,15(3)第一期
国外森林蒸散的测定、计算和模拟:中国农业气象1991.1,12 (1)先。
SPOT影像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3,24(1)第二
棉田SPAS水热传输的多层模型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3,24(1)第二卷。
棉花群体光合生产的动态模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6,24(2)第二卷
棉花冠层气孔阻力的探讨,中国农业气象,2001.1,21 (1)第二。
江苏省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灾害科学2000.3,15(1)第二
减灾视角下的江苏省粮食生产波动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9,23(3)第2期
农田蒸散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3,23(1)第二卷
生物监测方法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作用气象教育与科学技术2000.9第2期
棉田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集中计算方法的比较气象科学2000 438+02,20 (4)秒
农田土壤水分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土壤学报1998.3第四期
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新疆气象1997.6秒
水面蒸发计算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6.9,19(3)第二卷
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影响的初步分析-长江-21世纪的发展1996测绘出版社第2
土壤水热运动耦合方程预测模型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3,18(1)第二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气象学的发展:中国农业气象学+0995+038第三名。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方案评估:中国和加拿大的观点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初步估计。
南京冬小麦农田水分散失特征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6,17(2)第二卷
大气稳定度对农田蒸散量计算精度的影响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3,17(1)第二
南京地区水稻蒸散量的研究是1993.12,16(4)其次。
浅谈作物边界层阻力和冠层气孔阻力气象教育与科技1993.9第二
陕西泾阳冬小麦农田蒸散量第二,农业气象学1992.9,15(3)。
陕西泾阳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2.6,15(2)第二卷。
南京农田蒸散量的初步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2.6,15(2)第二卷
翻译:中国气候与农业(6万字),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主编:《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气象出版社,2003年。
教材:《农业气象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印刷,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使用,1997,2004。
《农业气象学读本》,南京气象学院印制,农业气象学英语教学,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