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古至今很多人研究易经,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
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几个方面。第一,《易经》难学。难点之一在于古史缺乏详细记载。易经引用了许多流传在古代的故事,例如,鹿的占卜是安全的,占卜的需要涉及到大江大河,泰国占卜中迪伊回到他的妹妹,旅行占卜中伊丢失牛等。,都是根据古代的故事来讨论智慧的哲学或者处事的方法。因为这些故事缺乏详细的记录,所以更难理解。其次,商朝的语法和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书籍的书写工具没有纸。竹简的刻制和保存都是问题,不可能用所有的口语书写,但需要一种精炼的语言。如果可以省略,就再也不要多写了。所以要还原到现代语言,就要对省略的部分进行补充,也是当时还原省略部分的难点之一。三是汉语语言表达的内容。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想要找到汉字的原意并不容易。能找到的唯一权威的汉字解释是用文字解释汉字,理解汉字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第四,《易经》在表达意义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文字,还有阴阳相反的卦爻辞。这些卦爻辞排列组合,含义复杂,需要用辩证的和相关的方法综合解读,解读卦爻辞的难度大于语言。从以上主要方面来说,很难。
其次,从表面上看,《易经》是一部占卜之书。当人们遇到困难,需要选择时,可以根据占卜者的名字找到相应的词语,从而解读吉凶。原因是中国古代大部分人不读书。在学校学习是上层阶级的专利。有人解读《易经》已经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了。再次,《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两个有用的卦,一* * *就是三百八十六爻。它的修辞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有如此全面的接触或体验,更谈不上体验和体会,稍有知识就能得到。即使是研究《易经》的专家,也有很多人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也不一定都懂。如果按照现在学校给学生打分,60分算及格,我觉得能达到80分以上的都是专家,因为很少有人能用易经的所有思想和方法一辈子。
再次,年轻的时候学易经,因为没有人生阅历,所以要看书。很多书给了我很多解读和理解上的错误,又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分辨。当我知道真相的时候,我不想改变我的行为,这也影响了我对易经的理解。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易经》的特色之一。因为记录的字少而精,所以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干支占卜中所说的“元亨利真”,原本是指种子从发芽、开花、结果,再维持到再次发芽的坚持。但是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道德修养,技能提升,体育锻炼等等。可以引用“元亨利真”这一自然现象来解读做人做事的智慧。所以学习易经需要更多的感悟。
以上是很多人在学习易经,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易经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