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原真菌有哪些?

(昆虫病原真菌)

(李)据

寄生在昆虫身上并使它们生病的真菌。它们是一种低等真核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其他动植物获取营养。它们没有根、茎和叶。它们以丝状菌丝为食,用分生孢子、出芽孢子和节孢子(在体液中)繁殖。在分类学上,它属于真菌界(真菌界)。截至目前,已发现有防治意义的有36属500余种,约占昆虫病原的60%。主要种类有毛癣菌属、链霉菌属、昆虫菌属、孢子丝菌属、曲霉属、球孢白僵菌属、绿僵菌属、木耳属、拟青霉属、多毛类、赤霉菌属、轮枝菌属、头孢菌属、褐腐菌属和镰孢菌属。其中,生物防治最常用的虫生真菌有球孢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多毛类、赤霉菌、虫生真菌等。

发病机理

昆虫病原真菌一般通过分生孢子与昆虫体接触,在水滴覆盖或90%以上的高湿度条件下萌发,分泌几丁质酶,溶解几丁质,侵入害虫体腔;或者分生孢子被害虫带入消化道,在消化道内萌发,长成菌丝,通过肠壁细胞进入体腔。菌丝进入昆虫体内后,先在昆虫血液中繁殖出芽孢子,或直接破裂形成许多节结,然后孢子随血流扩散,继续萌发生长成大量菌丝侵入血细胞、脂肪体、消化道、马氏管、神经节、气管等器官和组织。,使血液逐渐变浑浊,细胞被破坏,产生大量卵孢子杀死害虫,同时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大量吸收昆虫身体的水分,使昆虫死亡,逐渐板结。在潮湿的环境中,菌丝穿透体壁,在体表生长,最后形成大量分生孢子,随风飘散,落在健康的昆虫身上。如果条件有利,会形成新的感染,所以昆虫往往会形成流行病。

生产和利用

基于虫生真菌的致病特性,人们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一套真菌的分离、培养、大量生产和人工释放的方法,并用于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我国已成功利用室内大床开放式培养(固体浅碟发酵)和室外大床开放式培养(苗床发酵)生产出5000 ~ 1000亿/g的大量球孢白僵菌粉和纯孢子粉,同时采用田间喷粉、喷粉炮、施用活菌或飞机喷洒超低量纯孢子油和乳剂等方法防治马尾松毛虫、玉米螟、木螟、 油茶蛾、张颖叶甲、小绿叶蝉、核桃巨象、闽楠、榆树、胡杨、松蛾、松蜂。 苏联有一种球孢白僵菌的商业制剂,商品名为беаивепее,孢子含量为20-60亿/g..罗马尼亚生产的球孢白僵菌粉,孢子含量在400-500亿/g,法国曾经批准了一项球孢白僵菌孢子的专利。巴西和澳大利亚开发了Metaquio的大规模生产方法,该制剂被命名为“Metaquio”,已被广泛用于防治金龟子等地下害虫。美国研究了多毛类和虫生真菌的工业化生产。国际上经过30多年对真菌毒素的研究,基本查明了球孢白僵菌卵孢子毒素的结构式,其分子式为C45H57N3O7(该毒素的合成已在1977中报道),并进一步发现该毒素不仅具有杀虫作用,还能使成虫产卵不育。

环境对昆虫病原真菌致病性的影响

利用真菌防治害虫的效果与环境的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需要95%以上的高湿度条件(最好用水滴覆盖12 ~ 20小时以上);害虫被感染死亡后,一般需要高湿度的环境来促进菌丝长出体表,并发育出大量孢子。然后,当孢子成熟时,需要干燥多风的条件,以利于孢子的传播。因此,人工接种后,如果森林干湿交替,容易形成虫害流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许多真菌适应的温度范围很广,一般为20 ~ 30℃。如球孢白僵菌在8 ~ 365438±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强烈的阳光直射会迅速杀死大量孢子,风、土壤、腐殖质、凋落物、地被物等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病原菌孢子的持久性、传播和侵染。因此,如何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昆虫病原真菌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