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制裁,但与美国GPS竞争的北斗没有被针对?已经经历了风雨
“技术是无国界的吗?”相信大家经常听到这句话。但是,作者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可能有人会问,我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很简单。这句话是欧美国家用来欺骗别人的。如果你当真了,你真的会输。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个科技巨头——华为。几年前,美国动用整个国家机器压制对华为的制裁。好在华为提前做了一些备胎计划,但是现在华为的一些核心业务出现了巨额亏损,到现在也没能缓过来。
原因之一是华为在5G领域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让美国感到压力。美国不可能让其他国家的科技超越自己,只能让自己领先别人。如果别人走在我前面,我很抱歉,但是我会打击你,把你的变成我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择手段(软硬兼施)。法国的阿尔斯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事实上,美国有很多公司或技术是用科学技术来整治其他国家的。可能有人会问,美国为什么不像华为一样整改北斗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被迫发展的苦涩历史
说起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简直就是一部被迫发展的苦情史。经过技术封锁、分幅等,中国终于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说北斗导航系统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然而,当提到导航系统时,人们往往第一次谈到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的,GPS是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另外三个是俄国的GLONASS,中国的北斗和欧盟的伽利略。
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不是GPS。
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是子午线卫星导航系统,也被称为“海军卫星导航系统(NNSS)”。光看这个名字就应该清楚,卫星导航系统最早是服务于军事领域,而不是民用领域。
1960年4月3日,“子午线”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卫星发射成功,直到1964年6月首颗固定导航卫星5C-1发射成功,正式交付美国海军。1967年7月,“子午线”卫星导航系统组网使用,民用领域开启。而“子午仪”的导航定位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0到50米。
GPS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吸收了子午线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经验。历时20多年,耗资数百亿美元。最终在1994年,24颗卫星全部进入太空预定轨道,成功建成美国新一代GPS(全球定位系统),并覆盖几乎整个地球。美国当时建立GPS,要解决的是卫星是否放在近地、中高轨道,效费比最好。
近地轨道发射成本低,精度高,但需要上百颗卫星覆盖全球,太贵了,负担不起。
高轨道,理论上三个都能做,但是精度差,发射成本高,难度大。
美国最终抢占中轨,用24颗卫星完成布局。中轨道不仅可用于卫星系统,也可用于个人通信。作为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和更有效的频率利用。
GPS可以提供陆海空全方位的实时导航定位,以其全天候、高精度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同时,GPS不仅打开了民用领域,还实现了全球免费系统。这为中国乃至欧洲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铺平了道路。
最贵的是什么?当然是免费的。
其实最初实行GPS免费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当时相关费用很难收,说白了就是收不到。美国只能选择关闭或开启某个区域的GPS信号,而不是控制连接GPS的设备数量。这样,与其不收费用,不如通融一下,让大家免费使用。同时告诉你,与其花巨资研发,不如直接用美国的产品,既省钱又省事,一举两得!
就这样,GPS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在俄国GLONASS,由于财政问题,只有几颗卫星能够正常工作。在当时,可以说市场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GPS相提并论。
全世界很快就看到了GPS的强大性能。1991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在战争中应用了这一系统,甚至实现了“战场奇迹”。依靠GPS信号导航,美军实现了两枚导弹先后命中同一目标。这场战争震惊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原来战争可以这样。
随后,许多国家在武器系统中加入了GPS系统。中国也在武器上安装了民用GPS版本(军用版本只有美军才有),但一直担心依赖美国GPS。如果一直依赖美国GPS,可能会带来难以承受的成本。然而,担心很快变成了现实。
中断GPS信号-中国导弹未能击中目标。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很快美国就把自己原有的霸权带到了GPS上。65438到0996,台湾省有人发表不当言论,一度造成台海局势紧张。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即举行军事演习,并向台湾省附近的东海发射导弹以示警告。
然而,解放军已经发射了三枚导弹,其中只有第一枚击中了目标,第二枚和第三枚实际上都没有击中目标。甚至无法及时跟踪,最终导致两枚导弹严重脱离目标区域。
分析后得出结论,美国突然中断GPS信号,导致两枚导弹发射失败。即使在这种台海局势紧张的时候,美军也派出了航母战斗群进行支援。面对这种情况,解放军无法对美国航母进行有效持续的跟踪,最终无法进行强有力的威慑。不得不说,真的很委屈。然后,中国下定决心,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早就计划发展卫星导航系统,但资金不足只能让这个计划暂时搁浅。然而,经过这次惨痛的教训,我国重启了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制定了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即北斗1、北斗2、北斗3系统。
其中,2000年发射了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2003年发射了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加强系统能力。自此,北斗1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建立,实现了第一步战略。因为当时中国没钱,最佳轨道被占(中轨),第一代北斗系统只能用三颗卫星实现最基本的导航系统。至于准确度,相信大家都知道!
加入“伽利略”是痛苦的
然而,在中国建设北斗二号导航系统的同时,欧盟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中国参与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根据协议,中国计划投资2亿欧元,享有五分之一的所有权和65,438+000%的使用权。当时双方的合作可谓各取所需。欧盟看中了中国的巨大市场,但中国不希望美国的GPS占据主导地位。
而欧盟的国家都在暗战(美国疑似幕后黑手),只顾自己的切身利益,甚至把中国排除在投资方之外,根本不提供也不共享核心技术。瞬间让中国失望。后来退出伽利略系统,毅然自主研发北斗系统。而这也印证了“靠自己不如靠别人”这句话。
惊人的中国速度——北斗卫星快速发射并组网。
欧盟在2005年发射了第一颗伽利略卫星。中国的北斗二号直到2007年才发射了第一颗卫星。
随后,从2010到2012,中国向欧盟和世界展示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三年时间,中国用了12火箭,将14颗卫星送上了天空。自此,北斗二号16颗卫星全部进入预定轨道,正式宣布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建成。
2009年,中国启动了北斗三号卫星系统计划。到2018年,已发射19颗卫星,完成组网,完成北斗三号卫星系统基本建设。2020年6月23日,成功发射第三十颗卫星。自此,北斗三号系统全面建成并向全球提供服务,圆满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步战略。
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人完成了欧美人40年的历程。8万多人,300多家科研机构,为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探索出了自己的路,但其中的心酸,只有中国人能体会。
星上原子钟——300万年一秒之差,有钱难买技术。
北斗总工程师杨长风曾表示,中国参与伽利略是为了星上原子钟,也是北斗导航系统的一个核心。然而,在签订合同时,欧洲人拒绝提供。所以,中国人能做什么?他们只能卷起袖子努力工作。三个科研单位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赶上来。终于建成了中国的星载原子钟,精度达到了300万年的惊人一秒差,远超同行的65438+百万年一秒差。这样,中国突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
星间链路——北斗三号绝招
此外,北斗三号还有另外三种卫星导航系统没有的绝招。它是星间链路,可以在两颗卫星之间交换信息,也是北斗三号实现全球导航服务的重要手段。
星间链路可以实现空间中不可见和可见导航卫星之间的数据传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在星间链路的支持下,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自主导航。说白了,就是不依靠地面系统,只依靠卫星就能接收卫星导航信号,实现精确导航。
此外,北斗系统还具有很强的抗遮挡能力(利用三种轨道组成混合星座);高精度(多频信号组合提高精度)和导航与通信能力的融合,使其具备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消息通信五大功能。
尤其是短信通信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短消息类似于“短消息”,是在没有任何互联网或其他通信手段的情况下,向北斗卫星发送一条“短消息”,然后通过北斗卫星将“短消息”传递给想要传递的人。
汶川地震发生后,震区信号全部中断,灾情信息无法第一时间传递。而北斗系统的短信可以直接通过卫星传输,不受信号限制,大大方便了后续救援人员。
虽然我们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也取得了很多技术突破。同时,2019年北斗卫星全球产值已达3000多亿元。2020年,早已突破4000亿元。短短一年时间暴涨了6543.8+000亿,产出效率真的很惊人。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北斗导航系统合作协议,未来将有更多国家与北斗合作。
现在中国经济军事实力(反卫星能力)很强,美国也错过了机会。现在要想用某种手段惩罚北斗,还得自己权衡。中国的强大自信迫使美国放弃了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