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箔的发展现状

在电解电容器家族中,铝电解电容器因其性能优越、价格低廉、应用广泛,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日本为例,1995年电解电容器用铝箔产量约为3000吨,到2001年已经达到7 ~ 8万吨,几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中国的铝电解电容器也在快速发展。据统计,1997的产量约为150亿,估计近期可能突破200亿。从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来看,铝电解电容器的产量在近几年将会有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电解电容器用铝箔有一部分是国产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进口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国内厂商在国产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久前,西南铝电解电容器用高压铝箔研究项目研制成功,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应该说,经过1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五六年,我国电子铝箔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电解电容器用铝箔属于电子铝箔范畴,是一种在极性条件下工作的腐蚀性材料。不同极性的电子铝箔需要不同的腐蚀类型。高压阳极箔被柱状孔腐蚀,低压阳极箔被海绵腐蚀,中压段阳极箔被虫蛀腐蚀。80年代以前电解电容器多采用人工化学腐蚀,80年代以后采用联动电化学腐蚀。用于手工腐蚀的铝箔纯度低(99。3%~99。7%),对铝箔加工质量要求不高。联动电化学腐蚀对铝箔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对铝箔的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铝的纯度来说,80年代铝的纯度是99。99%,到目前为止铝的纯度已经达到99。993%。这是电极箔的要求,铝加工业的技术在进步。

铝箔纯度的提高当然会对电极箔的质量提升有很好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成本也在增加。同时,腐蚀性介质不断变化,部分介质浓度不断增加,部分介质类型不断变化,不利于环保工作,导致生产企业环保任务繁重,可能要求降低铝的纯度。从日本铝箔的最新成分分析发现,有这方面的趋势。

腐蚀箔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铝箔质量的提高。根据日本专利,负极箔的专利峰值在80年代,正极箔的专利峰值为两个:一个峰值约为1977 ~ 1978,另一个峰值约为1983。这些专利的峰值说明技术进步很快。

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子铝箔的发展趋势大致如下:负极箔也有软态和硬态。日本以软电化学腐蚀为主,西欧以硬化学腐蚀为主。两者各有优缺点,高纯铝箔(>:99 .85%),无铜,品质优,成本高;硬态使用含铜低纯度的铝箔,成本低,容易提高比容。为了开发具有中等静电容量和低成本的无铜或低铜阳极箔,可以使用Al-Fe、Al-Mg等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