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的研究与发展
在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建设中,中远集团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远特色的服务型企业创新之路。2008年被科技部、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命名为第二批中央企业创新试点单位之一。《中远集团创新型试点企业试点方案》确定了中远集团2008年至2010年三年创新工作的主要目标、主要工作内容和内容。2009年初,三部门组织的创新型企业评选,7月被评为第二批创新型企业。“十一五”期间,中远集团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围绕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中远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项目,获得了国家基金的支持。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后的再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在2011全国科技大会上,中远集团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优秀实施团队”荣誉称号,标志着中远集团重大科研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总结了经验,为“十二五”继续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奠定了基础。
2011,中远集团牢牢把握“十二五”开局之年,围绕集团确定的2020年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在低碳船舶、海洋工程领域、高技术船舶、全供应链集成示范等方面积极申报国家项目,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为集团“十二五”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保持了中远在航运企业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中远集团已逐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在科技创新工作中,中远集团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通过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远集团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涉及学科广泛,合作方式多样,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中远(集团)总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已建成以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为核心,以下属企业技术中心为分中心的支撑和专业支撑体系。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下设广州远洋、青岛远洋职业学院、中远海运、南通海运、中远物流、中远网络北京、武汉理工大学7个技术分中心,其中南通海运为国家级技术分中心,形成职责明确、资源配置合理、* * *享受的创新体系。仅中远航运技术中心就拥有800多名造船和海洋工程技术人员。中远海运与大连海事大学共建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中心;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中远物流技术中心结合技术中心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了新型物流技术实验室,积极推进新型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集团下属二级公司还设有市场调研、情报分析部门等专业研究机构。
重点研究领域:围绕中远主业,集团重点发展和研究船舶技术、物流技术、配套设备、信息系统、软科学等。专利:单缆双瓣液压遥控抓斗模拟柴油集装箱运输车专用支架、油轮和货船加热自动测控装置、远洋船舶智能通信控制系统、远洋船舶航行情况遥控遥测系统、低温流体装卸臂紧急释放阀、多功能升降杆计算机软件版权:远洋船舶及货物运输在线动态监控系统。基于海事通信卫星的船舶数据分析显示软件、船位主动检索软件、全球海洋气象信息自动处理系统软件、数据分析存储系统、船舶安全航行态势分析系统、岸基船舶监控指挥系统、船舶风险预警检测系统、国际理货管理信息系统V1.0市级物流综合管理平台系统V1.0 CoSha。再装船生产一体化管理系统中的远程手机OA(推送V2.0移动办公系统V1.0 Coshare协同办公平台OA Plus系统V1.0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平台软件V1.0 CoShare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V1.0中国燃气安全教育系统V1.0中远水手V2003-3.0 S-PDI]V1.0
2011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DP-3动力定位系统深水钻井船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海顿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中远船舶重工公司
获奖科研成果:深海高稳定圆筒钻井储油平台关键设计制造技术2011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Inmarsat-F站模拟操作员开发二等奖2009年中国航海科学技术奖。修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2008年中国航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8年中国航海科学技术奖中远集装箱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一等奖;GB/ T19945-2005水上安全监管常用术语:200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30万吨浮船坞设计建造,2007年中国船舶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大型货物滚装装卸辅助决策系统,2007年中国航海科学技术三等奖, 水运企业船舶运输生产统计系统研究20 2007年中国海事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电子正时及旋流喷雾缸喷油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2006年中国海事科学技术奖三等奖COSCOQM-I 5446TEU第五代集装箱船全功能航海模拟器研发2006年中国海事科学技术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