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工程与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大学)成果

重庆交通大学结构工程实验室成立于1979,1999年被认定为交通部重点实验室(现更名为桥梁结构工程与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000年被认定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是“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重庆市和交通部重点学科)的重要科研基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桥梁与结构工程实验室之一。

结构工程实验室实行开放式运行管理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提出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指导实验室的学术活动,审批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实验室开放课题;实验室主任管理实验室日常事务,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实施对外服务。梁波教授任实验室主任,郑俊莲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建筑面积484平方米;害羞;& amp害羞;,已完成基建和设备总投资近3900万元。拥有五通道结构动态测试系统(MTS)、材料测试系统、64通道动态信号采集与分析仪、24通道动态信号采集与分析仪、10000kN压力试验机、各种大型反应设备(反应架、反应墙、研究加载器)、SUN-ULTRA 60计算机工作站、MSC/NASTRN和MSC/MRAC 2001有限元分析软件、UCAM-70A-10约568套

结构工程实验室依托“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承担西南地区桥梁与结构工程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是我校科学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到目前为止,结构工程实验室拥有固定研究人员32人(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其他6人),其中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交通部科技人才。聘请特聘教授(工程院院士郑俊莲)1人,客座教授10人。

基于长期的科研工作和技术优势,实验室确定了以下研究方向:大跨度桥梁设计理论与工程控制、混凝土桥梁结构行为与新技术研究、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耐久性研究、桥梁深基础与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长公路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支持“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硕士点和“工程力学”硕士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含研究生)600余人。

实验室作为主要从事西部地区桥梁与结构工程实验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交通发展和重庆建设的良好机遇,针对西部和西南地区桥梁隧道建设的难点问题,完成了大量国家重大、重点工程的重点科研和实验任务,结合自身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国内外优秀成果。五年来,以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实验室研究人员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研究经费6000余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9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27部,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项,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