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力推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年内中央财政将对每个城市拨款1亿元。
官网,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财政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2020年,财政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选择一批重点城市(含直辖市区县)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
《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各市支持654.38+0.5亿元,其中2020年拨付654.38+0亿元,其余资金根据中期绩效评价结果分期拨付。
推动专利和商标质押政策交流。
长期以来,如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做好知识产权运营工作,通过各种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政策关注的焦点。
2065438+2007年9月发布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试点,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这里所说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以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全不同的形式,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信托等金融形式,批量满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运作。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其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作为抵押物,经评估后向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数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这两种方式的具体含义来看,其目的都是为了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服务,让各类市场主体从掌握的知识产权成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率。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运行成效显著。今年4月2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9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质押数量达到30.7万件,同比增长21.3%。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到151.5亿元,同比增长23.8%。我国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9286.9亿元,同比增长137.7%。
此次发布的《通知》对深化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出了进一步部署。
通知要求,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拓宽创新主体融资渠道。推动商业银行实施单独信贷计划和放宽不良率考核政策,丰富知识产权质押范围,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推进专利商标质押政策交流,加大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利息及评估、保险、担保等相关费用的财政补贴,完善质押融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提高金融机构风险承受能力,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要依法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积极复制借鉴现有成熟经验,支持基于产业链或产业集群的高价值专利组合的底层知识产权资产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证券化配套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年内中央财政对每个重点城市拨款1亿元。
上述措施将首先在哪里实施?此次下发的《通知》明确指出,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申报城市进行竞争性评估,确定支持城市。
通知强调,自2016年起,中央财政通过服务业发展基金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相关工作的城市,此次不再重复支持。2017至2019,拥有三个及以上重点城市(含计划单列市)的省份和拥有两个及以上重点城市(市区)的直辖市,本次不纳入支持范围。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显示,三批***26个城市被纳入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范围,包括苏州、宁波、青岛、上海浦东、北京海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