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淘金”谁来成就?

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迅速掀起淘金热,开始了美国式的西部大开发。旧金山首当其冲。船员弃船上岸,士兵离开军营,农民典当农田房屋,工人放下工具...只为一件事——致富梦。

看看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类似于美国开始的淘金热,风靡全球。传统车企改变方式,两条腿走路;造车新势力诞生,以全新姿态开疆拓土;跨界老板接踵而至,有钱更任性更豪迈...

然而,即使在淘金热中,也有退烧的时刻。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涌入,矿业公司获得了控制权,驱逐了个人或小组织。

那么,日益火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也面临拷问?

采花成蜜后,谁会为谁努力,谁会甜?

一场激烈的操作,250到底是谁的?

在淘金热中,很多人失去了财富,一无所获,但也有很多成功人士另辟蹊径。例如,第一条牛仔裤同时在旧金山诞生,后来被称为李维斯。与淘金热的短暂相比,李维斯?)已经把牛仔裤变成了一种潮流,成为衣柜里不会过时的单品。

淘金热造就了李维斯?),新能源汽车热潮将成就谁?

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魏玛?比亚迪?……

从卒来看,会的。长远来看,不一定?。

再来说说风靡全球的特斯拉。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达到了很多百年车企都达不到的高度。最近6000多亿美元的市值,让大众、丰田、日产、现代、通用、福特、本田都汗颜,甚至觉得“青春喂了狗”。

其实,特斯拉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打破了造车行业的传统,用科技公司的发展模式造车,多少有点“无武德”。

高市值没有销量支撑。按照特斯拉2020年50万辆的预计销量,还不到全球汽车总销量的65,438+0%。与大众、丰田等年销量约654.38+00万辆的汽车巨头相比,特斯拉的体量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然而,不走寻常路的特斯拉却成了被资本宠坏的对象,近日被正式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不到1%的销量,就可以得到这样的优惠。你觉得气人吗?

而且埃隆·马斯克的个人财富持续飙升,位居全球富豪榜第二,让人羡慕嫉妒恨。

如果特斯拉继续横行下去,超级工厂会一个接一个的拔地而起,超级充电桩会一个接一个的竖起来,似乎指日可待。

但是,变数总是存在的。

曾经在特斯拉落魄的时候没有帮过他的苹果(估计是不喜欢特斯拉,库克也没有给马斯克“谈话疗法”的机会),现在也在加速造车。最近出现的苹果?如果Car能如期而至,它将成为苹果手机、电脑、手表的下一个移动终端,共同构建更完整的科技生态系统。

特斯拉可以有恃无恐其他传统车企,但一定不能忽视苹果。从加速申请汽车领域的专利,到频频从特斯拉挖人,苹果造车已成定局。就算苹果错过了收购特斯拉的机会,也没什么好遗憾的。还不如直接去参赛,证明它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此外,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投入大量资金,构筑自己的护城河,捍卫自己的行业地位。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如蔚来、理想和小鹏,最近势头良好。在美股上市后,蔚来、理想和小鹏共同拥有约6543.8+037亿美元的市值,、李想和何的身家也翻了一番,带着一点自信和成为行业引领者的渴望。

最近何敢于挑战大佬,微博影射丰田如果不积极走新能源车路线就会像一样被淘汰。

此前,丰田章男(昭夫?丰田章男关于“电动车革命”的言论,应该是政府限制燃油车的方式过于强硬,不遵循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以“鼓励年轻人成长”来推广新能源汽车,不仅会导致目前商业模式的崩溃,还会带来各种问题。

即使有抱怨,丰田的新能源汽车之路也从未停止。除了电动汽车,丰田的氢动力汽车也非常丰富多彩。

对上下游相关产业拉动作用显著的汽车产业,不应该盲目从燃油动力向新能源动力推进,哪怕是大势所趋。毕竟步子大了,如果各种相关环节跟不上,可能会伤到你的肌肉。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项目频频上马,纯电动汽车规划产能已达数千万辆。即使只释放一小部分,动力电池的需求也是极其巨大的。

就像淘金热的最终结果是李维斯流行百年一样,蜂拥而至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大量烧钱的过程中,让动力电池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也能笑对风云变幻,成为造车热潮中的大赢家。

国内外很多知名电池企业在大订单上一直手软。

从国外来看,LG化学、松下、三星SDI等几大电池巨头实力突出,装机量可观。在国内电池企业中,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同样优秀,可以和国外巨头一较高下。

网上数据显示,2020年6月5438+0-11全国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前十名分别是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LG化学、AVIC锂电池、郭萱高科、松下、亿纬锂能、李绅、福能科技、瑞普能源。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元锂电池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都在拼路线,共同捍卫国产电池的地位。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多个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电池供应商,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头之一。按照目前的股价,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总市值已经超过7000亿元。

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等动力电池的装机量还会继续增长,这一波红利可以轻松稳定的吃掉。

比亚迪的优势是可以生产自用,更好的控制造车成本,对外供货,增加市场份额。

特斯拉和大众推出的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大部分都是外部采购的。当然,有实力的车企早已开始自建动力电池供应体系,或者通过重金收购,或者联合投资,等等。

而且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也在造车热潮中狂奔,涌现出上百家电池企业,也是泥沙俱下,充满泡沫。

从粗放型到集约型,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概率方向,泡沫会被逐渐挤压。从上游到下游,从整车到供应链,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诞生或者消亡。在一轮资源整合和震荡整理中,市场会逐渐趋于理性。

现在意气风发的特斯拉,还是蔚来,在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的压力下,还是在苹果等巨头的搅局下,能否继续高歌猛进,其实不得而知。

谁会是赢家?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还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发现和验证。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