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光纤epononu和gpononu有什么区别?

EPON和GPON有各自的技术定位,没有严格的优劣之分;

EPON和GPON是两种主要的PON标准,一种是ITU/FSAN制定的千兆PON(GPON)标准,另一种是IEEE 802.3ah工作组制定的以太网PON(EPON)标准。GPON是由基于155Mbit/s ATM技术的原始ITU-T APON(ATM PON)标准发展而来,后来更名为BPON(宽带PON) (G984.1,G984.2,G984.3)...千兆EPON也叫GEPON。EPON和GPON是两个标准,但是EPON可以升级到GPON。EPON和GPON作为光网络接入的两个主要成员,各有优势,相互竞争,取长补短。下面我们就从各个方面来比较一下:1。整体对比:1。商业化。

但目前看来,EPON的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GPON。的确,从FTTx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发展来看,EPON已经成为实现FTTx的主流选择。EPON发展趋势喜人。

在中国,EPON在商业化和实际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商业化方面,EPON正在向全国扩展。据记者了解,在京、沪、鄂、粤等地2万户家庭完成EPON FTTH试点后,中国电信认为EPON技术商用日趋成熟,并于2006年底开启了新的EPON试点方案,允许各省市在总部备案后开展试点。

2.EPON供应商

与此同时,EPON设备制造商也在迅速跟进EPON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进程。不久前在香港举行的第十届ITU世界电信展上,PMC-Sierra公司推出了首个端到端EPON芯片方案,并率先设计了中国电信集团新的数据加解密算法、服务质量和分类协议标准,非常适合在中国市场大规模部署。在实际性能上,EPON通过增加一些增强功能,已经能够越来越好地满足更多的技术需求。记者从北邮光通信中心和光网络研究室了解到,传统上认为EPON对TDM业务的支持较弱,但目前EPON设备厂商通过采用TDMoverEthernet的各种专利技术,在普通以太网上使用各种PWE3设备,一般可以满足不同环境下TDM业务的传输需求。通过将增强的特征附加到设备上,EPON已经能够在QoS和OAM方面与GPON标准中定义的大多数功能竞争。

可以说,EPON技术本身的易部署性和对以太网的继承性决定了其强大的生命力。EPON继承了以太网“简单即美”的优良传统,尝试在技术标准的框架内做小改动,增加功能。EPON及其技术联盟可以说一直处于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中。有专家指出,美国和欧洲的GPON采用APON/BPON符合自身的技术演进路径,能够在亚太地区实现FTTx规模的EPON符合亚太市场的需求。

可以预见,在分组交换网络成为主流的今天,继承了以太网技术的EPON将在FTTx中发挥巨大的作用。GPON陷入成本瓶颈。

相比如火如荼的EPON,GPON一直受制于自身技术复杂性带来的高成本。成本与技术产品的商业化密切相关,PON系统中核心芯片和光收发模块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PON系统的成本。在芯片方面,徐伟告诉记者,目前GPON还没有真正的商用芯片,大部分都是测试芯片。GPON芯片需要新的封装格式,“技术门槛”高,芯片成本很难降低。而且现有的GPON产品大多是针对北美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对中国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真正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GPON产品还没有出来。GPON芯片的成本已经和EPON芯片相差很大。

光模块的成本是瓶颈问题。Gigac的技术部Jack告诉记者,GPON对光模块设备技术指标的高要求,也将成为其设备制造商降低成本的瓶颈问题,“不是简单增加数量就能解决的”。

根据光模块厂商Gigac的数据,GPON光模块中ONU发射机的功率和OLT接收机的灵敏度都很高,所以只能使用DFB发射机和APD接收机,它们的成本几乎是EPON模块中使用的传统FP发射机和PIN接收机的6倍。

此外,GPON的光模块需要满足良好的突发同步指标,对模块中的驱动器和前后功放芯片要求较高,还需要满足三种ODN的功率预算。这些因素,* * *同构成了降低GPON光模块成本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碍。GPON可能会成为一个替代者。

EPON技术的成熟性和可行性在业内毋庸置疑,但不能认为GPON在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地。不考虑成本因素,GPON在下行速度、线路效率、安全性、支持的业务类型、网络管理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中国IPTV的前景进一步明朗,接入网下行带宽和多业务承载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将对GPON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引导GPON产业联盟的成熟和设备成本的下降。

目前,国内许多通信设备厂商都把重点放在EPON和GPON上,但同时也在为GPON做其他准备。对此,杰克表示,GPON对运营商各种业务,尤其是语音业务的出色承载能力将永远是其优势。他表示,EPON的技术成熟度和大规模商用决定了EPON已经成为当前FTTx领域的主导技术,但大多数厂商并不打算放弃做GPON产品。在制作FTTx产品和解决方案时,他们更加关注EPON光接入网系统的可升级性。虽然EPON的成熟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认可,但他们对GPON也采取了非排斥的态度。2.参数比较:

速度

EPON提供固定上下行1.25 Gbps,采用8b/10b线路编码,实际速率为1Gbps GPON支持多种速率等级,可支持非对称上下行速率,下行2.5Gbps或。

1.25Gbps,上行1.25Gbps或622 Mbps。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上下行速率,选择相应的光模块,提高光器件的性价比。这个结论:GPON优于EPON。

分路系数

分割比率是一个OLT端口(本地终端)有多少ONU(用户)。EPON标准定义的分流比是1: 32。

GPON标准定义了以下分流比:1:32;1:64;1:128

其实在技术上,EPON系统也可以实现更高的分流比,比如1: 64,1:128,EPON控制协议可以支持更多的ONU。分光比主要受光模块性能指标的限制,较大的分光比会导致光模块成本大幅增加;另外,PON的插入损耗为15 ~ 18 dB,大分流比会降低传输距离;太多用户共享带宽也是大分流比的代价。这个结论是:GPON提供了多重选择性,但成本优势不明显。

最大传输距离

GPON系统能支持的最大物理距离,当分光比为1:16时,应支持20km的最大物理距离;当分光比为1:32时,应支持10km的最大物理距离。EPON也是这样。结论:相等。

QOS(服务质量)

EPON将64字节的MPCP多点控制协议添加到MAC层的以太网报头中。

(multipointcontrolprotocol),MPCP通过消息、状态机和定时器控制对P2MP MP点对多点拓扑的访问,实现DBA动态带宽分配。MPCP涉及ONU传输时隙的分配,ONU的自动发现和加入,以及向上层报告拥塞,以便动态分配带宽。MPCP提供了对P2MP拓扑的基本支持,但是协议没有对业务的优先级进行分类,所有业务随机竞争带宽。

GPON拥有更完善的DBA和卓越的QoS服务能力。GPON将业务带宽分配方法分为四种类型,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固定带宽、保证带宽、非保证带宽和尽力而为带宽。DBA还将traffic container,T-CONT)定义为上行流量调度单元,每个T-CONT由alloc组成——每个T-CONT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Gemports-ID。T-Conts分为五种业务类型,不同类型的T-Conts有不同的带宽分配方式,可以满足时延、抖动、丢包率等不同业务流的不同QoS要求。T-CONT type 1的特点是固定带宽和固定时隙,对应固定带宽分配,适用于延迟敏感业务,如语音业务;类型2的特点是带宽固定但时隙不确定,对应有保证的带宽分配,适用于抖动要求低的固定带宽业务,如视频点播业务;类型3以最小带宽保证和动态* * *享受剩余带宽为特征,具有最大带宽的约束,对应非保证带宽分配,适用于有服务保证要求、突发流量大的业务,如下载业务;第4类的特点是BestEffort,无带宽保证,适用于低延迟、低抖动要求的业务,如网页浏览业务;5型是组合型。在保证和非保证带宽被分配之后,额外的带宽需求将被尽可能好地分配。这个结论:GPON优于EPON。

OAM的运行和维护

EPON没有过多考虑OAM,只是简单定义了ONT的远端故障指示、环回和链路监控,并且是可选支持。

GPON在物理层定义了PLOAM(物理层OAM ),在高层定义了OMCI (ONT管理和控制接口),在多个层次上管理OAM。PLOAM用于实现数据加密、状态检测、错误监控等功能。OMCI信道协议用于管理高层定义的服务。包括ONU的功能参数集,T-CONT业务的类型和数量,QoS参数,请求配置信息和性能统计,自动通知系统的运行事件,由OLT实现ONT的配置、故障诊断、性能和安全管理。

这个结论:GPON优于EPON。

链路层封装和多业务支持

如下图所示,EPON遵循简单的以太网数据格式,但在以太网报头中增加了64字节的MPCP点到多点控制协议,实现EPON系统中的带宽分配、带宽轮询、自动发现和测距等工作。对数据业务以外的业务(如TDM同步业务)的支持研究不多。很多EPON厂商开发了一些非标准的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都不太理想,难以满足运营商级的QoS要求。

GPON基于全新的传输汇聚(TC)层,能够适应高层次的多样化服务。如图2,定义了ATM封装和GFP封装(通用成帧协议),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业务封装。由于目前ATM应用并不普及,一种只支持GFP封装的GPON.lite设备应运而生,将ATM从协议栈中去除,以降低成本。

GFP是适用于各种服务的通用链路层协议。ITU的定义是G.7041。GPON,略有修改,在GFP帧的头部引入了端口ID,以支持多端口复用。还引入了Frag(Fragment)段指示来提高系统的有效带宽,并且只支持变长数据的数据处理方式,不支持数据块的数据透明处理方式。

GPON具有较强的多业务承载能力。GPON的TC层本质上是同步的,使用标准的8kHz(125μm)定长帧,使得GPON可以支持端到端的定时和其他准同步业务,尤其是直接支持TDM业务,称为NativeTDM。GPON对TDM业务有“天然”的支持。

结论是:GPON的TC层在支持多业务方面比EPON的MPCP更强。GPON和EPON协议栈的比较

EPON和GPON各有优势,GPON在性能指标上优于EPON,但EPON有时间和成本优势,GPON正在追赶。展望未来的宽带接入市场,可能不是谁取代谁,而应该是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