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储存环境的温湿度调节要兼顾温度和湿度,而相对温度是主要的。
根据馆藏文物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调查结果,温度和湿度是馆藏文物环境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关注和规范它们,是人们改善馆藏文物环境质量的第一步。温湿度的调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温湿度具体数值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不必采取全国统一的控制目标。比如用温湿度记录仪测得的自然环境中的相对湿度只有20%-30%,而北方的文物已经适应了这个湿度。如果相对湿度必须在50%以上,会加速文物的老化。同时,大规模的温湿度调控需要设备和资金的支持。中国目前不可能为每一个博物馆安装恒温恒湿系统,并保证未来的运营经费。所以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温湿度。当然,每一种文物都有其适宜的温湿度范围,调控的目标值不能超过文物安全保存的极限值。
2)调节的重点是避免温湿度的大幅波动。目前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具体数值基本可以满足文物保存的要求,但稳定性还不够。文物的保存需要稳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波动会导致文物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引起变质。因此,温湿度的稳定成为调节的关键,尤其是短期波动的幅度要注意。
3)恒温恒湿设备应24小时连续运行。恒温恒湿设备在运行时可以有效调节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但如果每天在工作时开、关,就会人为地加大昼夜的温度和湿度差,尤其是冬夏两季,不利于文物的安全保存。
4)库房内的文物尽量放在箱、柜内。实验结果表明,胶囊箱和胶囊柜能有效缓冲外界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在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下,铁柜可以保持柜内湿度恒定,而木箱、柜在调节小环境的温湿度方面更有优势。目前,在我国文化、文化事业投入不足的条件下,将每件文物放入箱中,改善文物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变化,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5)要注意展柜内灯光的热效应。光的热效应是引起展示柜内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如果控制封闭展示柜内的温度,湿度的波动就会消失。要降低照明的热效应,首先要保证展柜内的灯具与文物隔离,避免灯具发热对文物的影响。其次,在光源的选择上尽量使用冷光源或光纤进行照明。
6)应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连续监测。如实监测温湿度变化是科学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前提。但目前大部分博物馆依靠保管员观察记录某些时间点的测量值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从整体上反映环境中的温湿度变化。温湿度的短期波动是当前温湿度控制中的主要不足,也是影响文物保存安全的关键因素。只有用记录仪连续监测记录,才能更科学地反映出来,提出各种改进措施。
因此,对于收藏来说,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装置来储存和保存这些文物。恒温恒湿储物柜主要用于存放各类文物和一些贵重的电子元器件、传感器等一级、二级、三级的贵重物品或一些不保密的物品。华博旭专业设计开发文化宫文物寄存柜、博物馆文物寄存柜、恒温恒湿纪念文物寄存柜、恒温恒湿光电芯片寄存柜、恒温恒湿胶片黑膜抽屉柜、考古研究所恒温恒湿柜、多功能文物安全寄存柜、LED灯珠电池恒温恒湿柜等。适用于科研机构、实验室、资料室、大学、医院、航天研究所、博物馆和档案馆。
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