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贵的药,疗效越好。
“一分钱一分货”,越贵的药,疗效越好,质量越好。
谣言: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应该根据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但价格与它们没有直接关系。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由R&D成本、原料成本、工艺制备、销售环节甚至政策导向等因素决定,大致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药品价格= R&D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其他
当一种全新的药物被开发出来并成功投放市场后,制药公司往往会因为巨大的初期R&D投入(从几亿到几百亿不等),在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内制定一个较高的价格,以尽快收回成本。这种全新的药物被称为“原研药”。随着专利保护期的结束,其他公司可以仿制原研药,因为仿制的成本远低于原研药(通常成本几百万,往往只需要进行严格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证明仿制药与原研药生物等效),所以仿制药的价格低于原研药,就像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描述的瑞士原研药和印度救命仿制药一样。对于大多数药物来说,仿制药的临床疗效与原研药并无显著差异。使用仿制药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药费和医保负担。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本国大力推行使用仿制药的政策,以节省医疗费用。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和使用政策,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除了研发成本,销售环节也是造成药价差异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销售的中间渠道越多,最终转嫁给消费者的价格越高,患者的负担也越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的政策措施,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加成(医院买药后按进价卖给患者,无利可图)、国家集中采购药品(对于用量巨大的慢性病,医疗机构以国家集团形式直接从药企采购药品,省去了中间销售环节)等,大幅降低了药价,惠及百姓。
综上所述,形成药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并不是越贵越好。应在Yamatonokusushi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购买和使用。
辟谣专家:余恒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管药师。
评审专家:赵寰宇,北京同仁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制片人:科普中国-科学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