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习性

麦冬。】是百合科植物,不仅是中医的药用植物,也用块根入药。具有滋养明清热、润肺止咳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麦冬具有强心、利尿、抗菌的作用。主治发热、津伤、心烦、口渴、咽干、肺热、干咳、肺结核、咯血、咽痛等。也是园林绿化地被植物的首选。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供不应求。麦冬主产于浙江、四川、福建、江苏、安徽等省。它原本是野生的,现在是人工栽培的。麦冬-种档麦冬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经典本草》说:“...朱莉娅像莎草,一尺多长,四季不褪色。它的根是黄色和白色的,有胡须,它的根像珠子。淡红色的花,如何首乌,在四月开花。像珍珠一样又蓝又圆……”麦冬的根像小麦,叶子像韭菜叶,冬天不枯萎,故名麦冬。别名:麦冬、麦冬、麦冬。食物来源:生于山坡、林下或溪边。主产于浙江、四川,现广泛栽培。江苏、贵州、云南、广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也有产,但多为野生。1麦冬食草的故事:含有多种甾体皂苷:麦冬皂苷A、B、C、D,苷元均为秦皮甲素。此外,还含有多种高黄酮类化合物,如麦冬黄烷酮A和B、麦冬黄烷酮A和B、麦冬黄烷酮A和B、麦冬二氢黄酮A和B、麦冬二氢黄酮、6-醛异黄酮和6-醛异黄酮A和B,还含有腺苷、焦谷氨酸、植物甾醇和多糖。此外,还含有挥发油。文化典故:麦冬被禹州人称为“玉九”。关于禹九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地里庄稼丰收,老百姓生产的粮食不能吃。大禹下令把剩下的粮食倒进河里,河里就长出了一种草,麦冬。人们称这种草为“鱼雨梁”,因这种草产于禹州,其叶狭长,似韭菜,故称“禹酒”、“夏宇”。本品具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效,故又称“长生不老药”。麦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4-30 cm。根状茎细长,匍匐,多节,节上有白色鳞片,须根多而坚韧,淡黄色,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肉质块根,呈纺锤形或长方形。叶簇生,狭线形,先端尖,草质,深绿色,叶脉明显平行,基部绿白色,稍膨大。花茎取自叶子,直立,总状花序,顶生,淡紫色,很少白色;浆果成熟时球形,深绿色或蓝黑色,每个苞片有L-3朵花,6片花被,淡紫色,偶尔白色,小;雄蕊6,雌蕊1,子房半下位,3室。浆果成熟时呈球形,蓝黑色;1种子,球形,蓝绿色或黄褐色。花期7-8月,果期8-65438+10月。麦冬-生长习性麦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麦冬长势良好。耐寒,在-10C不冻死,可在南方露天越冬。它需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壤土。不适合在有沙或水黏低洼的地方种植。避免连作,轮作周期要求3-4年。麦冬生长期长,休眠期短。1年生根两次:1时间在7月前,第二次在9-11月,块根膨大期为11月。2月底气温回升后,块根膨大加快。种子具有一定的休眠特性,在5℃左右的低温下2-3个月就能打破休眠,正常萌发。种子寿命为1年。麦冬栽培技术。选地整地宜选择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不宜种植在有积水的低洼地区。避免连作。蚕豆、苜蓿、小麦等豆科植物在前一茬较好。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用100公斤过磷酸钙和100公斤腐熟饼肥作基肥,深耕25厘米,修整耙平,作出宽1.5米的平畦。2.繁殖方法是小丛繁殖。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种植。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壮苗,剪去块根和须根,以及叶尖和老根茎,拍松茎基使其分离成单株,剪去剩余老茎节,基部切面出现白色放射状花心(俗称菊花心),叶片不展开。按照行距20 cm,穴距15 cm,穴深5-6 cm,每个穴栽2-3株苗。苗木基地应对齐并垂直种植。然后两边要用土压实,使幼苗平整挺拔,并及时浇水。苗木每亩需要200-250m2左右。1麦冬开花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一般一年要进行3-4次,最好在晴天,最好定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2)追肥。麦冬生长期长,需要大量的肥料。一般每年5月份开始,结合松土追肥3-4次。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少量复合肥。(3)排灌。种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出苗。7、8月份可以用灌溉的方式使根部降温,但不适合积水,雨后要及时进行灌溉和排水。4.病虫害防治麦冬的主要病害是叶枯病和黑斑病,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发病,主要为害叶片。每亩可喷波尔多液1: 1: 150。麦冬的主要害虫有蝼蛄、地老虎、蛴螬等。每亩用40%甲基异佛尔或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水750公斤灌溉即可控制。麦冬草-药食两用药理麦冬味甘,微苦,性寒。功能: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可用于治疗肺热、干咳、咽干、咽痛、痰中带血、便秘、胃痛、心烦、失眠等。现代中药药理学证明,麦冬含有多种甾体皂甙和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A和B-谷甾醇、粘液、钾、钠、钙、镁、锌、铬等。可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改善心肌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律失常,防治心血管疾病。此外,还具有一定的镇静、降血糖作用(可保护受损胰岛细胞恢复,增加肝糖原),还具有提高机体抗饥饿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延长抗体时间、清除体内自由基等抗衰老作用。食疗保健:药理实验表明,麦冬可提高小鼠低压缺氧耐缺氧能力,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可预防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能,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限制心肌梗死范围。比如生脉散,用人参和五味子制成,在抗休克和改善心脏功能方面效果很好。同时还具有抗菌、祛痰、镇咳、强心、利尿的作用。麦冬能协调胰岛素功能,降低血液,促进胰岛细胞恢复正常。此外,麦冬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也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麦冬怒放食谱推荐:党参麦冬清汤。材料:瘦猪肉500克,党参60克,生地30克,麦冬30克,红枣10。方法:(1)将党参、生地、麦冬、大枣洗净。(2)瘦猪肉洗净,切块。(3)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武火煮沸,文火1小时调味即可。特点:此汤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汤里的党参味甘,有健脾益气、生津止渴的功效。地黄味甘、寒、润,有滋阴养血、润燥的作用。麦冬性甘,味微苦,滋阴生津,润肺清心。以上三味都是润燥之品,搭配瘦猪肉滋养润燥,红枣健脾益胃。组合成汤,有增液润燥、养胃生津的作用。适当食用:每次6克~ 12克。对津伤口渴、内热解渴、肠燥便秘、心烦不眠者更佳。食物提醒:凡因脾胃虚寒、痰湿内盛、突然感冒咳嗽而腹泻者,不宜服用。麦冬和黑木耳互畏,不宜同用。麦冬——疗效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寒。入心、肺、胃。具有清心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发热、劳热伤津、咽干口燥、肺燥咳嗽、肺结核咯血、肺脓肿、肺痿、口渴、肠燥便秘。265438+从20世纪初开始,也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萎缩性胃炎。早在3000年前,古籍《尔雅》就已有记载。药用最早见于汉代神农的《本草经》,列为上品。主要用于“气滞于心,损伤,饱胀,胃络亏损,消瘦气短”和“久服不老不饿”。《名医别录》认为其具有“止呕、疗痿、滋阴养精、消谷和中、护神、平肺气、宁五脏、使人肥胖、健康、气色佳”的功效。用于治疗“目黄、心满、劳热、口干、烦渴”等症。《日华子本草》宣称麦冬有安神止咳之功效,可治五株七伤,发热头痛。《本草纲目》说:“麦冬以生地黄为使,使人头晕目眩,补髓补髓,补肾益气,平喘促体畅,祛邪杂诸病。”药材表面淡黄,块根肥壮,质软,味甜,嚼之有粘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冬中含有麦冬苷A、B、C、D等多种甾体皂苷,其中A、B、D三种皂苷的苷元为Ruskoposide。此外,它还含有β-谷甾醇、豆甾醇、氨基酸、葡萄糖和维生素A类物质。药理作用:1,具有抗实验性心肌梗塞的作用。2.具有强心作用,抵抗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3.有降血糖的作用。4.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以麦冬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中成药有生脉饮、黄芪生脉饮、二冬膏、养阴清肺丸、补心丸、麦味地黄丸、宁嗽化痰丸等,临床应用广泛。1美国麦冬2号1。虚热型肺痿(肺不张、肺纤维化、石棉肺等。在现代医学中),表现为咳嗽吐痰,质黏,咳嗽声低,气短,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苔干,舌质红燥,脉虚。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方剂:麦门冬汤、麦冬、半夏、甘凉药、粳米、大枣。2.真性心痛(现代医学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为气阴两虚,症状为胸闷隐痛,乏力加重,心悸,心慌,气短,头晕等。治疗:益气活血,养阴复脉,生津止渴。方剂: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根据病情需要,可加入红花、熊雄等活血药物。3.肾病综合征为阴阳两虚型,多见于需要足量激素治疗后减量的儿童。原来的阴虚症状并没有消失,反而逐渐出现阳虚症状。症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手足心热,或咽干,舌红,苔薄白,脉细。治法:益气养阴温肾。处方:麦味地黄汤或丸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麦冬、五味子。根据症状还可加入党参、补骨脂。4.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便秘、口渴和口干。治法:滋阴生津。处方:麦冬、生地、玄参。5.暑热伤肺伤胃的小儿,夏季表现为长期发热、口渴、多尿、少汗,或无汗、食欲不振。治疗:清热解暑。食谱:西瓜皮、麦冬、淡竹叶、甘草。麦冬药膳制剂1。麦冬膏120克,天冬60克,五味子60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适量蜂蜜和白糖,再煎一次,浓缩成糊状,瓶装,每次用水调成1汤匙,每日服用两次,可滋补五脏,益气强身。1麦冬2。麦冬酒麦冬、天冬各100g,加水2000ml,煎成1000ml,过滤,弃渣,取汁,加糯米适量,发酵制酒,每次2汤匙,每日2次,适用于肾虚劳损、肺热咳喘、胃热便秘、血管。3.小麦冬粥:麦冬20g,生姜20g,生地15g,洗净,用刚溢出药面的水浸泡,捣碎,用干净纱布包好,挤汁,汁少就用水挤,* * *取汁300 ml。另将100g大米和4-50g薏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熟,至半熟时,加入麦冬、地黄、生姜的汁液,煮透,直至病愈。适用于肺燥、咳嗽、乏力、发热、咽干、口渴、吐血、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