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长论坛上的发言
总裁论坛演讲(1);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首先要评论他们的校长。”这句话说明了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如何高举教育“大旗”,打好管理“牌”,下好特色“棋”,打好质量“歌”,是每一位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我很欣赏也很相信一句话:思想决定思想,思想决定出路。作为校长,你要到达你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够不到的地方,思想应该去触及。就头脑而言,校长可以去!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创新是学校进步的灵魂。一个人要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同样,如果一个勇于上下求索的优秀校长,能够将自己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所有教师理想和行为的同一愿景,那么这个学校将焕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面对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没有捷径,没有灵丹妙药,只有创新才能解决。创新绝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教育的内在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校长首先要有创新精神。校长要知道,真正好的学校,不是纪律最严、学习最严谨、标准最全面的学校,而是给学生更多自由和想象、营造宽容和关怀氛围,特别是给学生思想和智慧最大启迪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的生存需要创新,要不断更新理念和方法,不断翻新管理体制和制度,不断创新队伍建设,学校才能充满活力,在竞争中占得先机。这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希望。优秀的校长不需要做太多,但一定要比别人领先一步,从大教育、大时空、大视野去思考,要有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使他们既有跳动时代脉搏的宏观意识,又有切实可行的阶段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行动。站在当今教育发展的全新平台上,以创新为己任,带领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因为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发展-再创新-再发展是学校走向高速公路的必由之路。一旦把创新和效率结合起来,学校的一切工作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我们的教育就会永远多姿多彩。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活力是学校发展的通道。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我看来,‘灵魂’应该依附于‘身体’。如果‘灵魂’不依附于‘身体’,它就失去了价值。这个‘身体’是什么?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校长不能改变教育的生存状态,更不能改变家长对学生升学的高期望,但可以改变学生的课堂、课外活动、学生在校的生存状态、教师的行为、学校的发展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文本课程要转化为实施课程,立足点要在课堂;教育理念要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落脚点也在课堂;再丰富的课程,再先进的理念,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学期有质量,班级有质量,班级有质量,学校有质量。所以,要把传统课堂变成充满创新的动态课堂,让学生的心灵碰撞,让智慧的火花飞溅,让灵感萌芽。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发现、感受、欣赏教师的创新实践,积累自己的创新能量。校长也要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探索,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增强教师的创新精神。让创新的火花竞相生成,让创新的劳动得到尊重,让创新的人才得到支持,让创新的成果得到展示。校长在支持教师创新时,应深化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增强教师的创新精神。而且要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创新措施,勾画创新蓝图。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摒弃思维定势,告别因循守旧,拥抱探索创新,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加快学校内涵发展步伐。
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文化是学校生存的根本。衡量一个学校是否优质,不仅要看有多少栋楼,还要看有多少优秀的老师;不仅要看这个学校的设施有多好,还要看办学目标是否正确,办学理念是否先进,办学行为是否规范,办学是否有活力;不仅要看这个学校的规模和学生数量,还要看团队是否和谐团结,学校是否尊重老师,老师是否关心学生,学生是否热爱学校,家长是否相信学校。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多好,还要看学生是否获得了全面的、心灵上的发展。学校办得好不好,要看有没有个性,有没有特色,有没有内涵。特色不是城市学校的专利,城市学校分城市和农村,特色没有地域差异。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校资源,重塑形象,打造特色学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超越它,就必须让学校与众不同。也就是说,要坚信“我们能创造第一,而不是第一。”“第一”或“唯一”是有特点的,本质上是一种根植于学校情境、学习情境、人的感受的文化。一个没有文化的学校,只是一个没有骨头和灵魂的躯壳,永远无法以生动、伟岸、丰满的形象站立起来。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的体现,独特性和生动性是其生命力所在。所以,这种根植于特色的学校文化,不能移植、引进、复制,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量身定制。没有特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强校之本。相信在特色不断形成的时候,学校会不断成长。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保障,以人为本是学校和谐的支撑。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但制度总会出问题,这就要求校长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以现实为需求,以有效性为原则,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的人性化学校管理制度。校长有必要认同一个观点,世界上最难的管理是以人为本,世界上最有效的管理是不断创新,世界上最高的管理是激励人。管理的理想状态是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人都能做事,每件事都能做好。校长要努力营造这样的环境——任何一个老师都不需要全身心投入到人际关系中去赢得自己的位置,只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出实际的贡献,就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校长要有给老师“定心丸”的诚意,要有“放权”的勇气,要有“放手”的措施。校长要用“微笑”代替“严肃”,用“关心”代替“威严”,用“倾听”代替“命令”,用“领导”代替“控制”,用“情感交流”代替“批评”。你要送我一个桃子,我要回赠琼瑶。校长管理的人性化必然带来教师发展的个性化。人民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学校给予教师珍爱自我、释放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空间越大,机会就越多,教师的创新欲望就越强,学生的个性潜能就能发挥得越深。所以学校的发展前景会更广阔。可以预见,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师可以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进而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教师的发展也会带来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关爱学生是提高质量的宝库。尊师重道是校长的明智选择,两者的叠加是成就名校的秘诀。
要穷三千世,就必须到八百盘的巅峰。追求的脚步永无止境,巅峰永远在攀登的路上。当前,教育正处于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应该在学校目标的制定上下功夫,在师生的成长上洒下温暖,在特色品牌的打造上洒下汗水,在学校的内涵发展上用真心。以质量立校,以课改强校,以特色建校,以和谐促校。这样,学校就能像灵动的音符一样转身,在教育大厅里演奏出一曲雄壮的交响乐,庄严地奏响!
总裁论坛演讲(2);
领导和负责人: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推广个性化辅导,让孩子的人生精彩纷呈”。
在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道路上,我们都在寻找通往成功殿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都在寻求为孩子未来的生活铺路。前面几位校长的发言让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心服口服,值得虚心学习。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目前我校有一个亮点并不是亮点,那就是“推行个性化辅导让孩子的人生发光”。暂时还不完善,更别说体验了。想分享给大家,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校长的评论和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育人不同于种花木,不同的情况,施肥浇水,育人。这叫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传递的是一种理念,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前提。而我们现在的课堂缺乏因材施教的必要条件。为什么?众所周知,我们所有的学校现在都采用大班教学。一个班有40-50名学生。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教学任务很重。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一节课提问指导的同学很少,也理解他们的想法,但又力不从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在自习课上“推广个性化辅导”。
我们学校98%的学生在学校吃住。在老师正常工作的八小时内,学生还有一小时左右的自由学习和活动时间。学生时间充裕,老师在岗,可以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从学习成绩来看,学生可以分为三类:
一种是向普通孩子学习,普通孩子占大多数。他们有的很聪明,学习能力很强,但是不够细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经常涉猎,导致基本概念模糊,基础知识不稳定。如果你在大班授课,你可能无法及时解决你的学习问题,因为老师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基础知识越来越缺乏,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
第二,优秀的孩子。有两种学生。一种是曾经的优秀。进入高年级后,随着竞争和课业负担的增加,原有的优越心理逐渐失衡,导致学习成绩平平,逐渐随波逐流,甚至可能因学习压力大而产生消极自卑的问题。还有一类学生,学习很好,但总是“饿”。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小灶”,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竞争力。
第三是落后的孩子。因为基础太薄弱,这样的学生在学校往往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在学习上有被老师“拖走”的痛苦和无奈。
我要求我们的骨干老师,各学科的带头人,学校的名师,在下午自习课的时候,深入课堂,给有需要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同一个教室里,同时有几个不同学科的老师,或一对一,或三五成群,潇潇春风,答疑解惑。在辅导的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在全面了解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为自己辅导的学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方案包括学生的性格分析,包括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方法和应试能力、学习类型和性格特点、对学科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和疏漏;达到了预期目标;采取了方法或措施,包括兴趣培养、思维训练和知识应用;有辅导计划,包括章节内容,知识点,辅导时间。
通过个性化辅导,真正解决了过去不能“因材施教”的问题:迷茫的学生问题解决了,吃不饱的学生慢慢饱了,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了,学生的潜力被开发了,今年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了。2014年13学生在我校参加考试,进入统招线。
个性化辅导还体现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上。在骨干老师们兴致勃勃地在课堂上辅导学生的同时,音乐、体育、美容的老师们正在自己的教室、体育馆里辅导音乐、体育、美容的科目。我们为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提供物资、时间、空间上的便利,为老师提供帮助,让孩子学到技能,为未来打下基础。2014年建平县艺术学校招生12人。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认识到,抓住“个性化辅导”这个环节,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的人生发光发热。当然,我们的“个性化辅导”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尝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领导、专家、同事批评指正!
谢谢你
总裁论坛致辞(三);
亲爱的领导和校长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坚持三观,塑造校魂”。谈总裁的经营策略,对我来说,有“镜中花,水中月”之嫌。在这里,我只是想和各位领导、各位校长交流一下我工作中的一些感悟,给大家一些鼓励。我从上任伊始,就坚信一个理念: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可以造就一所好学校。校长要规划学校的灵魂,塑造学校的灵魂,留住学校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清晰的办学思路,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教风和学风,要创新,不落俗套,不盲目跟风,要接地气,在全体教师中形成* * *知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成为工作中的自觉行动。
刘彭芝校长曾说:校长是领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不断奔跑,带领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断奔跑。领导的办学理念在跑步中体现,领导的精神感受在跑步中展现,领导的人生价值在跑步中实现。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有自己的特色,教学有自己的特色,学生有自己的特长。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我们正在为之不懈努力。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我认为我们应该真诚、务实、坚持学习、创新办学。下面,我从教师观、学生观、校长观三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有一个新的教师管理理念。
首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老师。作为老师,都有被别人认可的需求。校长要懂得欣赏老师的优点,学会表扬,从小事上大方表扬;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相信每个老师都是优秀的。校长要人尽其才,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帮助每个老师找到自己的位置,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得很好。我相信,只要给老师机会,他们一定能做到。我们学校的倪老师,曾经在双庙小学,大武小学,双庙中学工作过,反响一般。但我相信他毕业于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8级,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近20年。他没有理由做不好工作。去年我把他聘到了我们学校,和他谈了很多次现在的教育形式和他的未来。我用人格魅力征服了他,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一年后,他在教学质量测试中获得全镇第一。他曾经告诉我,如果我早几年为你工作,我会比现在做得更好。现在他是教务主任,工作更加兢兢业业,能够独挡一面,成为我的得力助手。我们学校的余强先生是去年从临泉来的新老师。从他来学校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他的心有点飘忽不定,似乎觉得这个职业不是他的理想职业,但我发现,吃了几次午饭,他还是去班里看了看。这让我找到了鼓励他的机会。我从正面跟他谈了很多次,谈他的家庭,谈他的婚姻,谈他的未来。我尊重他的想法,帮他分析自己的未来,让他明白自己目前最好的出路就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出成绩,得到学生、老师、家长的认可。好事多磨。
强老师转变了观念,以学校为家,肩负起教研组长的重任。晚饭后经常看到他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他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校长要从工作中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服务为理念。我坚信优秀的老师不是简单的被制度束缚。要建设学习型学校,把学习作为神圣的境界,向实践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让老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职业神圣感、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以我们学校的教师现状来看,除了听课和集体备课之外,一些新的教研模式,比如教学论坛、迷你讲座等,有时候真的让我们老师很为难。针对这种现实,我校坚持一种“原生态教研”,即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在课间休息和教研活动中抛出来,全体教师结合这一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博采众长,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实现了专业成长。我们学校的老师刘光明带着他父亲的班级走上讲台。多年来,他一直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从事教师工作,不想问别人任何问题。他还是觉得有点惭愧。原生态教研模式实施后,老师们在教学中把学生认为难以接受的知识扔出去,为学生寻求一种好的、可以接受的方法。这种教研模式实施后,刘光明老师和我说:这种方法好,我不觉得丢人,而且学到了很多方法,教学能力也提高了。
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谚语:“能用手打开的结,就不要用牙咬。”老师也是人,以教育学生为己任的老师很难摆脱“柴米油盐”的困扰,也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所以我要在生活上给予老师关心和体贴,为老师排忧解难,做老师的知心朋友,及时发现老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尽力解决。当黄小瑜和李东两位老师刚到我们学校时,他们的生活很不方便。我专门安排了王静和孙两位女老师对她们进行一对一的照顾,学校也提供了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她们不仅能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还能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温暖、舒适、快乐的氛围和环境,更好地协调老师与校长、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第二,要有新的学生发展观。
校长是办学的掌舵者,确定一个正确的航标是关键。学校的教育理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坚持德育为先,从学生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基本道德、基本文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使德育贴近学生发展实际,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出发,学会做人,养成行为,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加强好班集体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班评比活动,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我所在的学校在启动读书工程的时候,曾经有人跟我说: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而影响学校在中心校的排名。但我知道读书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我在所有的教师大会上发表声明:宁愿牺牲自己的名次,也不做对孩子生活有益的事情。我挤过人群,坚持执行读书制度。我们教孩子读书,帮孩子选课外书,有目的地让孩子掌握各种课外知识。要知道,各种知识都是宝藏,就像一个鲜花盛开的大花园。学生们正处于学习知识和才华的年龄,所以他们应该像蜜蜂一样勤奋地收集花朵的粉末,以便酿造高质量的蜂蜜。
新世纪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因素,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该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我看来,习惯的养成和德育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主线。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会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每周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形成人人遵章守纪、处处文明有礼的良好氛围,时刻关注学生细节的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活动促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特色。除了注重学生的德育和智力发展,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课间广播练习、校园广播、班级读书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每班一首歌、书法兴趣小组等精彩活动,为学生特长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耀眼的舞台。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上学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培养了自信心,从而促进了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三,要有新的校长素质观。
一个学校的老师要形成合作团结的凝聚力,靠的不仅仅是权威和制度,否则很难避免制度带来的冷血和僵化,更需要校长的人格魅力和人格修养。这对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校长,要及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能,说话算数,信守承诺,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谦虚谨慎,注重个人细节和形象,用心做事,诚信待人。
人们常说,身体直立就可以不服从命令,身体不直立就不可能服从命令。这可能是对教育管理者最好的诠释!
最后送你几行诗与你分享!
脸上挂着微笑,
保持优雅的举止,
说话要坚持文明用语,
把满足感贴在大众的心里,
把你的信心放在心里,
你将能够在你领导的团队中保持凝聚力。
你必须把你的成功寄托在你未来的事业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