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VL专利战斗机的空战能力超乎想象。
一直强调STOVL战斗机其实是航空技术发展的必然和大方向。首先,是因为自然界大多数飞行生物实际上是垂直起降或者垂直起降的。从苍蝇、蚊子、昆虫到大多数鸟类,我们从未见过地球上的飞行生物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建造地面跑道。最多一些大鸟会利用水滑行来帮助自己飞行。
现实中,自从鹞式飞机批量服役后,全世界立刻意识到了它在陆地作战的突然性和在海上作战的综合优势。但所有垂直起降和STOVL模式的飞机都有三点大困扰:绝对推重比不足、航程过短载荷过小、起降时安全性低。
这三点也是与航母上的长跑道战斗机和弹射拦阻战斗机相比的绝对劣势。但是,人类的技术和能力总是螺旋式上升的。STOVL战斗机随着发动机技术和智能飞控技术的全面提升,最终将解决三大固有难点。一旦主发动机加力推重比达到15以上,起飞重量和作战航程不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因为所有起降都是非加力模式,实际推力巨大,不仅省油,还能飞出大大延伸的实战半径。STOVL战斗机一旦作战半径超过1000 km,与现有大多数一线战斗机相比,综合性能差距并不大。这种情况一般不用等到7代战机就能在6.5代战机上实现。
一旦如此,这款6.5代STOVL战斗机将立刻展现出另一种与生俱来的非凡能力;那就是与空战直接相关的超机动性!这种能力几乎是某些STOVL战斗机所固有的,非STOVL战斗机基本不可能做到。即使是非STOVL战斗机也无法与F22A、SU35这样的矢量喷管和先进的飞控软件抗衡。
而这种超强的机动性几乎在海獭时代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在1982的马岛海战中,从小型航母上起飞的海鹞击落了10多架阿根廷战机,没有直接战损。首先,这当然是因为阿富汗飞机已经到了射程极限,缺少导弹,主要目标是英国船只;同时也说明鹞式在近距离空战中确实有两把刷子。
最常见的空战机动之一就是普通的常规战斗机打不死。比如战斗机一旦发现自己被对手锁定在六点钟方向,那绝对是空战中最危险的状态。这个时候,如果你想摆脱锁定,甚至想反击,那么只有两个空战特技可以做到。一个是著名的眼镜蛇超机动。当它的机身被拉起超过90度时,必然会大大减速。一旦对方战斗机不能做类似的机动动作,就会瞬间冲到目标面前。
此时做眼镜蛇机动的一方可以在展平机头的同时锁定冲向前方的敌机。但是眼镜蛇机动需要一些必要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战斗机都能随时做出这个动作。第二种方式是我们突然做一个后空翻,然后同时锁定对手。《壮志凌云》中的F14就是这样击落最后一架所谓的米格-28的。
但后空翻比眼镜蛇机动更复杂,难度更大,实战中能做到并做到几乎是奇迹。但对于海獭来说,一旦被另一架飞机咬到,它会立刻来个急刹车减速,同时身体会水平平移,相当于一下子“放过”了自己面前的咬尾对手;那么导弹就可以被锁定并立即发射。
海獭是纯翻译,鼻子朝向没变。反锁的过程比所谓的眼镜蛇和后空翻要高效的多。还有某部队的专利STOVL型号,前置小发动机一路工作像海獭。所以完全可以做出类似海獭的超级平移机动,恐怕所有敌机在空战中都会无所适从。
这只是在全功率STOVL模式下可以完成的超级空战机动之一。F35B的前风扇模式无法同步高速运行。可见某部队的专利设计更符合未来实战。STOVL模式的发展就是像飞碟一样在太空中自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