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教案
环境教育教案1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世界资源和环境问题。
2.让学生知道不良饮食对环境的影响。
3.使学生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不良饮食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养成节俭环保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
首先,介绍一下
现在和未来,世界人类都面临着资源匮乏、河流污染、空气浑浊、垃圾堆积如山等资源环境问题的威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养成一些良好的环保习惯。也许环境习惯可以从餐桌开始,我们可以用“吃”来传达我们对地球的爱。
(板书题目:饮食与环保)
第二,学习新课
中国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见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学生想一想:
1.平时注意节约粮食吗?
2.你身边有浪费食物的现象吗?
师生谈交流。
畅所欲言
65438-0998年,我国首次颁布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营养宝塔》,为合理选择食物提供了指南。
想一想: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营养宝塔”告诉我们什么?
你如何安排你的饮食?你觉得合理吗?
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摘要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吃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环境教育教案2的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自觉投身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充分认识保护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它的紧迫性和与我们每个人的密切关系,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脏东西,不践踏草坪,不随意采摘花草树叶。
教学策略:将思想内容融入整个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轻音乐唤起我们对美的向往;甜美的歌声激发着我们对祖国、对家乡、对学校的热爱。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吧。你看,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我们为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动不已,但又是谁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随意采摘花草树叶呢?破坏了这个宜人的环境。
二、深入活动:
1.参观校园。
2.发现被同学破坏的环境。
数据1:地球上每年将有16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同时约有600万公顷的沙漠快速扩张。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现在的良田再过500年就会丧失。
数据二:据科学家统计,全球每年有50亿吨二氧化碳污染我们,甲烷、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也在急剧增加。
资料三:由于人们经常往河里倒垃圾和废水,导致河道堵塞,水质发臭,鱼类迅速减少。
主持人:因为环境被污染,我们的生存正受到严重威胁。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
齐答:面对环境污染,我们这些未来的主人,一定不能任其发展。
主持人:是的,保护绿色生命要从我做起。
背诵:
一滴水流入长江,成为惊涛骇浪;一个浪头闯入东海,成为汹涌的汪洋;
保护绿色生命,装点祖国的春天。辽阔的田野更绿更美;
河水越流越清,越流越甜。这是环保的功德,这是环保的恩赐。
主持人:看——水很清,天很蓝,春光明媚。
听——在田野里,有笑声,动物和植物都很快乐...
主持人: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保护家园,关爱美丽学校”的活动中来。保护绿色生命,从我做起。
第三,活动结束。
环境教育教案3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过度包装”。
2.让学生知道过度包装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
3.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过度包装”。
教学难点:过度包装对人类和社会都是有害的。
教学设计:
一,教学介绍
现在和未来,世界人类都面临着资源匮乏、河流污染、空气浑浊、垃圾堆积如山等资源环境问题的威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商品包装的合理适度,就可以避免商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坏,方便消费者携带。但超出了保护和美化商品的功能要求,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板书题目:过度包装浪费很多)
第二,学习新课
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商品,记录它们有多少层包装,是否过度包装。
2.想想过度包装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3.我们通过计算来看看过度包装的危害。
生产8亿箱需要多少万吨纸?
直径10 cm的树木需要砍伐几万棵?
畅所欲言
分组讨论,选择一件日常生活中我们长期购买的商品,分析其包装的合理性,提出合理环保的包装建议。
三。摘要
我们应该认识到过度包装的危害,自觉杜绝过度包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环境教育教学计划第四部分活动目标:
1.反对过渡包装,倡导绿色包装;倡导简单生活,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了解包装的功能;引导过渡包装会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3.能够自觉避免过度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对过度包装提出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首先,激发兴趣,了解包装知识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漫画,但是看了一遍漫画之后老师问了一个小问题,看谁看的认真听的,能回答老师的小问题。(课件演示:播放动画片《买礼物还珍珠》。)
老师:珠宝店老板在生意不好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生:他把珠宝打包了。
老师:是的,我妻子收拾好首饰,很快就找到了买家。看来这个包装真的很有学问。今天我们将谈论包装的话题。
老师:包装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学们一定要深有体会。课前老师安排大家利用周末做一个商品包装的小调查。让我们交换一下你的调查结果。
学生分组交流。
二、了解过渡包装及其危害,倡导绿色包装
老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两包不同的商品。想看看吗?让我们玩一个猜谜游戏。
老师:(老师展示平装笔)这是一支笔。让我们猜猜它值多少钱。
老师:这支笔16.8元。我这里还有一支笔。让我慢慢拿出来。去掉塑料包装,它有一层包装,是一个盒子。打开盒子,它有一层包装,打开这层包装,我们会发现它有一层包装。打开最后一层包装,我们终于看到了那支笔。有没有发现这支笔和刚才的平装笔一模一样?你能猜出这支钢笔值多少钱吗?
老师:这支笔的价格是68元!(惊讶)两支一模一样的笔,价格却相差如此之大。多余的钱去哪了?
健康:包装。
老师:凡事都要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度。就像这支笔,其包装材料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这就是过度包装。
(板书:过度包装)
老师:结合学生刚才交流的过度包装现象和天价月饼现象,你对商品过度包装有什么看法?(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健康:过度包装浪费钱。
老师:像这样简单、便宜、经济、可回收和减少废物的包装叫做绿色包装。(板书:绿色包装)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可以看出你们每个人都是存钱的行家。但是倡导绿色包装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老师想请你帮个忙,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过度包装的危害,倡导绿色包装。我们拿起笔,给身边的人或者给商品生产厂家一些建议,想出一个小点子,把你想说的话卸载在“我的小倡议”专栏里。来吧,我们写吧!
学生写小倡议。
班级交流的小主动性。
三、包装盒的妙用
老师:扔掉这些精美的包装太可惜了。我们能让他们发挥作用吗?你有什么妙招吗?
学生交流:可以做小工艺品。
老师:你也可以试着自己做。记住:只要你肯动脑,废物也能变成宝!
第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过度包装的危害。作为小消费者,一定要买绿色包装的商品。这是鼓励我们过简单的生活!(黑板上的简单生活)
黑板设计:
16.说包装
过度包装:复杂、昂贵、精致
绿色包装:简单、便宜、经济、可回收。
变废为宝:制作小工艺品
简单的生活
环境教育教案第五章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编写垃圾处理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谈论环境的变化,了解当今社会人们如何处理垃圾。
2.老师收集相关图片、数据、文字资料、视频。
课前准备:
1,教师、照片、文字资料展示板(粘贴)
2、地球的图片、文字、双面胶、笔。
3、学生的调研计划和宣传稿。
活动流程:
一、计算导入:计算。
“今天,老师会和你一起上研究课。上课前,老师想就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显示题目:
一个城市大概有180000户。如果每户每天产生1公斤垃圾,那么1天内这个城市会有多少垃圾?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会产生多少垃圾?
如果一年是365天,这个城市每年会产生多少垃圾?
2.学生计算,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日180000公斤180吨
每月540万公斤,5400吨。
6570万公斤和6.57万吨/年。
3.“看完以上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展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垃圾覆盖效果。“今天,老师将和你一起研究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世界级难题。你有信心挑战这个问题吗?”
第二,说说吧
“我们将从一个我们熟悉的城市开展研究。接下来,我们从视频中来看看一个城市产生的垃圾!”
1,学生看视频。
2.“看完刚才的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某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就可以让这些垃圾在大街上泛滥,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吗?能不能给环保局的叔叔阿姨们提点建议,帮他们想想怎么处理已经产生的垃圾?你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写)
1,学生研究,老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老师提问。
交流建议:
(1),报告中其他组,同学们都要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同组成员想补充,请等这位同学报告完。
(2)如果你所在组的计划与上一组相同或相似,那么你就不需要重复了。
3、随机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为三类:
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后垃圾。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物、剩菜等。
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再生垃圾。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等。
第三,有害废物:
也被称为危险废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公布了城市垃圾处理国家行动计划。这个计划规定,未来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被填埋,填埋产生的气体将被收集起来发电。
第四,联系实际:(说)
“让我们为学生们的这些创意方案鼓掌。如果没有被国际采用,还可以申请专利!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们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谈论他们的想法。
2.老师评价。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延伸:(试试看)[机械]
“刚才,我们同学表明了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实力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考虑一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全校学生和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和减少垃圾的行动中来?(宣传)你想怎么宣传?(名)接下来,老师让大家发挥集体智慧,写下自己想宣传的内容,好吗?”
不及物动词活动摘要
(略)
环境教育教学计划6全学年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
(a)双基:
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受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改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采取适当的措施,长期保护生态环境。
(2)教育: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
教学内容和要点:
(1)教学内容:
1,大树的功劳。
2.寻找稀有的动物和植物。
3.论文的自述。
4.画出秋天的壮丽。
5.滴答,下雨了。
6.和动物交朋友。
7.大叔爷爷多大了?
8.感受冬天的宁静。
9.过一个环保的春节。
10,听春天的脚步。
11,室内花艺。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13,争做文明小游客。
14,玻璃瓶的重生。
15,进入昆虫王国。
16.谁阻止了飞机起飞?
17,拥抱夏天的热情。
节约是一种美德。
(2)重点和难点:
1.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锻炼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2.学生对动物和人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明白了爱护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3.培养了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化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4.体验天籁之美与和谐,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5.增强学生环保节水意识,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第四,具体措施
1,备考,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
5.在课堂中渗透德育。
五、问题研究与教学改革思路: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保知识,激发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不及物动词实施说明:
1.学生组成几个调查小组,选择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环境污染和如何保护环境的信息。
七、课表:
第65438课+0-9这学期教,第65438课+00-18下学期教。
第一课大树的功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关爱自然,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感情。
内容分析
它由六块板组成。
1,把大树的功劳拿出来。让学生思考这首童谣的含义,并重点关注这棵大树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做的贡献。
2.创设情景,设置探究园地,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课本上的做法。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农村或校园是否存在毁坏树木的现象。
3.介绍植树节。
4.号召学生爱护树木,组织绿色保护小组,收集爱护树木的单词。
5.号召学生把对树木的爱付诸实践。
教学建议
1,教学准备
选择有大树的美图,大树下乘凉的图片,描写大树的诗词或儿歌等。
2.教学过程
(1)课程介绍:树木可以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一样。当我们吸进氧气,然后吐出二氧化碳的时候,树木就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新鲜的氧气,这样我们就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了!据统计,一亩森林每天可以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49公斤氧气,足够65个成年人呼吸。因为森林有遮阴避风,树木呼吸蒸腾的作用,有成片森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度假的首选。树木还有粘附空气中灰尘的作用,使空气清新。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森林一个月可吸收4公斤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一年可吸收20-60吨粉尘。另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特殊的空气,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如桦树、杨树、杜松能分泌植物抗毒素,可杀灭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树木也可以减少工业区发出的噪音。在道路两侧种植各种树木、花卉和绿色枝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理想化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也很重要。我们的书桌、书柜和纸张都是木制的,这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它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在山西,陕西,新疆,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2)转折由于人们对大树的不了解,或者由于人的贪婪,破坏大树的事例很多。告诉我他们有什么。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什么?
(3)转型期间,我们能为大树做些什么?
第二课寻找珍稀动植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几种中国的珍稀动植物。
2.让学生知道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3.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加强对学生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教科书分析
这节课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1.开动脑筋,通过展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珍稀动植物。
2.沉思,通过一些数据的对比,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或者数量锐减。为什么很少见?一个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一个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3.畅所欲言,思考保护濒危物种的意义。
4.齐新,结合图片,学生从身边做起,如何保护珍稀生物。
5.走出校园,了解一种珍稀生物的生存状态,提出保护建议。
教学实施
1.教学准备
中国珍稀动植物的图片和生活习性,尤其是黑暗教科书里提到的。
2.教学过程
(1)课件演示场景引入课程,让学生身临其境。
A.课前唱一个真实故事的第一段。你喜欢看动物世界吗?知道哪些动物?
B.课件演示,创造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破坏的场景。
老师看完短片后是怎么想的?你想找出什么问题?
(2)动动脑筋。老师展示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珍稀动植物。
首先,了解一下大熊猫。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所有学生都知道。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大熊猫可爱的样子。老师提问:你对大熊猫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它是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大熊猫体型肥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之为熊猫。生活在0-4000米高的竹林中,以竹子和小动物为食。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为的破坏,大熊猫越来越少,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目前,大约只有1000只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活化石。1980年,中国在四川卧龙建立保护区,成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
第二个知道中国特有的白唇鹿。简单介绍一下物理生活习惯的量化分布区域。
第三个人认识朱,老师出示图片。朱鹮被称为国际保护鸟类,是国际一级濒危动物。
第四个人知道了刺桫椤。老师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植物?你知道些什么?
第五个人知道银杉。老师出示图片,问:你知道这种植物吗?为什么人们叫它银杉?落羽杉叶子背面的两条银白色条纹非常漂亮,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而且只有0多株,所以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问题:你知道哪些是中国的珍稀动植物吗?组织学生举报。当学生报告时,老师和学生可以及时评论,并对报告创新想法的小组给予鼓励和表扬。
(3)冥想部分,问:为什么这么少见?分组讲课,充分发表意见。师生讨论总结:两个原因。一个是自然环境的改变,一个是人们的乱捕乱杀乱砍。
(4)畅所欲言,过渡: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必须保护它们。问题: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是什么?是一种特别丰富的自然资源,数量正在减少,有些已经濒临灭绝。
(5)齐新的合作部分,老师问: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记录发言。颁布相关法律,建立自然保护区,从我做起。
(6)走出校园,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有重点地提出保护性建议。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