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论概述

首先要把创新方法论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科学发现方法论区分开来。

创新是指改进或创造新事物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要素、路径、环境等。)与特定环境中已有的知识和材料相结合,并取得一定的有益效果。根据“创新”的定义,“创新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价值。创新不仅仅是组织之间发生的事情,而是组织外部的变化。创新应该以其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因此,工商企业的创新必须始终以市场为中心。如果创新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很可能会产生一些‘技术奇迹’,但回报却令人失望。”(这相当于搁置了技术发明专利,没有实现市场价值,不是创新。因此,创新不是基于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而是基于市场价值的实现。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发现或发明的成果与这些成果转化为新的产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只有后者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创新。比前者(即发现和发明)需要的人力和成本要多得多,难度也大得多。《科学时报》2002年8月14日一篇题为《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文章称:“据统计,浙江省专利技术和产品的实际效率为40%,宁波、温州、台州、绍兴等市高达50%以上。这是我省把专利工作作为关系全省发展全局特别是科技创新全局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来抓的结果。(如果把专利发明和使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创新混为一谈,在实践中危害很大。人误有发明,有创新。事实上,后者要困难得多。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一件事,那么技术发明的转化率低是必然的。

硅谷之所以是创新的摇篮,是创新创业的栖息地,是因为它“不局限于科学进步或技术突破。”“硅谷的与众不同之处不在于这里发明的技术,而在于开发、利用和营销这些技术的本地企业。换句话说,硅谷的故事就是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应用史。”

从上面可以看出,创新并不等同于发现和发明,它们的成本和代价也是不同的。正如德鲁克所指出的:“根据经验法则,产生一个新想法需要花费一美元。为了把它变成新的发现或发明,研究它将花费十美元。每花十美元在研究上,至少会花一百美元在发展上。如果你花一百块钱在‘开发’(‘发展’)上,那么在市场上引进和建立一个新产品或新企业就要花一千或一万块钱。只有在一个新产品或一个新企业在市场上建立起来之后,我们才能说已经有了‘创新’。”

哈佛商学院教授、著名创新研究专家罗萨贝斯·莫斯·坎特指出,“创新就是人们能够快速了解一个市场需求。”“几十年的产品研究表明,用户是刺激创新的第一因素...引领技术发展的公司现在意识到,他们必须创造一种新的商业理念,而不仅仅是优秀的技术。”《第五条纪律》的作者彼得·圣吉说:“当一个新的想法在实验室中被证明是可行的时候,工程师称之为一个'(lnvention ',只有当它能够以适当的规模和实际成本重复生产时,这个想法才能成为一个'(innovation)。”

所以,创新不等同于发现和发明,所以它们的方法论自然不同。其次,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也是不确定的,不能提前预测或保证结果是成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和发明也是有风险的。但这种风险与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是不可比的,后者的风险要大得多。著名创新研究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内森·罗森伯格在谈到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时,特别强调“大多数创新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并指出了金融风险的九种形式。

因为创新有那么多不确定因素,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即使在能够正确预测当代95%的技术后果的3M公司,也承认其50%的不相关产品或世界首创的创新是失败的。吉列公司每三个上市产品中只有一个能取得市场成功,而这三个产品是从65,438+000个前期技术研究中获得的。”可见创新的风险是很大的。而且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与创新主体的期望成正比,即期望越高,规模越大,风险越大。德鲁克说,“大多数创新的想法不会产生有意义的结果。创新的想法就像青蛙的卵,孵化1000后只有一两个可以成熟。因此,创新型组织中的管理者要求那些有创新想法的人仔细思考,为了将创新想法转化为产品、生产流程、业务或技术,需要做些什么。”德鲁克这里说的是通常意义上的创新。他要求人们关注和探索创新过程。

《创新之战》一书的作者冯·布朗(Feng Brown)在谈到人们对公司创新过程的讨论时表示:“这种讨论表明,尽管本世纪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但要成功地将新产品引入市场仍然是有风险的。我们既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最好地开发新产品,也不能预先确定一项创新活动最终是否会成功。”

毫无疑问,发现和发明,正如前面指出的,也有风险,也要付出代价,但与创新活动相比,风险会小很多。因为创新也必须和市场挂钩,而市场的风险远大于实验室里的发现和发明可能遇到的风险。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原始意义上的创新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所以要强调的是,创新大于科技,创新不是简单的经济,而是科技成长为经济,这就是创新。举一个科技创新史上的例子。19年70年代,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提出作物生长三元素(氮、磷、钾)理论(这是一个发现),1909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首次利用空气中的氮和氢合成氨(这是一个发明)。哈伯的发明很快被德国巴登苯胺苏打公司接受并采用。然而,从发明到生产,它经历了无数次测试,经过两万多次测试才得到一种理想的催化剂。直到1913,第一套合成氨装置才建成投产。这个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发现和发明只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轻视发现和发明的重大意义。没有发现、发明和创新,就会成为无根之树、无源之水。这个创新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R & ampampd→P & amp;ampS→M→V

宝洁公司。ampd是研发,即科技过程;

宝洁公司。amp的新产品和服务

m代表市场

v代表价值

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逻辑推理的程序、模型或方法,才是创新的方法论。但是很快就会发现,这个公式是早期创新的线性程序,现在远比这个程序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