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长多高?进来看看吧
-
北京,65438+2008年2月6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中国人比日本人高,但最近,有人说中国人比日本人高。为此,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集团司司长谢亚龙。
谢亚龙说:“中国成年人的身高普遍在增长,但增速比日本同龄人低一倍以上。目前中国40岁以上男性比日本高1.2cm,39岁以下男性比日本同龄人低0.68 cm。中国中青年男性的身高与日本同龄人的平均身高相比没有优势。中国女性成年人的身高在各个年龄段仍然高于日本同龄人,但随着年龄的降低,差距越来越小。”他进一步解释说,上述结果已在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1998发布的《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中显示。日本人体质的数据来自日本文部科学省1997的调查报告。
对比中日两国的两份报告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身高在各个年龄段都低于日本男性。在青少年中,中国女性的身高低于日本女性。从这次体质监测可以看出,日本人身高增长速度快于中国,中日男性身高差距出现在40岁以下,说明中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的男性身高开始低于日本人。
谢亚龙最后指出,身高是人们体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一个民族体质的基本状况。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身高是人体基本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中日国民身高比较的结果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西域军垦[1999.12.07-10:12]编辑:罗柏
词:中国男性平均身高。
1北京174.438+07厘米
2辽宁174 438+05cm
3黑龙江174 438+03cm
4山东173 438+0厘米
5宁夏173.03厘米
6内蒙古172.50厘米
7河北172.48厘米
8甘肃172.22厘米
9天津171.91厘米
10吉林171.80厘米
11山西171.64厘米
12新疆171.61厘米
13陕西171.59厘米
14上海171.17厘米
15江苏171.03厘米
16河南171.01厘米
青海170.35cm。
18安徽169.24厘米
19浙江169.00厘米
20福建168.90厘米
21湖北168.89厘米
22广东168.83厘米
23云南168.67厘米
24江西168.34厘米
25西藏168+0厘米
26海南167.55厘米
27广西167.48厘米
28贵州167.25厘米
29重庆167+06厘米
30湖南167.09厘米
31四川166.68厘米
中国人的三大缺陷
2006-01-06 18:31:42
大、中、小
的确,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我们所处的社会确实创造了经济奇迹,人们的财富和生活也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在这些物质的背后,灵魂深处什么都没有,身体依然虚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早就发出过这样的警告:“我国的知青是无助的,是没有丈夫心的。白皙的脸和纤细的腰,妩媚如处女;怕冷怕热,虚弱得像个病人。带着这样一个身心虚弱的国民,为什么他会一天一天地成为一个艰巨而深远的政治家,他怎么能永不回头并希望贯彻他的思想呢?他天天当兵,怎么能拼搏不屈服呢?他一天一天成了宗教徒,怎么能投身荒野,坚守善道呢?他一天比一天是实业家,怎能想到各种本领,全力以赴,冒一切风险,乘风破浪,胜在万里之外?。。"而且现在中国的赔偿也不一样。
落后未必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手无缚鸡之力”,整个民族都是弱小的;真正可怕的是“心中无丈夫”,一种民族精神的失落或者干脆缺失。陈独秀说,民族的艰难之路还远没有完全跨过。
第一,儒家思想的软肋,它丧失了人性
首先,儒家思想的起源只是由主张改革的孔子鉴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弊端而发展起来的。这和清朝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中用西学”的主张没什么区别。基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的混乱,孔子主张用伦理道德重建社会秩序,其核心思想是提倡“君君、大臣、父子”。提倡的真理是非常生活化的,它的理想是让普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的所有思想都被专制统治者过度教条化、利用和采纳,成为扼杀人们思想的工具。因此,作者哈登认为,儒家思想的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历史的产物。片面提议推翻“孔老二”,就像现代人骂瓦特说“这个蒸汽机浪费太多煤,污染环境”一样可笑。在任何时代,不同的人都要提出反对弊端的改革,这不是孔子的专利。应该被嘲笑的是我们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重建思想价值观。笔者认为,儒家思想至少有以下弊端:
1,从根本上混淆了私德和公德的界限。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就是个人道德是治国的前提,治国如治家。“若古欲明明优于天下,先治国;如果你想治理你的国家,你应该首先把你的家人聚在一起;要想家人团聚,先修身体;欲修身,先正心;要想正确,先真诚;要真心,先让他知道;知在事中。”其荒谬不在于其明显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或乌托邦,也不在于道德与政治的联系,而在于其不承认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将两者等同起来,将政治道德化,赋予了国家干涉私人生活的权利,于是个人自由就消失了。道德判断的力量远大于法律判断的力量,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的中国,和一些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很像。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把私德和公德混为一谈的例子。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三国里的魏延。据民间传说,诸葛亮发现魏延脑后有一根“反骨”,认为魏延迟早会反目,所以一直不愿重用。当然,“反骨”论是假的。如果这是真的,那诸葛亮以貌取人就太荒唐了!其实从深层次来看,诸葛亮不喜欢魏延的真正原因是魏延骄横自大,“修养不够”(呵呵,不符合儒家的选人思想)。诸葛亮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喜欢“静而远之”,欣赏谦虚谨慎、按部就班、刻苦耐劳、温柔敦厚的人。魏延总是抱怨,恨诸葛亮没有用尽他所有的才能。诸葛亮肯定是听说了,但是肯定不喜欢他,最终导致了魏延的死。我经常想,如果这个魏兄弟几千年后来到美国,他可能会成为美国的第二个巴顿,呵呵。
2.儒家提倡禁欲主义,这一直是宋代以来儒家修养的中心思想。它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和自然,从“真理”走向了荒谬。他们甚至把五欲按照佛教的眼、耳、鼻、舌、身的顺序排列。完全:太过分了,对人有害。人不好,想勾引。如果你想知道,你不会知道什么是错的。因此,眼睛渴望颜色,耳朵渴望声音,甚至鼻子渴望气味,嘴巴渴望味道,身体渴望安宁。此乃使之也。但为什么要扼杀它的欲望呢?岳:想想而已。学习比思考更昂贵,但思考会扼杀欲望。曾子的三个省,扼杀欲望的方式。(宋元之例,宜川学之例)。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是柳下惠同志。这厮可以“无拘无束地坐着”,正因为“无拘无束地坐着”,他才会流芳百世。呵呵,这是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连人类的性欲都能被压制,这还是先进文化吗?
3.儒家主张“以贫为荣”,“以贫为乐”。儒家著作赞美有办法的人,“虽众而空,宴饮如是。”如果你很穷,你会避开声色的物质诱惑。儒家认为,生活水平越低,道德品质越高。他们把物质生活的改善视为罪恶之源,把生命欲望和道德修养置于不可调和的位置。“不是正义,是情欲”,“无欲即正义”(宋元《易传·薛案》)。
4.儒家把所有的知识都归于宗教修养的研究。儒家不是改造客观世界,而是净化内心;不要向外看,要向内反思;不知世间之法,而以诚为贤。圣贤的规范是儒家的神化,也就是僧侣的典型“人”。他们说:如果你擅长,你可以学习,甚至学习圣人之道。.....喜怒哀乐,爱恶欲,情绪炽烈有益,本性轮廓分明。所以,是觉醒者与自己的感觉约好,开始契合中道,正心育性,所以他说:“性是他的感觉。”愚人不知控制,以至于感情如此迂回,死于本性,所以说:“爱其本性。”(《晏子论如何学习》)
5.儒家思想限制了新思想的萌发和中国的生产技术和科学发明。明朝以后,中国的科技成就开始落后于世界。造成这种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儒家体系的完善及其对人们探索精神的窒息也使得科学的步伐滞后。上层建筑决不是对它的基础漠不关心,它应该积极维护它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特别顽固,儒家思想的阻挠应该是原因之一。
有人认为中国不同于欧洲,没有武断的宗教;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宗教,宗教影响明显比欧洲宽松,而宗教影响更深更广,控制群众的坚定性甚至大于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欧洲中世纪就有异教法庭,中国儒家对待叛教者的教条规则也非常苛刻。凡是违反封建宗法规范,被认定为大违道德伦理的,都可以在祠堂里当众处置,直至死亡。更重要的手段是“以理杀人”。被儒家残害的人连呻吟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得不到任何同情和怜悯。几千年来,成千上万的千千男人和女人被儒家的“正义”默默地判了死刑。儒家“待人之饥寒,男女之忧,乃至濒死,不外乎人欲”(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必须迅速淘汰。真的是“杀人如草不闻声”,精神枷锁比物质枷锁要严酷很多倍。
二、硬伤——我们的素质
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抓住了牛的鼻子,答案不难得出。那就是:人的素质,一个社会的主体。
这二十年我们发展的怎么样?我们来看看:第一,靠毛泽东时代的老钱。还记得80年代初的奖金吗?那就是吃老钱。现在的国企改革更是明目张胆。第二,靠卖地,上海的大发展很典型。第三,我们依靠中国的自然资源,很多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我们富起来吃。荒山草原变成沙漠,我们在沿海卖廉价劳动力,哪怕这是唯一的亮点。
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问题。有一个人们爱争论的命题:中国人到底聪明不聪明?有些人急于和外国人说话,说中国人是最聪明的人,他们拿出来的证据都是从外国人嘴里说出来的,根本经不起推敲。要说聪明,就要确定聪明的标准。其实标准并不难确定:当你看他的行为时,他的行为总是由大脑主导的。你能说他是一个总是做傻事,总是做短视事,总是杀鸡取卵的聪明人吗?中国人现在和过去做了多少蠢事?这些都是聪明的民族做的吗?第二,看思维能力的强弱,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强弱。记忆力和观察力是辅助能力。没有思维能力,其他任何能力都无法物化为社会进步和财富积累。
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弱,中国大学的大教授们抽象思维能力都不强。不然为什么都是“解释别人的理论”和“跟随国际潮流”的教授?没有他,他们想不出自己的事情。没有受过充分教育的工人、农民和普通大众,他们的思维能力可想而知。美国人亨廷顿(谈文明冲突的人)说得好:制度背后是文化。不过,我觉得还没完。文化背后是什么?文化的背后是民族的行为模式:比如我们中国做事重视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行为模式。这还不够。行为模式背后是什么?这是一种思维模式,这是问题的根源。其实也不难理解:人不同于动物,人统治地球是因为有大脑,有思维能力。所以,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人的属性的强弱。中国有多少人像动物一样生活?因为思维能力差,中国人的生活条件和动物差不了太远。
看看我们中国的抽象思维能力(行为模式)差:1,赌博世界闻名。赌博靠的是运气,不是脑子。2、爱看别人怎么做,自己跟上。3,迷信,8888,6666这个数字其实可以卖很多钱,而且全社会都不觉得可笑。4.经验主义盛行,树典型,群体借鉴。为什么要借鉴?因为他无法通过思考想出一个符合自己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只好像别人一样,学农业,在全国各地开梯田。现在是工业广州,全国招商,摸着石头过河,是经验主义的代名词。摸着石头真的能过河吗?总有一个方向可以摸,摸哪个方向:我们下意识的动了四小龙的经验,按照他们的经验和方向去摸石头。7.自然科学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你能把外国人的理论理解透彻,你就能成为院士,有创新精神。心有所愿,则无所不能,必有所为。8.从个人到社会,中国人行为模式的另一大特点: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文革,左倾极端,到现在的右倾极端,唯钱是命,连救人都是价格第一,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这种极端的行为模式实际上是经验主义思维模式的外在表现。走极端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振荡,社会财富在剧烈的振荡中严重流失。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我们都没有跳出这样的周期律。9.文化上喜欢武侠,喜欢帝王,全民趣味低俗。不正视历史,善于遗忘。10,不喜欢读书,不喜欢思考,因为中国大部分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差,很难通过思考得到行动的指南,得到思考带来的结果和收获。所以很难形成思考的习惯和兴趣。在这方面,中国人中间还是有反例的,但是太少了,太少了,很少见。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只是掌握了一些逻辑推演方法,所以在中国成了神人。还有,古代墨子,现代毛泽东。墨子,没有多少学者记得他,爱思考。他说,“义是有益的”。看看有多少专家把道德和利益的关系解释得这么透彻。毛泽东的伟大在于他是一个思想家,这也是他能成就大事的原因。中国善于思考毛泽东能被如此崇拜的人真的太少了。我敢大胆预言:如果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没有大的提高,再好的制度也会被读成歪经。
一个民族的高素质和一个好的制度会互相促进,互相推动,良性循环,但只是改变了制度,一个低素质的群体最终会让它变色。最近,一批学者谈到并注意到“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美国和英国是好的市场经济,而拉美是坏的市场经济。可见,制度并不是万能的,实施制度的主体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极大的塑造制度的能力。但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制度的有效性,我们希望一个好的政治经济制度能尽快在中国建立起来。
那么,抽象思维能力强的民族有什么特点呢?对比美、英、德可以看到:1,爱学习,爱读书。2.统治集团对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趋势有很强的预见性,所以在问题到了清平尽头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或者果断决策,调整国家发展的方向。3.富人群体不耗尽弱势群体的资源,其实是一种先见之明。如果他们耗尽资源捕鱼,将危及国家的稳定,从而无法保证长期的财富。4.政治制度可以不断调整,强调法治,忽视人治。这并不是说他们天生热爱法治,而是说法治是一种科学的治国之道。5.财富使用合理,很少愚蠢消费,热爱科学,喜欢探索自然的文化,没有饮食文化。强大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治国理政中的体现可以概括为:强大的预见力,预见性,即逻辑推演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好的政策制定必须具有预见性。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形象化思维模式(不知道怎么叫),或者说象形比较。比如发菜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它的发音和“发财”一样,是人类思维发展初级阶段的低级思维模式,有着非常简单的逻辑联系:谐音——“同音异义”。女巫诅咒人们,把一根针扎进一个纸人的心脏,放在他的枕头下。”能让人心疼痛苦到死”,同类型——有异曲同工之妙。形象联系是中国人产生的(但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具有抽象思维的萌芽状态,大多数迷信由此而来。
第三,障碍——我们军事思想的缺失
在达尔文发现的“性选择”这一重要观点上,奥地利学者洛伦茨论证了人类也具有攻击的本能(也译为攻击性或攻击性)。洛伦茨在《攻击与人性》一书中曾指出,“战斗热情”是最危险、最不可或缺的攻击类型,因为它也是人类各种暴力的先天基础,是创造文明的最高目标。他甚至认为,如果这种战斗热情消失了,人们从剃须到艺术或科学创作都会缺乏动力。
几千年的世界历史证明,一个尚武的民族永远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无论世界其他民族,先秦时期的中国,各国都在争霸,竞争激烈,武风鼎盛。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既有中国最好的剑,也有当时中国最好的战士。吴国,越国,小二,居然能攻破楚国这个大国的首都,居然能在中原争霸。史书云,“楚人好战”,但考古发掘表明,楚人死后可能因为贫穷而没有任何陪葬品,但陪葬时一定有剑;“秦风枭雄”,秦被称为“虎狼之国”,被称为“虎狼之师”;齐是“龙攻”;赵岩是“四战之地”,而赵岩一直是一个慷慨而悲伤的人。赵文·王建科3000人日夜奋战在前线。《庄子》是这样描述他舞剑的情景的:“头上披鬃,冠下垂,人缨短,难念。打正面,割颈领,割肺肝。”晏婴设下计策,只为一个勇者之名,两个桃子可以杀死三个书生。《左传》和《史记》记载了多少先烈在五步之内就英勇泼红。也难怪郭成尧在《武德小结》中惊叹:“当日民族精神,如日月之明,如雷霆之威。”把一些民族看做中华民族的其他成员,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满族孩子很小就要学射箭。人们教他们威严的射击姿势,这比精确瞄准更重要。这其实是一种从小就有的尚武精神教育。“我骑射天下”是清朝皇帝常说的一句话。他们以几十万人如入无人之境的南下征服了整个中国。应该说他们靠的是一种武术的精神优势。但当八旗子弟堕落,成为唱戏养鸟斗鸡走狗的伴郎时,大清帝国就走到了尽头。
民族大侠精神的存在与否,可以说是关系到这个民族兴衰乃至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早就知道了。《摔跤》说:“有夫之角者,宣示勇气,也是聪明。然而,随着决定性的胜利和胜利,观者远非胆怯,他是勇敢和快速的。使对敌作战,敢死敢煮,勇往直前成为可能。司也是军中之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武术以其精粹和勇猛的特点,无疑是维护、保存和培育民族武术精神的最佳手段。其实这一点早就认识到了。
当时的青年毛泽东在名篇《体育之研究》中也感慨地说:“武学之势,在当今文明国家中,道德最盛,其剑术格斗之风遍及全国;日本有武士道。”他认为,中国的“弱国力”在于其“弱军风”。此时的中国武术,以其特定的内涵和功效,以其深厚的民族土壤背景,首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马良提倡“新武术”,号召国人“振兴武术,强国”。他认为“推广我一切武术教育,以发展同胞体质,吾国可转弱为强,可待之”;谢思言建议:“所有学校都应该教拳棍。美术不一定要精,不需要多长时间,但必须是必修科目”;孙中山甚至指出:“中国的拳、勇,与西方的飞机大炮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各种武术博物馆和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在这些武术团体中,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是霍元甲创立的吴京体育会和后来张之江创立的中央武术博物馆。
霍元甲先生应该说是现代武术史乃至武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高超的武艺,还在于他打败了日本浪人,以及他对西方力士的恐惧。反而大叫道:“我霍的本事只有一手,只有一刀,只有一枪,我实在不希望我们的人一手一刀一枪打不过人家。”是因为他创立了吴京体育协会,宗旨是“不同政治派别,不争论其优劣,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民”。看看吴京俱乐部的歌是怎么唱的:“体育会为吴京扬名,锻炼爱国青年;体育俱乐部以武术闻名,弘扬国术精英。赶紧追上去,振作起来,天气多事。每一个男人都有救国图胜的责任,当他胸中充满鲜血的时候,他就倾斜了。精厚,武弱,琴、心、剑相互关联。士气大振,鼓舞雷霆,三星旗飘扬太阳星。”弘扬武学,强国强种,壮阔的民族尚武精神激情满满的歌词。
以霍元甲所处的时代和他当时的背景,能有这样的见识,这是何等的气度、胸襟和思想深度。难怪孙中山亲自为《吴京纪律》作序,并赠送“尚武精神”牌匾。难怪陈独秀对一些“复兴国粹”的运动嗤之以鼻,但他在《新青年》中却介绍和赞扬了霍元甲和精武会。难怪吴京协会组织的《音速》在中国广为流传,并发展到香港和东南亚,而且从未失败过。20世纪初提出的体育救国、武术救国包括军民救国等思想,都值得深入研究。有些想法无法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自身的不合理。至少,他们看到了武术这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可以作为全民体育活动来推广,依靠它作为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它的光辉是中华之魂的瑰宝,这是很有见地的。郭承耀曾在《武学总结》中总结这段历史:“* * *而作为回报,我国人民要强国先强体。”风起云涌,学武。详细看看历史,拳击的兴衰,国家的兴衰。风雨中一登,得失千古。我不禁动情了。“阅读这段历史;读秋瑾的诗:“悲歌击节,剑舞”,“誓从死里求生,世界和平靠三军”;知道那么多人是如何历尽千辛万苦弘扬武术,激发民族武术精神的,我们还是不禁深有感触。激发民族武侠精神,不是一个过时的话题。看看我们几千年来重文轻武的后果。
2001、11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计委等部门在31个省、市、自治区联合开展了“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历时三年,被称为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第一次国民体质监测。(监测结果里有很多说明,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只拿我们青少年的体质和我们一衣带水的“小日本”比较。)与日本青少年相比,日本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营养水平、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等方面都优于中国同龄人。
身体上,日本青少年比中国青少年强壮,握力也比中国青少年好。立定跳远,日本的小年龄组比我们强,大年龄组想赢。速度方面,这次是50米跑项目,日本少年比我们强。在敏感度上,我们比日本少年强。
在身高方面,1979 ~ 17岁的城乡男女生身高体重均低于日本,以至于有学者惊呼“小日本不小”,引发对中国人体质的讨论和反思。
2000年中国学生各年龄组身高体重与日本的差距在缩小,21年增长率明显高于日本。与7-17同年龄段相比,中国农村男女生身高均低于日本人。
从成人体重来说,40岁以前中国比日本小,后来中国比日本大。日本人身高和体重指数的变化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小于中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人的肥胖现象比日本人严重。中国中老年人肥胖已经成为对健康极为不利的因素。