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普惠AI:把人工智能变成“水、电、气”
有没有可能让人工智能技术像水、电、气一样存在?华为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华为预测,到2025年,智能终端数量将达到400亿。届时,全球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达到86%,企业数据利用率将大幅提升至80%左右。很快,一个AI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每个角落的现实,很快就会到达。
当AI从实验室走向城市,走进企业,走进大街小巷,走进每个人的家中,它需要变得“高而不贵”。华为云认为,所谓“普惠AI”,最重要的是让普通行业从业者能够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自助将数字技术与行业的流程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智能连接。智能连接将推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创新。基于智能连接的新商业模式和应用,将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产品服务的消费模式,推动数字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最终走向智能经济。
2018年5月,华为云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首次提出“普惠AI”概念。在华为云眼里,AI应该是一套技术,一种新的通用技术,而不是单纯的独立产品,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同时,AI也应该成为像电、互联网一样的基础生产力。通过智能连接,很多行业的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升。这不仅是华为云做“包容性AI”的起点,也是未来AI应该是什么样子。
随着华为云“普惠AI”理念的提出和实践,AI技术开始慢慢接近它应该有的样子。
照进现实的一个例子是华为云ei的开发。今年,华为云与北京交管局合作,在海淀上地三街开展了利用AI技术进行信号配时优化的试点应用。部署EI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后,根据第三方公司(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测评报告,北京这条东西向道路平均延误下降了15.2%,平均速度提高了15%。也许每天通勤于上地三街的白领们并不知道AI是什么,但他们对这条不那么拥堵的路很好奇。
同样,另一条不那么拥堵的道路也在深圳落地。深圳交警将华为云的EI智能体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在坂田9个路口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平均速度提升17%,节省通勤时间10分钟,不知不觉省了一杯早茶。
2018,华的“普惠AI”不仅闪耀入城,更在工业、医疗领域落地。以工业领域为例,北京三联彩虹共同EI工业智能体对生产数据的智能分析,成功释放了生产线的柔性,使企业更好地应对下游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下游需求匹配率28.5%;在医疗领域,华为云ei与金域医学合作,在宫颈癌病理监测领域取得突破,灵敏度(真阳性率)超过99%,特异性(真阴性率)超过80%。
过去一年,华为云ei已经尝试了200多个项目。6-6月,10,发布了交通、工业、城市三个EI智能体,是“普惠AI”的方案之一。而这还只是“普惠AI”起步阶段的产物,在2018年才“刚刚露出尖角”。
华为云的“普惠AI”与行业内其他厂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弥补了AI技术发展与行业落地在走向智能经济过程中的巨大差距。如何让AI高而不贵,让各行各业“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如何对接各行业各种场景,让AI成为智能经济的基地?这就要求“普惠AI”不仅是软件的普惠,更是硬件的普惠,工程的普惠。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和技术的基石是不可避免的。
在2018 10悦华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展示了华为云“普惠AI”的另一种落地模式,即AI开发成本和门槛的降低,这意味着行业内的开发者和从业者可以站在华为云的平台上,跨越曾经很高的门槛去看待AI。过去我们仰望AI,未来AI无处不在。
华为云的“全栈”是从技术功能角度出发的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训练推理框架和应用使能;所谓“全场景”,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消费终端的部署环境。其中,华为云全场景AI是软硬件一体化方案,这也是华为云普惠AI的独特之处:包含基于统一可扩展架构的系列化AI IP和芯片Ascend 910(华为Ascend 9100)和Ascend 310(华为Ascend 310);芯片算子库和高度自动化算子开发工具CANN;;心孢子;,统一的训练和推理框架,支持端、边、云的独立和协同;并提供全流程开发服务(ModelArts)、分层API和预集成方案的应用使能。
具体来说,比如华为自研AI芯片Ascend系列,基于统一的“达芬奇”架构,具有运营商一次性开发、计算能力扩展、开发调试体验一致、跨场景平滑迁移、超高带宽和极低延迟、可扩展片上互联等优势。基于统一达芬奇架构的Ascend系列芯片,在任何场景下都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佳的性能。在工程方面,与行业内其他开发平台相比,ModelArts是普惠AI更快的开发平台,覆盖数据标注和准备、模型训练、模型优化、模型部署等AI开发全流程,为AI应用开发提供一站式服务。
依托华为30年的技术积累,在华为云看来,AI并不高。依托华为云“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华为云希望行业从业者拥有同一个平台,站在同一个高度,让AI在开发、应用、调试场景中不会显得繁琐。截至2018年9月,华为云已提供45种人工智能服务,涵盖142项功能。此外,AI开发平台ModelArts、AI应用开发平台HiLens、量子计算模拟器和编程框架HiQ、与线上体验一致的离线开发套件Atlas200,形成了端到端工程落地AI的通用能力。
诚然,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也是先进技术不断延伸到普通人的过程,智能时代也不例外。随着AI的发展,各行各业都会触及人工智能技术,华为云“普惠AI”的落地无疑会缩短这一过程。至少,2018的华为云让我们看到了AI可以在大街小巷。(文/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