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造假者抓住举报极端言论。

遇到职业打假人怎么办?

相信开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烦恼,担心被恶意买家敲诈。其实收到这样的投诉不要慌,不要联系。他们只是路过,玩玩概率事件,但总会有一小部分卖家不懂规则,想花点小钱妥协。如果你联系他们,他们会盯上你,会继续跟踪你,和你谈判。沟通越多,对你越不利。当然,如果真的发生了呢?别怕,这类职业打假人的最终目的就是骗钱。

他们通常会用几种方式来抱怨:极端的话;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抱怨;工业和商业;被起诉并收到法院传票。

一、受理极端用语投诉

如果是极端的文字投诉,打假人一般会直接向官方投诉,或者发截图给工商局或者类似的起诉书。你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修改敏感词,全力配合官方和当地工商处理。一般情况下,仅凭一张造假者的页面截图,很难成立对其违反广告法的投诉。很多情况下,只要没有给买家造成很大损失,政府是不支持这些买家投诉违禁词的。一般投诉不成立,主要通过找商家协商整改。因为官方也知道这是职业打假,想索赔。

二是被投诉到食药监、工商

一般这种投诉一是难以成立,二是成立后难以取证。你要做的就是配合相关部门,提供材料,走一个流程。在此期间,你可能会遇到被工商局罚款的卖家。这种处罚可以要求复议,需要90天。到期后可以准备材料为由拖延3-6个月,耗时较长。即使我们被罚款,钱也会交给政府。造假者的目的就是骗钱,所以很多造假者放弃了。

第三,打假人起诉,发传票。

这种情况下,造假者一般会大量出手(所以一定要设置单个id限制最大出手量),然后说假冒品牌之类的需要按照消协的规定起诉你。这种情况很好解决,所以一定要拒绝在法院传票上签字,先拖延,不签字说明被告不知情,案件无法继续。即使后续案件流程进行下去并被判刑,案件也可以进行二审复议。如果复议失败,可以请求刑事调查程序。这个时间是30-90天。到期后可以取证为由拖延3个月左右。大部分案件都被法院压了,最后不了了之。

四、权利人在打假维权中的两点注意事项

除了国家机关,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大概有几类人对打假有发自内心的动力:第一类人是消费者,消费者买到假货,或者使用假货对自己的身体和财产造成损害,就会有打假的动力;第二类人是权利人,包括商标所有人、专利权人和被冒用其他商业商标的权利人。假货会侵入权利人的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给权利人带来巨大损失,权利人就有了维权打假的动力;第三种人是职业打假人。职业打假人从事打假,打假可以获得收入甚至致富,自然会有打击打假的动力。

职业打假人不是真正的消费者。如何看待职业打假人,中国的司法政策发生了多次变化。目前法院不支持职业打假人,食品药品领域除外。就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因为买了假货,身体和财产受到损害,就会有打击假货的动力。但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他们买到的假货价值不高,维权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情感成本较高,他们大多选择不了。少数会给消协打电话,甚至没有动力向消协举报。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权利人是主动的。因为对于权利人来说,假货的泛滥不仅侵占了其市场份额,还降低了其产品的美誉度,“砸了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几块钱买的假货一般不会去投诉或者起诉,但是对于权利人来说,就是一笔大账。单个产品几块钱,一个地区的总销量可能非常大。所以在打假维权过程中,权利人往往是最积极的,通过权利人维权打假可以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第九条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 (三)“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不得低估,因为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NPC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4月24日颁布的。理论上,根据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除非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级三个极端用语,否则工商部门不能单方面认定其他极端用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7 (4)条,谁立法,谁解释法律,这意味着只有NPC常务委员会才能在“同等条款”的范围内确定“顶级”为条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无权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