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自然科学答案)

僧人的舍利子是圣物是肯定的,但我绝对不能同意将其神化成“宇宙能量的结晶”什么的。这就好比马克思和爱因斯坦的手稿,可以视为神圣的东西,但里面绝对没有什么玄机。

网上看到的一些舍利花和舍利的图片,明显是未烧过的骨头,有的舍利非常坚硬,有的晶莹剔透,色彩斑斓。有人说很神秘,说现代科学无法解释。我先说清楚:只要样本足够多,用现代科学手段分析它的成分和结构是小菜一碟,然后推断它的形成机制并不难。飞机上的隐形涂料是高科技吧?长途突袭本拉登的飞机残骸带到中国,三次五次两次就能水落石出,但中国可能不看重那东西,因为直升机的隐身重点是降噪,而不是躲避雷达的隐身涂料。

本文试图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该遗迹的形成机制。

1,僧人火化的燃料是木材,火焰温度远达不到现代火化设施的标准。有些骨头没有烧坏是正常的,也就是所谓的残花;

2.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在生命终结之前都会有一个好的想法。僧侣应该是聪明人,更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在死前有意识地吞食了一些矿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熔化温度的熔剂,其次是有色金属氧化物。由于火化时间长,局部温度高,体内原有的(如石头)和故意吞食的矿物质被熔化重结晶,形成舍利;

3.不排除有些舍利子根本就是生前吞服的玉珠。因为没有和尚生前的x光片,所以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同理,没有人能肯定否定我的观点。

4.和尚的心火化后还是软的,冷却后逐渐变硬。怎么解释呢?这并不困扰我。小时候喜欢烧泥巴。我把黄泥和富含有机物的泥都烧了。刚拿出来的时候是软软的,冷却后就硬了。为什么要为自己着想?对了,以有机物为主的未燃尽的心脏,更容易由软变硬。

陶瓷的烧成温度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低温陶瓷(700℃以下)、中温陶瓷(700-1200℃)、高温陶瓷(1200℃以上)。高僧火化温度容易超过700℃,火化时间长。只要有意识地吞下一些矿物质,遗迹就一定会出现。要烧出精美的遗物,比如硬度高,颜色漂亮,就要看僧人掌握的知识水平了,比如助熔剂可以降低熔点,什么物质可以做助熔剂,金属元素呈现什么颜色。有些人知道得多,有些人知道得少。

不是说现代科学分析不出舍利的成分和成因,而是基于对宗教和信徒的尊重,没必要捅破窗户纸。换句话说,有必要做,也没必要做。我无意亵渎任何宗教,但什么都不说就太过分了。然后“普世价值”不喜欢别人说几句质疑几句,这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