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发明的武器
一般认为飞机是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而有些人认为是克莱门特·阿德尔或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发明的。1903美国莱特兄弟公司设计制造的飞机成功飞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比空气重的飞机的动态机动飞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已经被用于战斗。当时飞机的速度已经达到180 ~ 220km/h,升限6000 ~ 7000m,航程400 ~ 450km,轰炸机载弹量1000 ~ 2000kg。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速度达到750 km/h,轰炸机载弹量可达10吨左右。40年代中期以后,发动机从活塞式发展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性能显著提高。80年代飞机升限已经超过30000米,最大速度超过3倍音速,航程超过20000公里,最大有效载荷超过100吨。当然,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更加惊人。不仅可以用于侦察和轰炸,在预警、反潜和扫雷方面也非常出色。在90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中,飞机的巨大威力有目共睹。当然,飞机的军事应用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人类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但和平利用飞机才是人类发明飞机的初衷。
马克沁发明机关枪。马克沁在1883进行了原理试验,并在1884获得了专利。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和气体为动力的自动武器。其口径为11.43毫米,枪重27.2公斤。采用自动模式,短后坐力(19 mm),水冷枪管。容量为333发、长6.4米的帆布带用于弹药补给。带可接,理论射速600发/分,可单发和连发。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到100发/分的慢射速。马克沁机枪结构复杂,水冷枪管体积庞大,帆布带受潮后可靠性变差,但在现代战争中已广泛使用。让马克西姆机枪一举成名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盟军为了给凡尔登战役报仇,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当英法联军跳出战壕,如潮水般冲向德军阵地时,遭到了数百挺马克沁机枪的回击。英军一个个倒下,一天死了6万人。到战役结束,英法联军阵亡61.5万人,德军阵亡65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倒在马克西姆机枪的火焰下。可以说欧洲整整一代人都是被机枪打死的。索姆河战役后,以马克沁机枪为代表的重机枪的威名持续了40年,关于马克沁机枪的威力有很多神话。其中之一就是马克沁机枪前的敌人没有一个活着回来。
化学武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一种,是以毒剂的毒性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装备的总称。化学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渐形成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制式武器。化学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始于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战(WWI)。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40余种,用量654.38±0.2万吨,伤亡人数约654.38±0.3万人,占战争伤亡总人数的4.6%。二战(WWII)期间,在欧洲战场,交战双方都加强了化学战的准备,化学武器储备达到很高水平。关于化学武器制剂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是神经制剂;在亚洲战场,日本多次对中国使用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上不断发生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包括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争和被确认为美国入侵朝鲜、美国入侵越南和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在失去攻势和主动权的紧急情况下使用化学武器,对扭转被动局面并最终实现停火发挥了重要作用。化学武器是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非常规武器。比如1899和1907两个海牙会议,1925的日内瓦议定书,以及不久前大会通过的《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化学武器公约》(1993)。我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严格遵守公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