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农场赋能都市农业发展

博士农场赋能都市农业发展

暮春时节,走进满城区宋家村李氏草莓博士农场,走进大棚。一排排成熟的水果闪闪发光,令人兴奋。

“我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育种,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抗逆性强、果皮相对坚硬、耐贮运、口感好的草莓种植新资源。目前已经选育出20多个较好的品系。”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介绍,他带领的博士农场团队通过草莓品种杂交,筛选出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新品种,不仅可以解决满城区草莓品种超期服役的问题,还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国外品种占领中国草莓市场的现状。

打造“博士农场”,吸引智慧,推动都市农业面向未来。在保定,像这样的博士农场已经签约51个,引进博士263个,涵盖良种繁育、设施农业、苗木花卉、智慧农场、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等多个领域。

围绕加快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保定市依托博士或博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以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为重点,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 制定博士农场建设实施方案和博士农场建设管理办法,下达用地指标、审批代理、资金支持、项目申报和服务。

博士农场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领”、“科技创新+高端引领”、“对外开放+制度创新”的模式,按照“整体推进、示范先行”、“一产延时、二产两头接、三产高端”的发展思路,以“农业+”产业链为核心,集聚平台、科技、投资等要素,做产前、产中。

建立博士农场51个,其中科技攻关21个,成果转化27个,孵化企业3个。博士农场总规模12.95万亩,投资1.558亿元,形成61技术标准(规程),培育引进新品种65438+。

今年,保定将继续推进博士农场建设,以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走出一条具有保定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力争到今年底博士农场达到100个。

围绕粮食安全夯实、设施农业突破、奶业振兴跨越、中央厨房预制菜崛起、龙头企业腾飞、数字农业示范、科技创新赋能、宜居宜业、乡村治理创新、农村改革深化十大行动,通过博士农场推动县级农业科技园区、乡镇级农业产业园、村级农业特色园区发展, 以做强龙头、补齐链条、提升业态为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一个目标。

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优先在博士农场免费使用“织里田园”区域公共品牌;鼓励博士农场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特色、不同市场、不同需求”建立自主品牌,支持博士农场积极参与展会、超市、电商销售,努力打造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市场广的“知名品牌”。引导和鼓励博士农场制定绿色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支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发挥科技在农业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积累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通过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园区)、驿站、家庭农场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重点加快蔬菜、畜禽、水果绿色、优质、高效技术研发集成,加强保护地农业和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装备研究和推广,开展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食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在动植物品种选育、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和节水灌溉推广、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品牌建设、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提供信息、科技、智力和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