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新开发的渤海新区吗?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处,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东部,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接壤,南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地理坐标北纬38° 40 '至39° 00 ',东经117° 20 '。
环境
紧紧依托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口、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方圆500公里范围内有11人口超过1万的大城市。对外,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对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处于整个世界经济之中,发展机遇无限。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大量荒地和滩涂,开发成本低,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形和海洋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它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工业的理想地区。
区域
滨海新区海岸线153公里,陆地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在1993建成区110.8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面积350平方公里,到2007年底建成区达到221.95平方公里。
规划区域
重点规划建设350平方公里,包括:
三大功能区: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
三个行政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
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东丽区6个镇,津南区葛沽镇。
人类人口
1993年,户籍人口99.2万,常住人口10.3万。
2002年户籍人口16万人,常住人口65438+26万人。
2005年常住人口654.38+0.4万。
2007年户籍人口114410000,常住人口1720900。
2008年常住人口202万。
“十一五”规划的发展
在“十一五”规划中,天津滨海新区已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2006年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天津滨海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十一五”期间,天津滨海新区将成为继长三角浦东新区、珠三角经济特区之后,中国区域经济的第三个发展极。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滨海新区位于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中心,亚欧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蒙两国签约的出海口,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通达的出海口,拥有广阔的“三北”辐射空间。
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连接国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同时,位居世界深水港前20名的天津港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滨海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资源优势:沿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中低产田。渤海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产业基地优势:滨海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开采和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闻名,国内领先。石油套管产量位居世界前四。
制度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多个功能经济区。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积累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熟悉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发展潜力大:滨海新区有1,21.4平方公里的盐碱荒地可供开发,油气、地热资源丰富。已探明渤海石油资源98亿吨,天然气6543.8+093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地热能2000万立方米。
给…作注解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渤海湾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距首都北京120km,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2006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了天津的城市定位,将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以及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和东丽区、津南区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人口1.52万。
拥有吞吐量全球第六的天津港,通达全球400多个港口,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区市。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
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第一时间与世界相连。
这里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最大最开放的保税港区,是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
滨海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和1214平方公里的待开发土地,发展潜力巨大,令世人瞩目。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四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都对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国务院2006年20号文件对滨海新区的开放做出了全面规划。
坚持改革开放驱动、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环境保护发展,滨海新区将努力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服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领域。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一体化建设。
沿京津唐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带T型结构中,将在塘沽、汉沽、大港建设三个生态城区和八个产业功能区。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区、空港工业区、滨海化学工业区、临港工业区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建设特色突出的现代制造业集聚区和中国自主创新试验区。
中央商务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以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集聚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构筑发展新优势。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的又一重大合作项目,将开创21世纪人类居住新模式。
这是一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和完备的配套设施为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流的政府服务和完善的法制环境,成为各国投资者创业的理想之地;高效率、低成本为各国企业提供了成功的捷径;科技、金融、体制等10方面的配套改革,给了企业腾飞的翅膀。
摩托罗拉、丰田、三星电子、空客等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聚集,15000多家外资企业在此扎根。
一些外资银行,如花旗集团、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瑞穗银行等。、纷纷涌入,租赁公司、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竞相进入,使滨海新区成为跨国公司的竞技场。
这是一个激情创新的阶段。被滨海新区环绕的京津科技界是中国知识最丰富的地区,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工业生物技术R&D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2个,人工细胞、电动汽车、微纳技术等省级工程中心20个,冶金、化工、医药等工业技术R&D中心10个,在建重大自主创新项目50多个。30多个国际工程中心和150多个中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成投产。
每年有数百家高成长企业脱颖而出,3000多项专利在这里诞生。空客A320、新一代运载火箭、百万吨乙烯、三百万吨造船等发动机项目,构建了高端、高质量、高技术的产业格局。滨海新区将成为先进技术的接收和传播地,高科技的发源地和产业化基地。
这是一座生态和谐的魅力城市。60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和150平方公里的水库,构筑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一片片人工林,一片片绿色草坪,一条条绿色长廊,五条条长河,勾勒出滨海新区优美的生态节奏。
鸟儿迁徙,鸥群飞翔,在滨海新区编织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态画卷。
足球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相继建成。社区文化中心、体育健身场所和医疗卫生保健网络遍布城乡,中小学、职业教育和大专院校科学布局。
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佳肴,一流的购物环境,安全的生活保障,吸引着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聚集在这里,享受舒适与安逸。
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滨海新区,中国最具潜力、最具活力、最具吸引力的现代经济新区,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R&D转型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