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虹膜识别

近日,依托国内最先进的虹膜识别技术,一款名为“远程多模态生物识别仪”的仪器正式投产,可在1米的距离内,0.2秒内准确识别出人的虹膜和人脸信息。

“目前大部分企业只能做25-40厘米的近距离虹膜识别。”陕西守护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那么,虹膜识别的优势在哪里呢?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成熟,识别准确率和速度都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市场上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

指纹识别容易被复制,容易因为出汗、手指脏、淋湿、戴手套等影响识别效果。另外,指纹识别需要接触机器。虽然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但已经开始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非接触式识别模式所取代。

对于人脸识别技术来说,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整形和化妆技术越来越发达。丑女变美女不再是奇迹,而是司空见惯。换脸变脸只是分分钟的事。现代社会,通过改脸、改身份证来匿名逃避法律制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脸型也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经过一个阶段,大家必须重新收集新的人脸信息。长此以往,在维护和使用上也不方便。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虹膜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指纹、人脸识别等其他生物识别方式相比,虹膜识别技术具有识别准确率更高、误识别率更低、无需重复注册、非接触、极难伪造等优点,被认为是除DNA之外“最可靠的生物识别技术”。

“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环形区域是虹膜,在红外光条件下可以呈现丰富的纹理特征。虹膜纹理出生后基本稳定,终身几乎不变,每个生物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虹膜具有唯一性、防伪性和稳定性,非常适合身份识别。

在庞大的人群中准确找到人是虹膜识别技术的一大优势。一般来说,人们描述一个人的特征越多,他就越容易在一大群人中被认出来。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人脸稳定性特征点30个,指纹100个,虹膜200多个。“这意味着三种识别方式在数据库中准确找到一个人的概率差异在数量级。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的匹配能力分别为654.38+0万、654.38+0万、654.38+0万。”换句话说,要想在监控视频中准确找到一个人,可以在1万的人群基数中使用人脸识别,在1万以下的人群中使用指纹识别,在1万的人群中使用虹膜识别。另一方面,如果用人脸识别在654.38+0万人中找人,准确率会急剧下降,误识率会增加很多。"

以新加坡机场安检使用的虹膜识别技术为例,虹膜识别技术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9.9%,不到一秒钟就能完成对旅客的身份认证。当乘客办理登机手续时,他们会将生物识别信息与旅行证件相关联。如果不需要检查行李,他们可以在不出示登机牌、护照或旅行证件的情况下,通过安检和登机口的生物识别系统快速登机。

同时,生物识别系统将准确判断旅客身份,通过安检和登机口采集的旅客信息进行比对,确保登机旅客身份的有效性,不会出现冒用证件、伪造证件等违法行为的隐瞒,从而大大提高民航运输的安全性。由此看来,随着旅客数量的不断增加,生物识别技术将逐渐成为航空公司和机场实现身份查验自动化的最佳解决方案。

事实上,除了亚特兰大机场,美国奥兰多机场、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机场、波士顿洛根机场也宣布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安检。在中国,自2009年以来,生物识别技术已被应用于北京首都机场的机场工作。目前,台湾省桃园机场、南京禄口机场、深圳宝安机场、银川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已将生物识别技术引入安检。应用生物识别技术的机场数量急剧增加,呈现井喷态势。“这项技术配备了高清成像系统,采用高效的核心算法,可以快速定位清晰的虹膜纹理区域,进而提取出高分辨的特征码。在保持与传统静态虹膜识别相同准确率的环境下,用户只需要扫一眼自己的设备就可以完成识别,不需要太多的配合,体验大大提升。”嘉德科技市场部经理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应用行业,国内安防行业也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守护之星推出了针对各行业使用生物识别技术的解决方案,包括虹膜识别、人脸识别、证件识别,以生物识别技术覆盖重要监管区域和每一位乘客,有效帮助乘客轻松快捷地通过安检,从安检到登机,确保实名登记系统中的安全登机。

生物识别技术的引入可以让机场安检更快更安全。随着机场智能安检系统的建立,生物识别技术将更好地保护机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